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
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正想把它倒掉時,忽想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剛巧孔于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地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說的呢?”
是什么讓人產生了偏見?是立場、觀點、方法?是情感、性格、遺傳?是教育、引誘、洗腦?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連孔圣人都會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騙,我們又該如何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呢?
眼見為實,但眼見未必為真
孔子看到的都是實際正在發生的,但是,他看到的只是一個片斷,并不是事物發展的真實狀況。所以,在對任何事物下結論之前,我們都要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千萬不要輕易下結論,以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傷害到正確的人或事。
孔子連親眼看見的事情,都要提醒自己去認真求證,更何況道聽途說之事呢。
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如牛毛。騙子的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從辦健康講座到騙老人錢,從電信詐騙到傳銷陷阱。更有甚者,捏造莫須有的新聞事實欺騙圍觀群眾,博取眼球、引發混亂。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如果沒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很少有人不會道聽途說,甚至成為幫兇。
道聽途說:成語。道、途:路。狹義為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人為什么會犯道聽途說的錯誤?外乎以下幾點:
1、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相信
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觀點來相信。比如有人告訴你喝點白酒對身體有好處,正好你喜歡喝酒,你就會把這句話經常拿給自己當借口。但是,你絕對不會只喝一點兒,你接受這個觀點只是為了讓自己少受家人勸你戒酒的困擾而已。
2、滿足個人目的
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目的,會把很多不知名的專家講的話或沒有求證的數據拿來說服其他人購買自己的東西。現在辦健康講座賣保健品或器材的,99.9%的都是這種。這不僅僅是道聽途說,這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不負責任的行為。
3、對客觀現實的逃避
有人為了逃避現實,不愿意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就會找些自我安慰的借口來催眠自己。比如有的人,沒有上過大學,就會尋找很多沒有上過大學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來告訴別人,沒上過大學,一樣可以有出息。觀點其實沒錯,但是,他們沒有看到這樣人所占的比例有多少。從內心深處選擇性地規避了那些讀了大學又獲得巨大成就的人。
謠言止于智者,不信謠,不傳謠。這是任何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應該具有的起碼態度,你可以用道聽途說的話來安慰自己,排解焦慮和壓力。但是,你不能去傳播道聽途說的東西去污染更多的人,甚至是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去傳播。
以妄語感召“多召誹謗、受他欺誑”。妄語是隱瞞真實情況,欺誑他人,以這種黑業會感召他人的誹謗和欺騙,所以欺人最終會受人欺。如果人人都不守誠信,社會將會變成人騙人、人欺人,到處充滿謠言、誹謗、欺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