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青睞創新者——來自海爾集團的報道之二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06年04月26日 14:12 作者: 宋學春
“市場”在海爾人心目中至高無上,創造需求尋找市場,出國創牌開辟市場,海爾演繹了一個個精彩的市場故事。
農村市場——突出方便實用
“海爾‘家家樂’電腦質量好,操作簡單。我們農村這些不懂電腦的人,用起來很方便。我是今年1月買的,一臺3999元。”山東膠州市李哥莊鎮高家村的孫云說。“今年2月,我家買了臺海爾‘家家樂’電腦,挺滿意的。”中國農村電腦市場是有吸引力的,海爾看準了市場,而且走了進去。
海爾對山東、江蘇、安徽3省幾萬戶農民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調查,發現農民渴望擁有電腦。96%的農民買電腦用于孩子的教育,同時了解信息與市場行情。絕大多數被調查者并不喜歡低價低配置的電腦。
如何讓農民能用、會用電腦,海爾人頗費腦筋。從2003年籌劃,到2005年開發出第一款“一寬(寬電壓)、三快(快速啟動、快速恢復、快速安裝)、四平臺(名師大講堂平臺、健康平臺、娛樂平臺、信息平臺)”的“家家樂”電腦,用了2年多時間。在電腦演示中,記者見到,電腦可在電壓160伏到260伏之間使用、28秒啟動、三五秒一鍵回復、像電視機一樣快速接線安裝,簡單操作,以及內設有全國著名中小學教育課程、種植、養殖信息、身體健康和戲曲電影娛樂平臺。
目前,在山東、廣東、浙江等地的沿海農村,海爾電腦銷量正呈一條平穩上升的曲線,1萬臺以上的訂單紛至沓來。在黑龍江、吉林、四川等地的農村也開始銷售。河南省畜牧局搞“金牧陽光工程”,與海爾簽訂了數十萬臺大單,這些電腦將直接走進每位養殖戶家中。
國際市場——貼近各國國情
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海爾開始拓展國外市場,其間最大的體會是:要想贏得市場,必須從心底尊重當地用戶,切實以用戶為師。
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講述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在德國,他問一位德國太太,知不知道海爾冰箱?她說知道。張瑞敏又問,你覺得怎么樣?她說不錯。當張瑞敏問她會不會買的時候,她說不會。問她為什么?她說她只會買“米勒”冰箱,米勒是德國最好的品牌。問她原因,她說因為米勒生產的不叫冰箱叫藝術品。
一個產品要做到“藝術”境界非常難,但是海爾還是堅持攻克難關,達到用戶滿意,并把產品賣到了德國、法國、英國、美國……電熱水器以前沒有“防電墻”技術,歐美的電熱水器到中國后出現了很多問題——電傷、電死使用者。海爾用“防電墻”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1997年以前,歐洲人基本不接受空調,說用空調后房間的空氣質量不好,后來他們也開始用海爾空調了,因為海爾空調“雙向換新風”技術解決了歐洲人的顧慮。
海爾到巴基斯坦開拓市場,剛開始用給德國人的標準制作的冰箱,在當地卻受到冷落,原因是制冷程度差。海爾經過仔細調查,發現原來當地天氣熱,家庭人口較多,用戶開冰箱門次數每天達到50次以上。海爾特意為當地重新設計了冰箱,大受當地用戶青睞。海爾又根據巴基斯坦家庭成員多的特點,開發出一次能洗15件長袍的洗衣機,確定了海爾洗衣機在巴基斯坦“第一”的地位。“這些洗衣機設計得太好了,漂亮、容量大!”巴基斯坦消費者視海爾產品為“藝術品”。
技術市場——搶先制定標準
海爾人深刻認識到:誰制定技術標準,就意味著誰掌握了市場游戲規則的主動權。
從此,海爾參與世界競爭的目光開始超越專利產品本身,關注標準的制定。
迄今為止,海爾已參加了86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2003年,海爾集團編寫的4項標準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2004年是海爾技術標準戰略取得突破的一年,不僅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6項,承擔國家標準制定4項,還開始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海爾的“防電墻”熱水器技術和“雙動力”洗衣機技術兩項標準被列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提案,其中,“防電墻”技術有望在近期成為中國第一個IEC國際標準;“雙動力”洗衣機技術也正在審議中。2005年6月,海爾集團副總裁喻子達當選為國際電工委員會專家委員,成為委員會第一位發展中國家企業代表。海爾在制定國際標準時,與飛利浦、西門子、諾基亞、日立等跨國企業具有同等的話語權。今年,由海爾發起制定的家電網絡標準已被批準為行業推薦標準,有望獲批并正式頒布實行。
“市場的版圖是按品牌來劃分的,而技術的版圖則是由標準來圈定的。”從產品意義上的競爭到專利技術的競爭,再到標準層面上的競爭,海爾一步一步走上了競爭的制高點,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上搶得先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