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和集卷二

                                               

李道純簡介:

    李道純(1219—1296),字元素,都梁(今湖南武岡縣)人,號清庵,又號瑩蟾子,本為道教南宗創始人白玉蟾的二傳弟子,后來加入了全真道,他是一位道兼南北、學貫三教的一代宗師。
    其丹法南北兼收,并融會了禪宗的心性之學,又吸收理學家對「中和 」的 論 述,主張先性后命,“先持成定慧而虛其心,后煉精氣神而得其身”,最后達到“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丹法中特別強調「守中」。所謂守中即守玄關;陰 靜 陽 動, 靜極 生 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修煉者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下功夫,玄關自然得見,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乃至脫胎神化,都不出此一竅。
    先辟傍門九品,次分內丹為頓、漸二種。漸法又分三乘,頓法為最上一乘,乃夙有根機者所宜修,只須一直了性,則自然了命,其法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并,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其學自成一家,他精研道意廣授門人,方法多變,實為一代玄門宗匠。其著述有《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注》,《太上大通經注》、《無上赤文洞古真經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全真集玄秘要》、《道德會元》、《清庵瑩蟾子語錄》、《中和集》、《三天易髓》等。

中和集卷二

都梁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撰
門弟子損庵寶蟾子蔡志頤編

金丹妙訣

金丹圖像說

下四圖,法象顯明,至道玄玄之旨。

安爐圖

撐天柱地太模糊, 誰為安名號玉爐?
曾向此中經鍛煉, 出無入有盡由渠。

立鼎圖


不無不有不當中, 外面虛無里面空。
決烈丈夫掀到看, 元來那個本來紅。

還丹圖

威音那畔本來明, 昧了皆因著幻形。
若向丹中拈得出, 圓陀陀地至虛靈。

返本圖


道本無為法自然, 圣人立象假名圈。
平常日用全彰露, 打破方知象帝先。

二圖訣

取出
中畫,補
還復乾,純陽命本固,無礙性珠圓。
受觸全天理,離塵合上禪,采鉛知下手,三疊舞胎仙。

口訣圖
譬喻圖
火候圖

十一 十二
初一 初三 初六 初八 十一 十四 十六 十八 二十 二十三 二十六 二十八
玄宮 徐進 沐銀河 過玉關 侖山 退 徐退 浴絳宮 守中
初九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初六 六二 六三 六四 六五 上六

金丹內外二藥圖說

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

內藥可以超越,可以出有入無。

大凡學道,必先從外藥起,然后自知內藥。高上之士,夙植德本,生而知之,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

內藥無為無不為,外藥有為有以為。

內藥無形無質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而實無。

外藥,色身上事。內藥,法身上事。

外藥,地仙之道。內藥,水仙之道。

二藥全,天仙之道。

外藥了命,內藥了性。

二藥全,形神俱妙。

外藥

初關,煉精化氣。先要識天癸生時急采之。

中關,煉氣化神。調和真息,周流六虛。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交合,然后下降黃房入中宮。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

外藥圖

上關,煉神還虛。以心煉念,謂之七返。情來歸性,謂之九還。

內藥圖

內藥:

內藥乃煉神之要,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內藥,先天一點真陽是也。譬如乾卦

,中一畫交坤成
,坎水是也。中一畫本是乾金,異名水中金,總名至精也,至精固而復祖炁。祖炁者,乃先天虛無真一之元炁,非呼吸之炁。如乾
中一畫交坤成坎了。卻交坤中一陰入于乾而成離
,離中一陰本是坤土,故異名曰"砂中汞"是也。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 虛化神 神化炁 炁化精 精化形

已上謂之順

┍ 萬物含三 三歸二 二歸一

┖ 煉乎至精 精化炁 炁化神

已上謂之逆.丹書謂:"順則成人,逆則成丹。"

上藥三品精、炁、神

體則一,用則二。何謂體?本來三元之大事也。何謂用?內外兩作用也。

內藥 先天至精 虛無空炁 不壞元神

外藥 交感精 呼吸炁 思慮神

初、中、上關圖

一、 煉精化炁 初關有為,取坎填離。

二、 煉炁化神 中關有無交入,乾坤闔辟。

三、 煉神還虛 上關無為

此三段工夫到,則一。若向這里具只眼,三教之大事畢矣。其或未然,細參后事。

一、煉精化炁

歸道,乃水府求玄。丹書云:"癸生須急采,望遠不堪嘗。"所謂采者,不采之采謂之采也。茍實有所采,坎中一畫如何得升?精乃先天至靈之化,因動而有身,身中之至精乃元陽也,采者,采此也。譬如
乾乃先天至靈,始因一動交坤而成坎,即至靈化元精之象也。坎為水,坎中一畫元乾金,假名曰:"水中金"。金乃水之母,反居水中,故曰"母隱子胎"也。采鉛消息難形筆舌,達者觀"雷在地中,復,先王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之語,思過半矣,余存口訣。

