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尤其是年輕人和有些知識分子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們,往往對學佛的人,會產生一種偏見和誤解,進入寺廟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或誤入是封建迷信,甚至認為是落后、無知、愚蠢。這都是對佛教缺乏認識的具體表現。
如果了解研究佛學之后,絕對會消除疑惑和誤解。有鑒于此,特作如下的漫談。
我們要了解佛是什么?
“佛”,是印度梵語佛陀,全稱“佛陀耶”。簡稱謂:“佛”。譯漢語,謂“覺者”。即覺而不迷之義。佛不是神,亦不是上帝。佛與我們每個人是平等的。成了佛比我們凡夫并不多一點。我們雖然是凡夫,比佛不少一點。所謂:“在心性上不可以增一物,在心性上亦不曾少一物”。佛與眾生是平等的,在佛不增,在凡不減。
凡夫與佛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佛是覺而不迷,凡夫是迷而不覺。所謂:“迷者眾生”,“覺即是佛”。佛是有覺悟的人,人是沒覺悟的佛。正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就是佛”。用印度梵語講,即“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漢語謂:“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覺悟的眾生。譬如說,佛是一面鏡子,能照天,照地,照萬物,無所不照。既然凡夫與佛平等,為什么我們凡夫不能照呢?佛這面鏡子,鏡光是干凈的,凡夫鏡光是污染的。什么叫污染?就是我們心性上的沾染,壞思想、壞習氣、壞作風、十惡不善、五欲雜念、貪嗔癡愛、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所謂十纏十使積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塵妄作無邊之最,使心光不能顯現。什么叫修行呢?即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自我改造。修者,改也。修改自己的行為是也。就是與壞習氣做斗爭。能把心性中的染污除掉,就成佛了。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是學佛之綱領。
凡夫與佛差別在什么地方呢?佛是“覺”而不迷,清凈無染。凡夫是“迷”而不覺,心光污染。學佛即是去“迷”還“覺”,去“染”還“凈”。凡夫與佛差別即覺、凈、迷、染四字之差異。
以上所談,我們明白:佛是人,是有覺悟的人。修行并不神秘,就是自我改造,與壞習氣作斗爭。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高尚完美有覺悟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