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行囊,一件件欣賞自己的戰利品,再坐下來慢慢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為心情記個賬。
坐在窗前,窗外翠竹伸手可攀,和自然完全零距離,偶爾探出頭,和樓下四合院里的鄧紅聊上兩句,這樣的日子舒緩而悠長,淡淡的又濃濃的,一種散不開的慵懶,夕陽西斜,淡淡的淺淺的光斜斜地照在窗欞上,如果,日子就此定格,多好……
清晨不到7點就醒來,強迫自己閉上眼睛,再次醒來已經是8點25了。吃了簡單的早餐,他們決定到拉市海——國家濕地公園去玩一玩。本來就不想去,想在島上輕松地多休息休息,來到目的地就更沒興致了,單是一條線路騎馬就得120元,路程并不長,我很是遲疑,但如果我不去,全部人都得因我而掃興。當我們終于把560元的價格狂砍至200元,準備登至山頂欣賞七仙湖,然后回到山腳到濕地公園去觀鳥時,坐在馬背上的我在連連的驚恐聲中仍是后悔不迭。
馬夫是一個黝黑的的內向的小伙子,一路上既不唱歌,也很少主動搭訕,不過還算稱職,就是偶爾也會像解說員那樣把一些風土人情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背出來。據說,他們這一帶的人多半是兩種姓,“木”和“和”,木姓是明太祖朱元璋去掉自己姓氏的頭敕給當地人的。
走在窄窄的、濕濕的山道上,四周森林密布,山巒起伏。馬夫告訴我,這里是茶馬古道的很小的一節,目的地是西藏,我們可以感受一下在大山里、雪地里行走的馬夫和馬的辛苦。漸漸地我開始放松了心態,知道了什么時候該怎樣拉韁繩來控制馱著我的這匹小小的馬:如果她貪吃路旁的草,止步不前,那就將雙手攥緊兩邊的韁繩,用力往上提;如果他走偏了道,那拉哪邊的韁繩,就可以讓馬匹乖乖地往哪走。我騎的這匹馬,最瘦最矮,看著他吃力的走著,我甚至有點可憐他,所以,盡管有時它帶著我穿進密林,偏離軌道,樹枝劃傷了我的腳,弄臟了我的衣服,我也絲毫不遷怒于他,而且我發覺他竟然能聽懂我的話,叫他別貪吃了,趕緊跟上隊伍,他竟然也立馬就抬起頭,重新邁步向前;叫他別跟旁邊的馬撞上了,他也能乖乖的默默地閃到一旁。走在平路上,我忍不住用手拍拍馬背,不住夸她:“乖,真乖!”
路上,意外發現了教科所的朋友,她下山,我上山,我們擦肩而過,由于剛剛騎上馬背,心里很緊張,所以在異地相逢,我只是很欣喜地發出兩個感嘆詞:哎,哎……
上得山頂,視野頓時開闊,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草原,草原又與湖泊相連,綠藍交接,據說這就是傳說中七仙女洗澡,董永偷衣服的地方。遠處高山連綿起伏,偶爾在山頂上能看到幾處黃色的花,成片地開在云里,我們都以為是油菜花,馬夫告訴我們那是苦蕎花。
下山的路較陡,又滑,剛剛放松的弦又繃緊了,擔心著后面的媽媽,還好,有驚無險,到山腳了,回到了剛才進山的地方,我聞道了野花、樹葉、泥土和炊煙的香氣,香氣里還夾雜著馬糞的味道。路旁有水車在懶懶地轉動,沿途還能聽到其他馬夫放開嗓子唱著當地的民歌,雖然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但很自然,也很好聽,就當是田園牧歌吧。身邊傳來輕快地馬蹄聲,只有當地人才會騎得如此從容,從我身邊經過時,我看見了他身上斜挎著的綠色書包,想必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騎在馬背上的信使吧,我想起了“王順友”。
最后一站是濕地公園,我們準備到那里去觀鳥,騎馬走在又寬又平的路面上,兩邊是果園和包谷林,都接滿了青澀的果實,頭頂上有了烏云,馬夫告訴我們快下雨了,果然,不一會兒工夫,細雨飄然而至,上面是雨,下面是水,很是狼狽,我們兩撥人在一個賣烤魚的小船邊會合后便一道匆匆返回,快走到出發地時,天空竟意外放晴了,前面又傳來另一隊馬夫嘹亮的歌聲,一個黝黑的小伙兒,牽著馬,走在前面,邊走邊唱,我忍不住開起了玩笑:“喂,帥哥,你唱得太好了,我的拿手歌是《青藏高原》,但是只能在ktv唱。”兩隊人馬都逗樂了,小伙子笑著連聲道謝,一邊對馬俏皮地說著“Let's go”,哇,想不到這里的馬夫還做到了和國際接軌,我樂壞了,沖著他喊道“goodbye,see you”。
三個小時的行程結束了,我念念不舍地和那匹小馬拍照留念,還叫上馬夫一道合影。拉市海一游既讓我戰勝了心里的恐懼,又欣賞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真可謂不虛此行。看來有些事兒尤其是從未經歷過的事是絕對不能憑感覺去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