二、煉炁化神

崇釋則離宮修定。丹書云:"真土制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土釜,身心寂不動。"斯言盡矣!既得真鉛,則真汞何慮乎不凝?煉炁之要,貴乎運動,一闔一辟、一往一來、一升一降,無有停息。始者用意,后則自然。一呼一吸,奪一年之造化。即太上云:"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正此義也。達者若于乾坤易之門,與夫復(上
復卦圖)、姤(上
姤卦圖)圖之內上留意,煉氣之要備矣。

三、煉神還虛

圖工夫到此,一個字也用不著。

三五指南圖局說

紫陽真人《悟真篇》詩云:"三五一都三個字,古今明者實然希,東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還從生數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是一含真氣,十月胎成入圣基。"只此五十六字,貫徹諸子百家,丹經子書。若向這里具只眼,參學事畢。其或未然,向注腳下商量。

{初}"三五一都三個字",三元、五行、一氣也。"古今明者實然希",亙古亙今知者鮮矣。"東三南二同成五",東三,木也。南二,火也。木生火,木乃火之母,兩性一家,故曰"同成五"也。"北一西方四共之"。北一,水也。西四,金也。金生水,金乃水之母,兩性一家,故曰"共之"。"戊己還從生數五"者,土之生數也。五居中,無偶,自是一家。所謂"三家相見"者,三元、五行混而為一也,故曰"三家相見結嬰兒"。所謂嬰兒者,亦是假名,純一之義也,故曰"嬰兒是一含真氣"也。"十月胎成入圣基"者,三百日胎,二八兩藥,烹之煉之,成之熟之,超凡入圣之大功也,故曰"入圣基"也。

{中}以一身言之,東三木也,我之性也。西四金也,我之情也。南二火也,我之神也。北一水也,我之精也。性乃心之主,心乃神之舍,性與神同系乎心,東三南二同成五也。精乃身之主,身者情之系,精與情同系乎身,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戊己中土,意也。四象五行,意為之主宰,意無偶,自是一家也。修煉之士,收拾身、心、意,則自然三元五行混而為一也。丹書云:"收拾身心為采藥。"正謂此也。收拾身心之要,在乎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此所謂三花聚,五氣朝,圣胎凝。

{末}情合性謂之金木并;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丹書云:"煉精化氣,為初關,身不動也。煉氣化神,為中關,心不動也。煉神化虛,為上關,意不動也。"心不動,東三南二同成五也。身不動,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不動,戊己還從生數五也。身、心、意合,即三家相見結嬰兒也。作是見者,金丹之能事畢矣,神仙之大事至是盡矣。至于丹書種種法象,種種異名,并不外乎身、心、意也。雖然猶有不能直下會意者,今立異名法象圖局于后,具眼者流,試著眼看。

譬喻圖
圖一

圖二

身、心、意,曰三家。精、氣、神,曰三元。精、神、魂、魄、意,曰五氣。鉛、汞、銀、砂、土,曰五行。三家相見,曰胎圓。三元合一,曰丹成。

                 大德三年,純陽誕日,書于鑾江中和庵。

玄關一竅 (贈門人)

夫玄關一竅者,至玄至要之機關也。非印堂、非頂門、非肚臍、非膀胱、非兩腎、非腎前臍后、非兩腎中間,上至頂門,下至腳跟,四大一身,才著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外尋之。所以圣人只以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樣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牽動。雖是線上關棙,卻是弄傀儡底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底人么?休更疑惑,我直說與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底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動,是玄關使動。雖是玄關動,卻是主人公使教玄關動。若認得這個動底關捩,又奚患不成仙乎?

試金石

夫金丹者,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世鮮知之,人鮮行之。于是圣人用方便力,開善誘門,強立名象,著諸丹書,接引后學。蓋欲來者誦言明理,嘿識潛通,則行之頓超真境。奈何后人不窮其理,執著筌蹄,妄引百端,支離萬狀,將至道碎破為曲徑旁蹊,三千六百,良不得其傳故也。況今之無知淺學,將圣人經旨妄行箋注,乖訛尤甚,安得不誤后來?雖苦志之士,亦不能辯其邪正,深可憐憫!予因是事,故作此《試金石》而辨其真偽,俾諸學者不被眩惑,決然無疑,直超道岸。圣師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為根,誰知些子玄微處,不在三千六百門。"予謂祖師老婆心切,故作是詩也。若復有人作如是見者,大地皆黃金。其或未然,須當試過,于是乎書。

九品:

┏━ 下 ━┓       ┏━ 邪道

┃━ 中 ━┃ 三品 ┃━ 外道

┗━ 上 ━┛        ┗━ 傍門

漸法三乘:

┏━ 下 ━┓   ┏━ 安樂 ━┓

┃━ 中 ━┃乘 ┃━ 養命 ━┃ 法

┗━ 上 ━┛   ┗━ 延生 ━┛

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

傍門九品

下三品

御女房中、三峰采戰、食乳對爐,女人為鼎,天癸為藥,產門為生身處,精血為大丹頭。鑄雌雄劍、立陰陽爐。謂女子為純陽,指月經為至寶,采而餌之,為一月一還。用九女為九鼎,為九年九返。令童男童女交合,而采初精。取陰中黍米,為玄珠。至于美金花,弄金槍,七十二家,強兵戰勝,多入少出,九淺一深,如此邪謬,謂之"泥水丹法"三百余條,此大亂之道也。乃下品之下,邪道也。

