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說)《論持久戰》講的不是什么兵法韜略,卻是一盞明燈。
《論持久戰》發表的時候,我們的抗戰已經進行了十個月了,面對日本人的進攻,我們也拼死反擊,但面對早有準備的日本人,他們的裝備不僅高于我們,兵員素質也高于我們,一切的一切看起來就像是日本人對我們中國人進行了一次降維打擊。
要知道,打鴉片戰爭開始,我們一直是那個被打的人。
于是進行了十個月的抗戰之后,我們迷茫了,上下五千年來,我們居然要迷失方向了。
于是就出現了兩種論調。
難道我們要亡國了嗎?悲觀者比比皆是,絕望的論調鼓吹著日本人的厲害。(亡國論)
不!我們很快會將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土地,中國人還是那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人。(速勝論)
這些論調,一時之間讓我們中國人陷入了黑暗中的迷茫,我們似乎找不到方向了。
毛主席感覺必須對這十個月的抗戰做出總結,并給予出現的問題,做出一個明確的答復。
亡國論和速勝論這都不對,抗戰這將是一場持久戰,但戰爭的結果中國必勝,日本必敗。
為了這部著作,毛主席翻閱了大量的資料,開始寫稿,為了這篇稿子,他甚至于兩天兩夜不睡覺,太累了,也就是用水洗洗臉,在院子里轉轉,或者坐在躺椅上閉會眼睛。
這種高強度的思索,最終讓毛主席病倒了,醫生開了藥,他接著寫。
根據警衛員的回憶,就這么寫了八九天,終于成稿。
然后送到清涼山解放社校樣,兩三天后,毛主席拿到校樣,又不分晝夜地修改起來。
毛主席在文章里告訴我們,這所有問題的根源就一個,是我們和日本人的一場決死之戰。
接著是參與雙方的特點,日本這是整個東方數得著的強國,不論是軍隊,經濟還是他們的組織能力都是一流的,我們要正視這一點。
小編舉例說明
咋說呢?抗戰初期的日本國力強盛,他們入侵咱的兵員,都是嚴格挑選出來的,他們把日本人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招募兵員他們只選甲等,而且能參戰的還必須是三年以上的老兵。
經濟這塊,咱別的不說,1930年的時候東京市內,十六戶人家具有一家糕點鋪,二十三家里頭就有一家是米行,老百姓沒有錢,能開這么多家商店嗎?
就是因為這一個特點,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短時間內打敗他,所以速勝是不可能的。
接著說。
而我們呢?論軍事,論經濟,論政治,我們哪一項都不如日本人。
但有一條日本人是沒法比的,抗戰我們是正義的,日本人的野蠻侵略勢必會喚醒人民的團結。
再有就是我們的地足夠的大,人足夠的多。地大可以讓我們用空間換取時間,人足夠的多,可以提供足夠多的兵員,這兩點是我們能夠進行持久戰的根基。
反觀日本人有什么呢?地小,人口少,不管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不夠日本人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
小編舉例說明
抗戰后期,日本人什么甲乙丙丁劃等級征兵,只要能動的能跳的都要,整個日本國內都開始實行配給制了,什么糕點鋪子,什么米行鋪子都沒了,二戰結束之后,日本首先迎來的就是糧荒。
接著說
而且他的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勢必得不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支持。
作為馬后炮的我們都知道,這些在以后的日子里都發生了。二戰最后日本人被美國人和蘇聯人掐起來暴揍,這就是證明。
這還不算,毛主席還告訴我們,整個抗戰將經歷三個階段,一日本人進攻,我們防御,二日本人防御,我們反攻,三我們反攻,日本人退卻。
而三個階段中,第二階段是最難的。
《論持久戰》就像是黑暗中的大海突然亮起的燈塔,告訴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只要我們向著燈塔的方向,前進,不斷地前進,我們一定會登上勝利的彼岸。
毛澤東給予了我們思想,還給予了我們意志,此后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了燈塔之下,堅信我們的信仰,勝利是屬于我們的。
1942年,對于日本人來說,他們離完蛋已經不遠了。日本人三個月滅亡中國,已經成了泡影中的泡影,畢竟我們太大了,越打我們越清醒,越打我們越團結。
日本人感覺到自己耗不起了,所以在匆匆忙忙之間就發動了太平洋戰爭,跑到珍珠港偷襲了美國人。
美國人被拉了進來,日本人的命運已經被決定了。
