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復盤僅為鄙人的股市思考歷程,非薦股,請勿跟票。
各 種 數 據
賺錢效應
趨勢:↑
漲停動因
閑 聊
(記錄我自己明天觀察的標的,非操作建議,請勿跟票):
關于這波指數行情的邏輯,
這波指數行情,就是北向買權重一路買上來的,
是無關基本面,只關乎資金流的流入流出,
當然北向資金也不是無腦買權重的,也是有基礎邏輯的,
前幾年就寫過,外資買A股,除了公司本身的成長以為,首注重的是現金流和分紅派息,以前米國是0利息,香港也是0利息,資金要找保本理財,買A股高股息的標的,是非常劃算,有穩定分紅,還有公司成長,一直享受戴維斯雙擊。
硬是把茅臺從10pe,一路買到了高的時候五六十倍pe,買到讓券商都不知道怎么吹估值了,一度開始吹全球市場奢侈品品牌估值平均80x,茅臺具有酒中奢侈品的特性,所以看茅臺80倍pe。
除了茅臺,還有分紅很優秀的銀行股,保險股,和,格力美的等等標的。
北向資金也是17年A50 牛市的一個主要推手,不過當時除了純外資的增量外,當時A50股的那一年的業績增速也非常的客觀,15年股災之時也是樓市暴漲的開端,15.16爆炸賣房,相對應房地產相關產業鏈,賣空調,賣家具電器的,在17年的時候也是業績爆發,17年保險業績也是一波爆發,之前的供給側改革,也在17年爆發了業績,那一年,習慣做高分紅的企業,和業績爆發在了同一年。
所以有了當時A50 大牛市,
現在的北向買的很多股,目前尚看不到有業績爆發的預期也就是上面說的無關乎基本面,僅僅是一個之前因為匯率,因為美加息,資金流出后,現在“預期加息拐點”后流回A股,資金流回后帶來的上漲。
他幾乎是全板塊全買,但是A股有個特性,就是當一個權重股漲起來的時候,他所處的板塊一定會有聯動上漲。
就像只要一家權重上漲,那么板塊都會上漲,
現在的量化更是加劇了這種效應,這些內容之前都寫過
所以為什么現在短線的持續性讓大家覺得很差,
因為北向在買什么?機構在買什么?
節前我寫過
可以看下今天一早漲幅居前的板塊,
大概早上10點截的圖,
這里面其實是有非常多的混淆概念的,
之前也寫過,
機構認同信創的邏輯,所以會買,但是信創很多股是疊加的數字概念,然后機構買了點信創,把長期熱起來了,游資拉數字概念股,量化加強了板塊效應,然后到了第二天就沒有然后了(參考今年第一和第二個交易日),因為機構并不會去買這些所謂的數字概念股,持續性沒了,就靠入駐的量化和里面游資拼刺刀。
同理不僅僅是在 信創 混淆了數字概念
還出現在了,
北向大買了白酒和一些食品權重,混淆了當時的疫情復蘇炒的消費股,
北向大買了cxo和創新藥相關,混淆了當時疫情開放炒的各種新冠藥。
留言區我說牛市忌諱騰挪,有人跟留言說,指數天天漲,持倉天天跌,
這是為什么,因為你的持倉,是這樣的。
同樣今天的券商,北向資金也在買,
但是北向資金買的是什么,買的是會高分紅的券商股,
但是A股有個特點就是,
金融股極強的散戶人氣,
所以指數漲,就會有資金去拉湘財股份的二板,弘業期貨二板,這個就是指數強,金融股的人心所向
同樣的有人問賽風光儲,北向資金也同樣在買,
但是這個板塊有特殊性,他的流動性比上面所有的板塊都要強,
所以當上面的板塊的上漲的時候,內資跟風,內資的錢從哪里,節前內資是沒有什么增量資金的,那么只能左手倒右手,賣了手里的風光儲,去追上面的各種板塊。
尤其是
過去的這個周末還發酵了“北向資金大買” 這個邏輯,但是能說明白的沒有幾個,要么就是寫,北向資金大買白酒,要么就是北向資金大買保險,要么就是北向資金大買XXX等等,
發酵之后就一定會有跟風效應,今天這個大放量是跟風效應的極致體現
然后今天開盤直接猛砸了賽道板塊,
但是賽道板塊一旦出現新面孔,也會有資金熱捧
當下行情。
北向買個權重股,漲了3個點,呼啦一個板塊全爆發了。。
最近大家覺得市場輪動也是這個原因,你想,這個權重漲一個直線了,這個板塊全拉一邊,過了幾分鐘,另一個權重漲超3%了,又一個板塊全拉一遍。
所以感官上,輪動很快。
這種無差別買回原來權重股帶來的輪動行情,對短線資金來說,持續性是難以捉摸的。
所以之前也聊過,
這種純資金回補帶來的行情,是非常態化的,
祝好。
---------------------------------
特別提示:文中股票僅為鄙人的思考過程,供分析和歷史查閱使用,不做買賣個股推薦!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