又有八十四家接法,三十六般采陰。用胞衣為紫河車、煉小便為秋石、食自己精為還元、捏尾閭為閉關。夫婦交合使精不過,為無漏。采女經,為紅圓子。或以五金八石修煉為丸,令婦人服之,十月后產肉塊為至藥,采而服之。如此謬術,不欲盡舉,約有三百余條。乃下品之中,外道也。

又有諸品,丹灶爐火,燒爇五金八石,勾庚干汞,點茅燒艮,撥灰弄火,至于靈砂外藥,三遜五假,金石草木,服餌之法四百余條,乃下品之上,外道也。

右下三品共一千余條,貪淫嗜利者行之。

中三品

休糧辟谷、忍寒食穢、服餌椒木、曬背臥冰、日持一齋,或清齋,或食物多為奇特,或飲酒不醉為驗,或減食為抽添,或不食五味而食三白,或不食煙火食,或飲酒食肉不籍身命,自謂無為。或翻滄倒海,種種捏怪,乃中品之下也。

吞霞服氣、采日月精華、吞星曜之光、服五方之氣,或采水火之氣,或存思注想,遨游九州為運用。或想身中二氣化為男女,象人間夫婦交采之狀為合和。一切存想,種種虛妄等法,乃中品之中也。

傳授三歸五戒,看誦修,習傳信,法取報應,行考赴取歸程,歸空十信,三際九接,瞻星禮斗,或持不語,或打勤勞,持守外功,已上有為,乃中品之上,漸次近道也。

右三品一千余條,行之不怠,漸入佳境,勝別留心。

上三品

定觀鑒形,存思吐納,摩拂消息。八段錦,六字氣,視頂門,守臍蒂,吞津液,攪神水。或千口水為活,或指舌為赤龍,或擦身令熱為火候,或一呵九摩求長生,或煉稠唾為真種子,或守丹田,或兜外腎,至于煮海觀鼻,以津精涎沫為藥,乃上品之下也。

閉息行氣、屈伸導引、摩腰腎、守印堂、運雙睛、搖夾脊、守臍輪,或以雙睛為日月,或以眉間為玄關,或叩齒為天門,或想元神從頂門出入,或夢游仙境,或默朝上帝,或以昏沉為入定,或數息為火候,或想心腎黑白二氣相交為既濟。乃上品之中也。

搬精運氣、三火歸臍、調和五藏、十六觀法、固守丹田、服中黃氣、三田還返、補腦還精、雙提金井、夾脊雙關、握固內視,種種般運,乃上品之上也。

右三品一千余條,中士行之亦可卻病。

漸法三乘

下乘者,以身心為鼎爐,精氣為藥物,心腎為水火,五臟為五行,肝肺為龍虎,精為真種子,以年月日時行火候,咽津灌溉為沐浴,口鼻為三要,腎前臍后為玄關,五行混合為丹成。此乃安樂之法,其中作用百余條,若能忘情,亦可養命。與上三品稍同,作用處別。

中乘者,乾坤為鼎器,坎離為水火,烏兔為藥物,精、神、魂、魄、意為五行。身心為龍虎,氣為真種子,一年寒暑為火候,法水灌溉為沐浴,內境不出、外境不入為固濟,太淵、絳宮、精房為三要,泥丸為玄關,精神混合為丹成。此中乘養命之法,其中作用數十條,與下乘大同小異。若行不怠,亦可長生久視。

上乘者,以天地為鼎爐,日月為水火,陰陽為化機,鉛、汞、銀、砂、土為五行,性情為龍虎,念為真種子,以心煉念為火候,息念為養火,含光為固濟,降伏內魔為野戰,身、心、意為三要,天心為玄關,情來歸性為丹成,和氣熏蒸為沐浴。乃上乘延生之道,其中與中乘相似,作用處不同,亦有十余條,上士行之,始終如一,可證仙道。

最上一乘

夫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也。以太虛為鼎,太極為爐,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欲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并,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圣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滿德隆,直超圓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Top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性 命 要 旨 [清]汪啟濩 撰
參同妙經(4)
《養生導引秘籍》 養生秘錄
樂育堂語錄(二)
天元丹法指要(2)
談火候妙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县| 大竹县| 陇西县| 唐海县| 增城市| 库伦旗| 南阳市| 赤水市| 客服| 新宁县| 宿迁市| 广平县| 石狮市| 中宁县| 博客| 杭锦后旗| 新源县| 虞城县| 汉源县| 泸溪县| 延安市| 乌兰县| 台东市| 宁河县| 牙克石市| 灵丘县| 安新县| 友谊县| 肇东市| 新干县| 凤台县| 莲花县| 台州市| 长泰县| 桦甸市| 忻州市| 黎平县| 龙门县| 方城县| 静海县|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