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電路板(PCB)是組裝電子零件用的關鍵互連件,不僅為電子元器件提供電氣連接,也承載著電子設備數字及模擬信號傳輸、電源供給和射頻微波信號發射與接收等業務功能,為絕大多數電子設備及產品的必須配備,因而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
一、行業概述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印刷電路板。PCB 誕生于 20 世紀 30 年代,它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以絕緣板為基材,切成一定尺寸;
其上至少附有一個導電圖形,并布有孔(如組件孔、緊固孔、金屬化孔等),用來代替以往裝置電子元器件的底盤,并實現電子元器件之間的相互連接,起中繼傳輸的作用,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
PCB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覆銅板、銅箔、銅球、半固化片、金鹽、油墨、干膜及其他化工材料。從成本結構來看,排除人工制造費用外,覆銅板占比約30%,銅箔、磷銅球占比約15%,油墨占比3%,其他化學材料占比12%。
其中,覆銅板(由木漿紙或玻纖布等作增強材料,浸以樹脂,單面或雙面覆以銅箔,經熱壓而成的一種產品)是PCB的最主要基礎材,銅箔則是覆銅板的最主要原材料之一,而銅箔的價格主要取決于銅的價格變化。
近8年以來,銅價在2012年-2016H1期間進入下行通道,在2016年1月觸底,最低價為34800元/噸;接著2016年底受供需趨緊影響,銅價出現明顯回升,在2016H1-2018H1連續兩年成上漲趨勢,2018-2019年價格處于平穩震蕩區。
截止2019年底,目前最新的銅期貨價格45120元/噸,處于較低水平,受此影響,下游PCB成本有所下滑,利潤空間有一定改善。
PCB產品品類眾多,可按基材材質、導電圖形層數、終端產品等多種分類方法;主要應用于通訊用板、消費電子用板、計算機用板、汽車電子用板、軍事/航天航空用板、工業控制用板及醫療用板等。
以基材材質柔軟性分類:
以PCB產品種類來分:
根據全球PCB產品結構來看,多層板仍保持重要的市場地位,為PCB產業的整體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總體而言,下游需求逐漸向高階產品過渡。單/雙面板、低階多層板下游應用最為廣泛,但總體份額呈緩慢下降趨勢。
隨著PCB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小廠商對下游議價能力減弱,難以消化上游漲價,經營也會愈加困難,中小型PCB 企業將會因為利潤空間的不斷收窄而退出。
而龍頭企業例如深南電路,滬電股份等公司擁有技術、資金優勢,可以通過擴充產能、收購兼并、產品升級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尤其是擁有高效生產流程、優秀成本把控的企業,將直接受益于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印刷電路板宏觀情況
根據Prismark公布的2008-2018年全球PCB產業規模,2017年,2018年全球PCB產值分別為588億美元和624億元,同比增長8.49%和6.12%。
Prismark 預測未來幾年全球PCB行業產值將持續增長,直到2022 年全球PCB 行業產值將達到近760 億美元。
2017年,2018年中國PCB產值分別為297億美元,326億美元,同比增長9.59%和9.76%。占世界總產值的50.5%和52.2%,中國已經成為PCB生產大國。
2017、2018年的PCB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服務/存儲,大型計算機,有線基礎設施,汽車,其他消費電子等領域,2018年分別增長21.3%,9.7%,10.9%,8.4%和7.7%
2019年服務存儲和有線/無錢基礎設施由于4G基站建設和服務器板要求的提高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
據全球及國內運營商制定的時間表,2020年5G將正式商用。在此之前,2018年將實行規模試驗,2019年實現預商用。目前,圍繞新一代通訊技術—5G的各項工作正展開得如火如荼,為產業鏈上下游帶來良好的投資機遇,而PCB更是重要的一部分。
5G的建設離不開基站,中國4G宏基站約有360 萬個,預計5G時代的基站數量將是4G時代的1.5倍。而基站天線、RRU、BBU和OTN回傳網亦需要使用大量PCB。這意味著5G商用將大幅度提升PCB用量。
與此同時,5G的高速高頻亦對材質提出更高要求,所以PCB板的價值將有望大幅度提高。未來在5G的推動下,PCB將得到價量齊升的雙重機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將雙倍提升汽車電子的“量”和“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工業大國,目前正向汽車強國的方向轉型,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增長空間廣闊,因此汽車電子亦給予PCB行業帶來機遇。我國大部分PCB廠商主營產品與下游應用領域如下表:
三、印刷電路板上市公司情況
(一)純度
滬深上市公司中涉及印刷電路板的公司有38家,純度表示印刷電路板收入占比總營收的比例。
其中方正科技(600601.SH)的純度為48%,其余營收來自軟件系統集成業務;興森科技(002436.SZ)的純度為82%,其余營收來自半導體;
博敏電子(603936.SH)的純度為90%,其余營收來自定制化電子器件;金安國紀(002636.SZ)的純度為98%,其余營收來自醫療器械。
(二)主營收入
從上市公司公布的2019年三季報營收來看,鵬鼎控股的主營收入達到173.37億元,處于行業龍頭。東山精密的營收為163.69億元,緊隨鵬鼎控股。丹邦科技(002618.SZ)的主營收為2.75億元,主營收入相對最低。
(三)凈利潤
從2019年三季報公布的凈利潤數據來看,鵬鼎控股的凈利潤相對最高,為17.02億元,生益科技的凈利潤為11.22億元,僅方正科技的凈利潤為負,為-3.77億元。
(四)市盈率
從2019年三季報公布的市盈率來看,丹邦科技的市盈率相對最高,為313.19;依頓電子的市盈率相對最低,為16.17。印刷電路板行業市盈率中位數為57.32。
(五)市凈率
從2019年三季報公布的印刷電路板行業市凈率來看,深南電路的市凈率相對最高,為13.77;超聲電子的市凈率相對最低,為1.70;印刷電路板行業市凈率中位數4.32。
(六)研發費用與研發人員占比
在科技公司中,研發投入和研發水平相當重要,從研發費用與營收占比情況來看,丹邦科技的研發費用占比相對最高,為6.18%,超華科技的研發費用占比相對最低0.63%。
與研發費用同等重要的就是企業的研發人員,研發人員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往往技術含量越高的企業研發人員占比越高。
從2018年年報公布的PCB企業研發人員占比來看,方正科技的研發人員占比達到23.53%,天津普林的研發人員占比相對最低,為5.48%。
(七)吾股評分
吾股評分是指吾股評級系統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風險,公司治理等一系列因素作為因子,根據吾股模型計算出的0-100分之間的分值。分值越高,代表公司綜合能力越好。
根據吾股評級系統計算的印刷電路板行業公司評分中,鵬鼎控股的評分相對最高為88.6;方正科技的吾股評分相對最低為64.8;印刷電路板行業吾股評分均值78.9。
總結
2017年,2018年全球PCB產值分別為588億美元和624億元,同比增長8.49%和6.12%;2018年中國PCB產值占全球PCB產值的52.5%;中國成第一PCB生產大國。
由于5G網絡及新能源汽車的廣闊市場,Prismark 預計未來幾年全球PCB行業產值將持續增長。
根據2019年三季報來看,印刷電路板行業中鵬鼎控股的營收相對最高,凈利潤也相對最高;丹邦科技的營收相對最低。
根據吾股評級系統中印刷電路板行業公司評分,鵬鼎控股的評分相對最高為88.6;方正科技的吾股評分相對最低為64.8。
免責聲明:
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云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云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