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Qiānɡ Lánɡ
屎蜣螂、推車客、大將軍、牛屎蟲、推車蟲、推糞蟲、推屎爬、屎蛒螂
來源產地
為鞘翅目金龜子科昆蟲屎絡螂的干燥全蟲。主要產于江蘇、浙江、湖北、河北等地。
一般6~8月間捕捉,生用,捕捉后用沸水燙死再用炭火烘干。
咸,寒,有毒。歸肝、胃、大腸經。
破瘀消癥,瀉熱定驚,攻積導滯。主治癥瘕,驚癇,癲狂,血痢,血淋,噎膈反胃,小兒疳積,痔漏,瘡腫。
1.蜣螂配鱉甲:蜣螂能破瘀血,消癥積,瀉熱結,鱉甲有滋陰軟堅散結之功,兩藥均咸寒,入肝經血分,配伍同用能消施散積,又能養陰扶正,治療脅下積塊,脹疼,或腹中癥瘕積聚,瘀血閉經等,方如鱉甲煎丸。
2.治療膀胱、尿道結石:蜣螂法頭;置于新瓦上焙干,研成粉末。每次口服1.5~3g,每日2次。臨床觀察20余例,部分病例可見結石排出。
3.治療麻痹性腸梗阻:取蜣螂7只;黑白丑3錢,石菖蒲3錢。水煎,1日2次早晚分服。至大便暢通為止。臨床試治3例,均愈。
1.治小兒驚風,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爛,以水一小盞,于百沸湯中燙熱,去滓飲之。(《綱目》)
2.治膈氣吐食:地牛兒二個,推屎蟲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蟲食盡牛兒,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陳皮二錢,以巴豆同炒過,去豆,將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及蟲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孫天仁集效方》)
3.治大、小便閉,經月欲死者:推車客七個,土狗七個。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樹南向皮,煎汁調服。(《本事方》推車散)
4.治小便血淋:蜣螂研水服。(《鮑氏小兒方》)
5.治痔漏出水:蜣螂一枚。陰干,入冰片少許,為細末,紙捻蘸末入孔內,漸漸生肉,藥自退出。(《綱目》)又方:用蜣螂焙干,研為末,先以礬湯洗過,再加藥末敷貼。
6.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陰干的蜣螂一個,放凈磚上,四面以灰火烘干,當腰切斷。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為末,水送服。
內服,煎湯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孕婦忌服。
蜣螂含蜣螂毒素約1%。有效物質能溶于水、乙醇及氯仿,但不溶于乙醚。
蜣螂毒素靜脈注射可使家兔血壓一時性下降。隨即上升,呼吸振幅增大,頻率加快;對家兔腸管及子宮有抑制作用。蜣螂毒素注射于小白鼠,數十分鐘后因痙攣發作致死。
1.《本草經疏》:“蜣螂,治小兒驚癇瘛疭,腹脹寒熱,大人癲疾狂易,皆肝、胃、大腸三經風熱壅盛所致,咸寒除三經之邪熱,則諸癥自廖。”
2.《長沙藥解》:“蜣螂,善破癥瘕,能開燥結,《金匱》鱉甲煎丸用之,治病癥日久結為癥瘕,以其破癥而開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