黑牽牛子(半生半炒,研取頭。末)120克 三棱 蓬術(shù) 茵陳 檳榔(供用生)各15克
上藥研末。每120克,用皂角I.5克浸揉汁煮,取白面30克打糊為丸。
消積殺蟲。治食魚、鱉、蟹過(guò)多而成積,腹中疼痛,胸中滿悶,或吐或?yàn)a,兼治蟲積。
每服9克。五更時(shí)用茶清送下。以惡物下盡為度。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四
遇仙丹
牽牛3斤,大腹子3斤,錫灰2兩(炙干,為末),大黃4兩,雷丸4兩,青木香2兩,鶴虱2兩,干漆2兩,皂角4條。
取諸積,進(jìn)飲食,除病悅顏色。
積蟲氣塊,五勞七傷,赤白痢疾,便血注下,皮黃水腫,十般氣,十一般惡蟲。
每服5-7丸,用姜湯熟水送下。
后4味煎水,用粟米煮粥,初用牽牛末,次用大腹末,三用錫灰,四用大黃,五用雷丸,六用青木香和劑為丸,如梧桐子大。
傷寒、孕婦不可服。
遇仙丹
七十三般蟲積。
每服3錢,茶清送下。
上為末,皂角煎水為丸。
遇仙丹
檳榔1斤,牽牛末1斤,大黃半斤,三棱4兩,莪術(shù)4兩(醋煮),木香2兩。
追蟲逐積,利癖消痰。
每服40丸,壯弱加減,五更初茶清送下。如未通,再吃溫茶助之,盡了,白粥補(bǔ)之。
上為末,皂角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遇仙丹
膃肭臍2錢,阿芙蓉2錢,片腦3分,朱砂3分,麝香1分,晚蠶蛾1分。
潤(rùn)三焦,補(bǔ)精氣,安五臟,定魂魄,壯筋骨,益元陽(yáng),寬胸膈,暖腰膝,止疼痛,黑須發(fā),牢牙齒,明眼目,返老還少,行走輕健。
五勞七傷,或因饑飽酒食生冷過(guò)度,傷其脾胃,心腹脹滿,嘔吐酸水,面黃肌瘦,飲食減少,腸腹疾塊,病初未覺(jué),日久成大患者;男女諸般勞嗽,吐痰吐血,翻胃轉(zhuǎn)食,咳逆風(fēng)壅,痰涎冷淚,鼻流清涕,水瀉痢疾,心腹疼痛,酒疸食黃,水氣宿食不化,左癱右瘓。
每服1丸,用砂糖或梨嚼爛送下,5-7日服1次。
上為末,放瓷碗內(nèi),別用水酒2鐘,將射干草不拘多少入酒內(nèi),煎至8分,然后傾于碗內(nèi),放水面,以炭火滾4-5次,取出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為衣。
山嵐瘴氣:王經(jīng)略于開通元年赴廣東安撫,在任忽患山嵐瘴氣,肚腹脹滿,無(wú)藥可治,遍榜召醫(yī)。時(shí)有一道人揭榜,云能治此病,隨付藥一丸,服之后取下一條,形如蛇,長(zhǎng)尺許。疾病隨痊。
遇仙丹
白牽牛(頭末)4兩(半炒半生),白檳榔1兩,茵陳5錢,莪術(shù)(醋煮)5錢,三棱(醋煮)5錢,牙皂(炙,去皮)5錢。
滌飲攻積。
邪熱上攻,痰涎壅滯,翻胃吐食,十膈五噎,齁哈,酒積,蟲疾,血積,氣塊,諸般痞疾,熱瘡腫疼,或大小便不利,婦人女子面色萎黃,鬼產(chǎn),食吞銅鐵銀物等癥。
五更時(shí)用冷茶送下3錢。天明可看去后之物,此藥有積去積,有蟲去蟲。數(shù)服行后,隨以溫粥啖之。
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服后忌食他物。孕婦勿服。
《醫(yī)略六書》:白丑滌飲攻痰,檳榔破滯攻積,三棱破氣中之血,蓬術(shù)破血中之氣,茵陳祛濕熱,牙皂搜痰涎,沉香降逆氣以順氣也。醋丸茶下,使飲化氣行,則血脈自活,而痰癖無(wú)不消,肢節(jié)腫痛無(wú)不瘳矣。此滌飲攻積之劑,為痰飲積結(jié)腫痛之專方。
