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蘇聯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成功地阻止了德軍的進攻,但也因為傷亡巨大,被稱為戰場絞肉機,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蘇軍發起進攻
1942年初,在一處被冰雪覆蓋的村莊中,一支蘇聯軍隊對占據這里的德軍發動了進攻,但他們的目標并不是擊敗敵人,而是想將其驅趕至200公里以外,以保證首都莫斯科的安全,但他們雖然人多,但武器卻極為短缺,而且大部人都沒有作戰經驗,而對手確實德國的精銳,這場進攻無異于以卵擊石,一些新兵甚至在敵人的炮火下被驚呆,一時間呆呆傻傻的愣在了原地,都忘了繼續沖鋒。
倒下的士兵
但戰場的殘酷不會給他們留下太多的反應時間,一些老兵在路過時也是拉這些新兵一把,但他們能做到的幫助也僅有這些,因為下一秒每個人都有可能倒下,傷亡在這里隨處可見,一些士兵在沖鋒的路上倒下,甚至死在了德軍的鐵絲網上,但后面的隊友依然前赴后繼,讓德軍在一時間都不清楚蘇軍到底組織了多大規模的進攻,所以在看到打也打不完后,便決定暫時后退向周圍陣地集合。
奪下村莊
而這支蘇軍雖然奪得了村莊,但其實已經傷亡過半,再加上周圍還有很多德軍的陣地,對方隨時可能卷土重來,他們根本守不住,連長在分析一番后,還是決定不能就這樣放棄到手的勝利,于是安排剩下的戰士去村中進行布防,然后緊急讓上級求援,要求增派兵力和武器,希以此地為基礎,向周圍的德軍發動進攻,但他們僅僅是一場戰役中的一小支部隊,其他地區蘇軍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根本就沒有多余的兵力。
支援的機槍
而武器也極其缺乏,他們最多能支援兩個機槍組,但這樣的支援在德軍的火力之前,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對他們接下來的進攻幾乎沒有幫助,而在他們還在準備的時候,友軍已經向他們周圍的德軍發起了進攻,連長見狀立刻命令機槍組和戰士進行火力支援,而德軍此時也向這個村莊發起了炮火打擊,巨大的威力讓蘇軍再遭重創,就連隊伍的醫療兵都被炸死,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退路。
被炮擊
因為德軍此時已經摸清了蘇軍的戰術,之后便想要將這處失去的陣地重新奪回,在炮火接連不斷的打擊下,整個村莊成為了一片火海,連長只能下令大部隊暫時退出,而他則與剩下的戰士留在了掩體之中,準備對隨后來的德軍進行偷襲,而事實也正如他們所想,德軍在一輪炮火打擊結束后,看到村莊中已經沒有了蘇軍,于是便旁若無人的走進,連長看到后立刻下令開火,將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傷亡慘重。
繼續進攻
而之前退出的部隊也重新發起進攻,但這時候的他們不僅十分疲勞,就連子彈都十分缺乏,唯一占據優勢的就是人數,這也意味著他們要拿命去博,而他們雖然知道此去極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但為了國家還是堅定了沖了上去,全力以赴奮勇殺敵,而這只是這場叫做勒熱夫—維亞濟馬戰役的一角,此時還有無數的蘇軍在親赴后繼,誓要將此處奪回,那蘇聯為什么要不計代價奪回此處?這場戰役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巴巴羅薩計劃
這就必須要先講一下這場戰役的背景,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集結了190個師共550萬人,同時動用了大批戰機和坦克等裝備,分三個方向向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而蘇軍此時剛剛完成了重組,雖然實力不容小覷,但卻存在著指揮混亂,裝備嚴重不足的情況,所以在德軍的進攻下,蘇軍一路潰敗,最后連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都淪陷,蘇軍損失高達30萬人。
基輔戰役
此時斯大林也緊急動員,命令蘇軍實施焦土作戰,同時不斷通過游擊戰的形勢,阻止德軍獲得物資補給,哪怕被迫撤退時,也必須要將所有的物資帶走或炸毀,但德軍為這次突襲已經準備了許久,蘇軍的努力根本無法掣肘德軍,在9月15時,德軍中央和南方兵團合作,對基輔完成了包圍,其中的近70萬蘇軍血戰十天,也僅有一小部分人得以突圍,大部分士兵和將領戰死,此時希特勒大手一揮,要求德軍主力對莫斯科地區發動進攻。
德軍逼近莫斯科
