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學(xué)研究網(wǎng)竹筱帆】
劉邦不喜儒生,世人皆知。
因為腐儒喜歡裝模作樣,擺弄禮樂詩教,將活生生的人捆綁得像個囚徒。
人生天地間,若沒有一顆自由跳動的心,芻狗一般,便了無生趣。
所以,敢在世俗里,以真性情直面人生的人,是真英雄。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俗人之嘆。
王者之歌,唱的都是笑傲江湖,自己做主。
秦王嬴政重用商君之法治國,卻自詡功過三皇,德兼五帝,終以儒家的標(biāo)準(zhǔn),私人定制了一頂華麗皇冠。李斯,利用權(quán)謀暗算了老同學(xué)韓非子,追究其出身,是荀子學(xué)院的畢業(yè)生。
秦朝政治,法中儒,儒里法,儒法并用,兩根繩索交織的禮法天網(wǎng),本可以一張一弛。
孰料一道“焚書坑儒”令,讓張弛有度失衡為劍拔弩張。
儒都被“坑”了,嚴(yán)刑峻法便霸道橫行了。
天下人的喉嚨被法的繩索勒住,喘不過氣,在暴政面前,人們有如籠中鳥,噤若寒蟬。
大丈夫當(dāng)如此!望到秦始皇鮮衣怒馬,威儀赫赫,劉邦高聲稱贊。
劉季想做皇帝,開門見山。志向曝露,性情爽快一覽無遺。
后來,劉邦革命,一直都是圍繞這個中心主題運轉(zhuǎn)。
草莽英雄,江湖漢,未出山時,先飲酒。
喜飲酒,愛美色,好吃懶做,狎侮官吏,結(jié)交游俠,放蕩不羈,是劉邦的天性所在,也是他認(rèn)為的第一等快活事。恰恰這些,是世俗禮法所不齒。
古希臘哲人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
儒法一把尺,將個性定制成共性,為天下人貼上兩種標(biāo)簽:君子與小人。
不做小人,亦不做君子,是個人,就要以人性的全部卓立于世。
儒法的尺度在他那里失靈了,宇宙即我心,七尺從天豈活埋。
他要以道家的方式,自由行走在儒法的世道里,帶著反叛的精神,活得恣意瀟灑。
莊周有詩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禮法的天網(wǎng)恢恢,疏而有漏,劉邦就是那只漏網(wǎng)之魚,一只可以飛躍龍門的魚。
沛縣,呂公設(shè)宴,蕭何負(fù)責(zé)收禮。規(guī)定:來客禮錢不滿一千的,都坐在末席。
劉邦身無分文,前去蹭飯,進(jìn)門大手一揮,劉季送禮錢一萬。
真是,酒腸寬似海,鐵膽大于天。
堂而皇之,坐上座,喝好酒,談笑風(fēng)生,一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王者氣象。
呂公驚為天人,席后挽留,要將女兒許配與他。
呂媼發(fā)怒:“你向來說要將雉兒許配給貴人,沛縣令多次向你求取,都不曾答應(yīng),為何要許配給這個浪蕩子。”
呂公說,你個婦道人家,懂個鳥?歷史證明,呂媼還真是頭發(fā)長,見識短!
又是李斯作怪,作為焚書令的始作俑者,沒有被坑儒了。
這次與趙高勾結(jié),篡改始皇遺囑,終于搬起石頭砸爛了自己的頭。
革秦王朝命的種子,也在此時悄然種下了。
催它開花的,是陳勝、吳廣,讓它燦爛的,是項羽,收果子的是劉邦。
項羽革命,是基督山伯爵式的貴族復(fù)仇。劉邦革命,是要圓龍飛九五的皇帝夢。
項羽是官僚家庭出身,他要復(fù)辟楚國昔日的榮耀。劉邦是窮二代出身,他要玩大,混一個華美出身。
權(quán)力的游戲,充斥著力與美。
力與美的較量,由天命設(shè)計好:項羽生來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邦生性貪戀美酒美色。
恃力者,要霸道到登峰造極,將江山入鼎,由我掌勺,治大國若烹小鮮,想分誰一杯羹就分誰一杯,容不得那些伊尹式的專業(yè)廚子指手畫腳。
楚霸王,少年俠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西楚霸王一出,天下諸侯喪膽。
劉邦與項羽角力,猶以卵擊石,自知不能,便繞道而行,避開匹夫之勇。
以智取勝是個好招,智慧之力,以柔克剛,取勝于無形之中,奇妙無比。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上善若水,海納百川,讓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讓天下精英像流水般涌來為我前驅(qū)。
高陽人,酈食其,自信有才,來到劉邦駐地,愿為出謀獻(xiàn)策。
門人告訴他:漢王說,沒工夫接待儒生,讓他哪來哪去。
酈食其瞋目按劍大怒說,我不是儒生,是高陽酒徒到此了。他劉邦勇氣不如我,智謀不如我,擺什么臭架子。
劉邦聞?wù)f是酒徒狂生,就讓他進(jìn)去了。
哪里是什么真酒徒,倒是真儒士。
君子藏器于身,順時而動,擇明主而事,將腔子里的浩然正氣彌漫蒼冥,為國為民,才是大俠客所為。
酈食其見到劉邦,正一邊洗腳,一邊泡兩妞。兩人互相不禮,酈食其說:“你是在助紂為虐,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嗎?”一言不合,劉邦大罵說:“傻帽!天下百姓受暴秦災(zāi)難很久了,所以諸侯聯(lián)盟起來攻打秦國,怎么說我是為虎作倀。”酈食其說:“你這副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長者,怎么能夠聚合得了義兵攻秦呢?”
