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我自86年讀研時開始,莫名其妙地患上了過敏性鼻炎,斷斷續續,時輕時重,嘗試過所有現代醫學療法——肌注轉移因子,激光手術等等無所不用其極,也試過中醫療法——包括針灸,服用各種中成藥。但是都不能徹底見效。
我后來想開了,無法治本就算了,只要能控制住癥狀,不影響正常工作學習就好。
N年前發現了一種源自香港的“大佛鼻炎水”,挺靈驗的。每次鼻炎發作,我就用它噴幾次,基本就能一年無恙。我以為找到了解決之路。
誰知今年春節后(大概是4月份吧)再次發作后,“大佛鼻炎水”也好,中成藥也好,都不靈了。至于西藥的抗組織胺藥,更是屁用都沒有。每天特別是半夜時分,擤鼻涕的衛生紙都要用去半卷甚至整卷。
看來必須辯證施治,對癥下藥。而中成藥等標準化作業程序出產的藥物顯然不能照顧到各種不同的證狀。
無奈之下,自己只好自力更生,根據自身的癥狀和感覺(這是最重要的依據,而且恰恰是西醫的盲點),以麻黃桂枝湯、玉屏風散為基礎,加上辛夷花、蒼耳子等抗過敏成分,開了5付湯劑。第一劑服下,第二日一覺醒來就感覺煥然一新。誰說中醫見效慢?
服完5劑,效不更方,再開3劑鞏固。然后停藥?,F在已恢復到以往正常狀態了!
我這份自擬方劑成分如下:
生黃芪20g,白術10,防風10,白芍15,桂枝12,辛夷12,蒼耳子12,山藥15,北沙參12,北細辛2,麻黃3,炙甘草6,大棗5枚(掰開用),生姜3片。
方劑用意:
方其時也,老夫我微感風寒,有些怕風惡寒,自感略有頸項強直。判斷仍屬表證而非里證。
生黃芪、白術、防風組成的玉屏風散,是對付腠理不固,易感風邪之虛證的良方。麻黃桂枝湯主治發熱微有惡寒,表證未解者。
山藥、沙參有健脾補肺之功效。
辛夷、蒼耳子可袪風,通竅。
這份藥量很少,服用起來,味道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