但基輔戰役中蘇軍的頑強抵抗,也給其他地方的蘇軍贏得了喘息的時機,而且隨著戰線的拉大,德軍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兵力不足的現象,所以在包圍了蘇聯的工業中心列寧格勒之后,無力對其發動大規模進攻,只能采取封鎖戰術,而德軍此時再次集結兵力,在坦克和火炮的支持下,發起了針對莫斯科會戰,戰役第一階段就殲滅了60多萬蘇軍,還占領了莫斯科外圍,摧毀了蘇聯的數道防線。
紅場閱兵
此時蘇聯也已經集結了巨量兵力,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工業轉移,但依然難以抵擋德軍的攻勢,就在德軍逼近莫斯科之時,斯大林也組織了一場紅場閱兵,隨后這支受閱部隊在閱兵結束后直接奔赴戰場,1941年12月,在蘇聯紅軍的浴血奮戰之下,德軍強勁勢頭被阻,軍隊也損失了50多萬人,這是德國精銳陸軍在二戰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損失,莫斯科的局勢也得以穩定,而希特勒為了保存實力,便下令前線部隊撤退至距莫斯科150至300公里的地方。
德軍投降
這雖然讓蘇軍十分興奮,隨后還發動了冬季攻勢,但德軍并沒有就此放棄,而后頂住壓力占領了勒熱夫突出部,在切斷了莫斯科至大盧基鐵路的同時,在這里部署了大量精銳兵力,用來對莫斯科進行所謂的影子震懾,雖然德軍孤懸在此十分危險,但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這里距離莫斯科只有150公里,蘇軍不得不分出大批軍隊嚴正以待,因為他們預判敵軍會利用此區域重新集結兵力。
莫斯科
這對莫斯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也讓斯大林如芒在背,而后蘇軍便進行了第一次勒熱夫戰役,雖然突破了德軍的防御,但由于本身本身準備不足,再加上指揮失當,而德軍又十分重視,此地不僅建造了559個土方和長達7公里的反坦克壕溝,還集結了一半多的精銳中央集團軍,被當時的德國媒體宣傳為元首的堅不可摧防線,失去勒爾夫就相當于失去了半個柏林,由此可見德軍的重視。
莫德爾
還將號稱防御大師的莫德爾調來此處,在這場戰役中將突破防線的蘇軍進行分割包圍,而蘇軍在進攻被阻后,也出現了后續乏力的問題,最后在付出幾十萬的傷亡后,只能無奈撤退,之后還發動了一系列的反擊,徹底消滅了蘇軍在戰線以南的殘部,這場戰役最后以失敗告終,而此時德軍也覺得,要占領莫斯科極為困難,于是轉變了進攻路線,將進攻目標放在了高加索地區,再次擊潰了蘇軍。
現在的巴庫
但此時蘇聯紅軍已經從之前的大潰敗中充分吸取了教訓,德軍雖然勢如破竹,但并未構成足夠殺傷,而蘇聯紅軍此時也無法抵抗德國裝甲車,此時德國為了掩護南下高加索的德軍,同時獲取巴庫油田的石油,畢竟此時的德國戰場鋪的太大,不僅兵員奇缺,戰爭機器所需的各種物資都是十分匱乏,所以早就將盯住了蘇聯的資源,為了戰事能夠順利,德軍意圖占領斯大林格勒,一旦成功就可以讓蘇軍失去戰爭所需的重要資源,于是在1942年的夏季,德軍對此地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蘇軍再次陷入了潰敗,一些重要地區都落入德軍之手,戰場形勢愈發的艱難。
德國裝甲部隊
而此時蘇聯的主力還在防御莫斯科,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后,為了牽制德國中央集團軍,并盡力阻止其向南增援,蘇軍再次發動了第一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但在德軍的彈性防御之下,龐大的蘇軍被德軍用裝甲部隊,迂回穿插進行攻擊下,戰線被完全打亂,50萬人都未能突破敵人的多道防線,最后在付出慘重傷亡后,還是只取得了很小的進展,依然沒能攻克勒熱夫城。
斯大林格勒戰役
而德軍在之后也立刻發起旋風作戰進行反擊,但此時蘇軍有著巨大的數量優勢,德軍雖然火力強盛,但沒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還是處于膠著狀態,而此時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已經如火如荼,德軍雖然突破了市區,但蘇聯卻并沒有因此撤退,反而集結了大批兵力,與入城的德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雙方對每一條街,甚至每一個房屋進行了反復爭奪,將斯大林格勒都打成了一片廢墟。
廢墟上戰斗
而德軍在無法使用大規模武器的情況下,死傷人數也不斷增加,但德軍此時已經不能后退,只能不顧一切,一步步的向市中心逼近,最后占領了城中的高地,但很快又被蘇軍奪回,這讓德軍的推進更加艱難,最后甚至只能用米來形容,而德軍在這樣殘酷的戰斗中傷亡成倍的增長,最后只能退出巷子等處,調遣重裝甲部隊進城,但又處在了蘇軍的火炮部隊的籠罩下,而城中蘇軍也沒有放棄。
