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源優(yōu)化
鄭金洲
課堂教學改革的要點之八,是課堂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表現為教師逐漸樹立起資源的意識和觀念,不再將自己當作唯一的教學資源,而是將課堂教學方方面面的潛在資源提升到顯在的層面上,圍繞教學要求加以挖掘、利用、整合,從而使教學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的要求。
“挖掘資源,盤活存量”,這本是經濟領域中常用的一句話。這句話,對課堂教學改革來說,同樣適用。我們說,課堂要成為師生互動的園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樂園,師生共同成長的陣地,要達到這些要求,教師就不應將自己當作唯一的教學資源,而是要充分注意到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關鍵是要把這些資源挖掘出來,整合起來,為當下的教學服務。
學生是重要的資源。不要僅僅因為他們是“學生”,教師就想當然地以為,他們只能處在“學”的位置,只能坐等教師將相關知識傳授給他們。其實他們完全充當“教”的角色,體現自身“教”的價值。當學生文化日趨明顯,文化反哺以及教育反哺成為常態(tài)的時候,“生不必不如師”已成為共知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轉變單一的“學”的角色,讓學生也擔當起“教”的職責,就成為教師利用來自于學生資源的重要方面。
其他學科相關知識是重要的資源。理解本學科知識,除了把握本學科內部各知識要素之間的關系,還應充分關注其他學科知識的進度及相關知識點,因為這些知識對于認識本學科知識以及形成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至關重要。所以,教師除了關注本學科之外,也要有一雙發(fā)現資源的眼睛,去觀察、思考其他學科可否為本學科教學提供支撐,可以在那些方面以何種方式實現學科間的聯系。
網絡是重要的資源。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三個世界,而不是以往的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書本世界,以語言符號為載體;一個世界是生活世界,以真實存在為特征;還有一個是網絡世界,以虛擬現實為表現形態(tài)。三個世界都蘊含著無盡的教育資源,需要教師挖掘利用。尤其是網絡,現在已成為學生獲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徑,教師也理應將其納入教學的視野內,將這些“體制外”的信息加工整合進教學“體制內”來,否則,學生不僅掌握知識缺少了許多途徑,認識世界存在了一定的欠缺,而且會進一步加深對三個世界割裂的認識,久而久之甚至有可能形成認知上的分裂。
社區(qū)、學校是重要的資源。社區(qū)是學生離開學校后主要生活的場所,學校是學生日常生活的所在。這兩個公共生活機構中,有著一系列教育教學的資源,教師可以與學生一道對這些資源加以分析、利用。事實也證明,當這些資源引入課堂,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探討態(tài)度、鉆研精神等都會產生積極的變化。
資源無處不在,關鍵是要發(fā)現資源,并且進而優(yōu)化資源。一堂課不是把所有資源都吸收利用,也不是所有的課都必須利用相關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從教學的預定目標出發(fā),從學生接受知識的水平出發(fā),從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風格出發(fā),將這些資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整合,使資源水乳交融地與教學過程結為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