而這個時候,日本人對咱實行了所謂的以華制華的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宮被派往了南京,目的有兩個,搜集情報和考察日軍在咱地頭上的情況。
三笠宮為了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還改了名字叫若彬,以一個參謀的身份出現在了中國戰場上。
那么在這個時期,三笠宮接觸到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
在讀了這本書之后,三笠宮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對日本的侵華戰爭感覺到了絕望,這是一場日本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勝利的戰爭。
因為這本書是在五年前寫的,而這五年來書上所說所講,都發生了,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法改變的一個過程。
就算是把這本書讓你看,你都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我們中國人要怎么干,你依然阻擋不了,你壓根就找不到任何的破解之法。
五年的局勢,五年的走向,日本人居然還在討論怎么對華作戰,而毛主席已經在書中為我們中國人指出了方向,我們中國人該怎么辦,該怎么去。
至此三笠宮不再相信東條英機宣揚的大東亞共榮,他走向了另一條路——反戰。
為此1944年回到日本的三笠宮,通過自己在中國戰場上收集到的資料,寫了一篇文章《作為日本人對中國事變的內心反省》。
這本文章出來,您就知道這就像一個深水炸彈一樣,一家伙就把日本人的那股子神經給炸開了。
而作為皇室,還是日本天皇的弟弟,日本讀賣新聞采訪了這位親王,并制作了訪談記錄。
一時之間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很多國家對這文章和這訪談記錄進行了轉載。
這文章徹底的撕下了日本人的遮羞布,不僅承認了南京大屠殺,承認了他們的侵略,還承認了他們在中國土地上干的暴行。
當然,在軍國主義盛行的日本,顯然三笠宮這樣的文章動了他們的神經,于是這些文章就被日本用盡了手段封存了起來,他們還想繼續隱藏起他們那卑劣的行徑。
而三笠宮作為日本皇室,顯然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拿他沒轍。
當然三笠宮他不僅將自己的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寫在了紙上,他還打算為這場戰爭能夠順利地結束,做了一個行動方案。
那就是干掉東條英機,發動政.變,然后結束這場只能走向失敗的戰爭。
不過要干掉東條英機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三笠宮拉來了東條英機的反對者,組成了一個團隊。
他們還做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干掉東條英機很困難,干脆弄一顆毒氣彈,不僅可以放到東條英機,還能把他身邊的一群給干掉。
看起來計劃很不錯。
可就算是有團隊,顯然在充滿軍國主義的日本,這個行動還是被泄露了。
行動暴露,被氣壞了的東條英機坐著自己的小轎車,跑到了日本天皇住的大宅子里,去找日本天皇,要求嚴懲兇手。
最終日本天皇同意了,東條英機立馬封了城,開始捉拿兇手。
等到結果出來之后,東條英機也傻眼了,主謀之一居然是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宮,當然面對三笠宮的身份,東條英機不能拿他怎么樣。
而這件事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津野田事件”。
最終三笠宮被日本高層所排擠,他的家人也被強制召回了日本,而三笠宮本人也被日本人給監視起來。
他寫的一些個書籍更是被銷毀或者禁止發表了。
二戰結束之后,三笠宮開始從事史學研究,并主動以皇室的身份進行自我批評。
1998年十一月份,我們國家主席訪問東京,三笠宮在國宴上,就日本侵華這事,向國家主席道歉。
這位勇于承認錯誤的老爺子在2016年去世,享年一百歲。
當然被《論持久戰》震驚到,還進行反省的日本人不光只有一個三笠宮,還有其他的日本人。
其中有一個日本人叫遠藤三郎的人,這是一個頑固的軍國主義分子,當年日本投降之后,他作為戰犯被送上了軍事法庭,他還一直就不服氣。
認為中國人不可能打敗日本人,可在讀了《論持久戰》之后,徹底的明白了,侵華戰爭日本人壓根就沒戲。
在1956年訪問中國的時候,毛主席還接見了他,遠藤三郎把自己的軍刀親手交給了毛主席,為日本在戰爭中的行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