牛郎串(《串雅內(nèi)編》卷三)。《張氏醫(yī)通》有沉香五錢。《良朋匯集》有白術(shù),無(wú)莪術(shù)。
遇仙丹
提毒,去膿脫腐。
研至無(wú)聲。
遇仙丹
生軍6兩,檳榔3兩,三棱3兩,莪術(shù)3兩,黑丑3兩,白丑3兩,木香2兩,甘草1兩。
遇發(fā)日清晨,溫水化3-4丸,尋以溫米飲補(bǔ)之。
水為丸。
忌生冷、魚腥、蕎面。孕婦勿服。
遇仙丹
白黑丑(頭末)2兩,檳榔1兩,三棱5錢,蓬術(shù)5錢,牙皂3錢。
導(dǎo)飲殺蟲。
蟲癥,腹中堅(jiān)實(shí),腹痛腸鳴,脈沉緊有力者。
小兒1錢,大人3錢,空心糖湯送下。是日絕食,待蟲下行,然后用薄粥湯。
上為末,糖拌。
《醫(yī)略六書》:白丑、黑丑導(dǎo)積逐飲,三棱、莪術(shù)破結(jié)攻堅(jiān),川椒溫中殺蟲,牙皂通竅殺蟲,拌之以糖,誘蟲爭(zhēng)咂,蒸之以餅,藥力得醇,下以糖湯,乃投蟲所好,而易于蠢動(dòng)下出也。此導(dǎo)飲殺蟲之劑,為積飲生蟲、堅(jiān)實(shí)腸鳴之專方。
《醫(yī)略六書》有川椒,無(wú)檳榔。
遇仙丹
茵陳5錢,檳榔5錢,牙皂5錢,三棱5錢,莪術(shù)5錢,枳殼5錢,廣木香5錢,蘿卜子1兩,牽牛(頭末,半生半熟)4兩。
每服3錢,茶送下。如血蠱,先服紅花、桃仁、三棱、莪術(shù)、桂枝、芒消、大黃、甘草各等分,水煎服,后服此丸。
大皂角煎水,打面糊為丸。
遇仙丹
黑丑(頭末)4兩,大黃4兩,三棱4兩,蓬術(shù)4兩,牙皂4兩,茵陳4兩,枳殼4兩,檳榔4兩,木香1兩。
去蟲消積。
每服1錢5分,白湯送下。
上為末,用大皂莢打碎去子,煎濃汁,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全國(guó)中藥成藥處方集》(濟(jì)南方)有廣皮。
遇仙丹
每服30丸,食前溫鹽湯吞下,1日2次。次服疏風(fēng)散。
上為末,白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遇仙丹
朱砂1錢半,雄黃1錢半,蓖麻14個(gè)(去皮),蛇蛻1尺。
催生。
臨產(chǎn)時(shí),先用椒湯淋渫臍下,次安藥于臍內(nèi),用蠟紙數(shù)重敷藥上,以濶帛系之。須臾即生,急取下藥。1丸可用3遍。
上為細(xì)末,漿水飯為丸,如彈子大。
遇仙丹
陳皮(去白)半兩,良姜半兩,吳茱萸(洗)半兩,石菖蒲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白姜半兩,五靈脂半兩,胡椒半兩,斑蝥21個(gè)(去翅足,同糯米、巴豆炒),巴豆21粒(去殼,同斑蝥炒)。
一切積滯。
每服10丸,熟水或姜湯送下。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
遇仙丹
綿紋大黃1斤(綿紙包裹,水濕過(guò),用好酒1碗,凈水1碗,注鍋內(nèi),上以竹架,大黃于中,瓷盆密蓋,勿令泄氣,慢火徐蒸之,候酒水盡,取出去紙,切片曬干,為末),連珠巴戟1斤(水洗凈,捶,去心,研取凈末)。
痰癥。
壯者每服70-80丸,次30-50丸,臨臥白湯送下。
2味和勻,生姜自然汁調(diào)和,曬干碾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
遇仙丹
黑丑(頭末)1斤,生大黃1斤,牙皂3兩,雞心檳榔4兩。
追蟲去積。
每服3錢,姜湯送下。
上為細(xì)末,水泛為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