劉邦啞口,連忙禮賢。忠言逆耳利于行,能采納善言,是一個好領(lǐng)導(dǎo)的可貴品質(zhì)。
人才濟濟,大多是項王陣營里跳槽來的。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將將,知人善用。
劉邦不僅知人,還能自知: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既然“吾不如”,那便“吾不為”。會逍遙者,最會享受,會享受者,最會偷懶。
真正有本事的領(lǐng)導(dǎo),是讓跟著自己的人都有本事。
劉邦為后世留下了做好領(lǐng)導(dǎo)的范本:運用無為而治,讓每個人在自己的領(lǐng)域里自覺自為。
而他,偷閑赴宴去。項王請吃飯,地點在鴻門。
有人說,項王如虎,虎口奪食,可能掉命,千萬小心。
笑談。赴宴是他的強項,呂公宴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劉邦眼里,飯局,就不是局,而是飯,不僅吃得下,還可兜著走。
項王拿他沒辦法!看著他吃飽了,喝足了,還溜走了。
劉邦生來就是玩者,在草莽里玩,在江山里玩,在王權(quán)里玩,海闊憑魚躍。
權(quán)力的游戲在他那里已經(jīng)藝術(shù)化,審美化,生活化了,爐火純青,如影隨形,行云流水。
人給之虎拳,他獻(xiàn)之薔薇;人給之刀劍,他捧之以清水。
項王之剛,他以之柔,項王之強,他以之弱,項王之陽,他以之陰。
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就是這么簡單。所以,他不喜歡儒生,因為骨子里早就道化了。
四面楚歌,一支歌曲就土崩了楚國陣營的軍心了。
十面埋伏,霸王意氣盡,虞姬不樂生,英雄美人皆黃土。
垓下殘陽,烏江血色,織錦了劉邦飛龍在天的華美圖騰。
大漢朝王權(quán)的池子里,只能容他一人逍遙游。
王權(quán)之榻,豈能容異姓諸侯王安睡。
兔死烹功狗,無毒不丈夫!陳希、韓信、彭越……最后搞定英布。
過老家沛縣,大漢好嗓門唱起來:“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項原來不讀書,卻都能吟得一首好詩。
劉邦簡短的三句話,概括了一生。
最后,多么沉痛的結(jié)尾:安得猛士守四方?安得?哪里有?
天子問,只有天曉得。猛士都被烹煮了,空剩美人在側(cè)。
劉邦有病,將不治,呂后讓太醫(yī)說,可以治。
劉邦心知肚明,大罵:“朕提三尺劍奪得天下,難道不是富貴在天嗎。既然生死有命,即是扁鵲來了又有什么辦法呢?”
樂天知命,不憂不戚,順應(yīng)天命,安時處順,該來則來,該走則走。
不過,逍遙派武功秘籍要傳下去,指窮于薪,薪盡火要傳。
擺一個逍遙派的珍瓏棋局,讓后代繼承人能夠垂拱而治,也能逍遙游。
遺詔:蕭何死后,曹參當(dāng)丞相,其次,王陵、陳平兩人搭檔做左右丞相。周勃當(dāng)太尉,可以保天下姓劉。
世人皆棋子,惟有他是下棋人。
蕭規(guī)曹隨,文景之治。歷史都一一驗證了,劉邦有預(yù)卜先知的能力。
呂后想翻浪,可在劉邦的棋局里,諸呂不過是些漂浮的浪花而已。
有人對莊子說,葫蘆長得太大了舀不起水,無所用,就將它敲碎了。莊子說,大葫蘆為何不剖開了,當(dāng)作船,在大海上乘風(fēng)破浪。劉邦就是莊子說的那種可玩大的人,小事做不了,大事有可為。
唯大本色者,能大逍遙。何為本色,唯道法自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