蘇聯狙擊手
而是依靠廢墟進行反擊,其中狙擊手躲在高達數米的廢墟上,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此時德國將領已經感覺到,戰爭再繼續下去也很難取得勝利,建議放棄作戰向西撤退,但剛愎自用的希特勒無視了傷亡,覺得德軍很快就可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此時德軍雖然陸續有增援部隊抵達,但都陷在巷戰之中無法自拔,而希特勒此陷入了孤注一擲的局面,不斷要求部隊往上壓,必須要貢獻斯大林格勒。
伏爾加河
在這樣的命令下,德軍用了足足三個月,才緩慢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成功占據了大半個城市,但蘇軍并沒有放棄,此時連蘇聯的工人都直接到了戰場上,對損害的坦克和武器進行維修,然后再次投入戰場,此時德軍為了徹底占領,集結了大批軍隊發起強攻,蘇軍也頑強的抵抗,最后雙方都傷亡慘重,德軍雖然占據優勢,但其實已經疲憊不堪,最后只能停止進攻,讓部隊進行休整。
華西列夫斯基
而蘇軍最高統帥此時已經完成了反攻準備,在斯大林格勒之外集結了上百萬軍隊,在斯大林的批準下,由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各自帶領部隊進行反攻,行動代號分別為天王星行動和火星行動,于是在1942年的11月24日,發動了第二次勒熱夫-瑟喬夫卡進攻戰役,由蘇聯加里寧方面軍攻擊勒熱夫西部,西方面軍攻擊東部,還派出第二梯隊縱深挺進,試圖切斷中央的運輸鐵路。
朱可夫
而堅守這里的莫德爾雖然防御力極強,但卻陷入了部隊短缺的問題,但在這緊要關頭,德軍的援軍卻突然趕到,讓莫德爾可以從容不迫的指揮部隊抵抗蘇軍,將原先被突破的地方又重新封鎖,并且插入了蘇軍陣地,使得蘇軍一片混亂,而朱可夫不甘心就這樣失敗,又派部隊進行了大規模的進攻,但依然被德軍輕松堵住,使得蘇軍再也沒有進攻的路線,只能宣布撤退進行休整并等待時機進攻。
希特勒
雖然這場戰役最后是以蘇軍的失敗而告終,但卻牽制住了德軍大批部隊,使其無法對在斯大林格勒中,被蘇軍天王星行動包圍的第6集團軍進行增援,而希特勒此時也因為失敗陷入了人歇斯底里之中,不僅無視其他將領的撤退建議,還要求已經陷入包圍的德軍堅守陣地,哪怕彈盡糧絕也絕不能投降,之后要求曼施坦因殺出一條血路,突破蘇軍的封鎖,打到斯大林格勒,奪回已經失去的陣地。
曼施坦因
德軍雖然依靠著裝甲部隊,在之后成功地突破蘇軍防線,但卻見到了數倍于己的蘇軍,曼施坦因知道如果繼續進攻,自己也極有可能陷入包圍,于是當機立斷命令第6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向西突圍,與支援部隊會合,但由于希特勒的命令是堅守陣地,保盧斯并不敢違逆,于是便以燃料不足為由拒絕突圍,而此時蘇軍也集結力量發動了反擊,將曼斯坦因的部隊擊退,使其被迫退回原先的陣地。
大盧基戰役
而此時德軍中央集團軍的最北面防區大盧基,也因為抽調兵力被抽調一空,變得極其虛弱的同時,還出現了兩個長達10英里的缺口,之前因為這里是沼澤,蘇軍無法派大兵團進攻,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沼澤也越凍越硬,完全可以滿足士兵們行軍,于是蘇聯加里寧方面軍立刻派出突擊集團軍,而德軍因為人員短缺,對這次的進攻沒有絲毫的察覺,使得蘇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完成了包圍。
勒熱夫戰役
德軍雖然在一時間集結力量抵抗,但蘇軍的數量之多讓他們絕望,其指揮官無奈之下,只能在向上級匯報請求支援,并打算堅守到最后一人,但此時德軍總部因為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根本顧不上這個小城市,而離他最近的其他中央集團軍軍群,也集結在勒熱夫方向,與蘇軍進行對峙,根本無力進行支援,而蘇軍雖然重型火力不足,難以快速推進,但數量的優勢此時就顯露出來了。
保盧斯
依靠著人海戰術,以及源源不斷地支援部隊,大盧基的德軍終于體會到了絕望,哪怕他們拼命反擊,但蘇軍依然在緩慢推進,最后在1943年1月16日時,蘇軍終于全殲守城的德軍,奪回了大盧基,而與此同時斯大林格勒的蘇軍也發動了新一輪攻勢,希特勒雖然要求被包圍的德軍戰至最后一人,但其司令保盧斯還是選擇了投降,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此結束,德軍再也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進攻。
蘇聯紅軍
但蘇軍此時卻越來越強,在1943年3月2日時發動了第二次勒熱夫-維亞濟馬進攻戰役,但此時德軍已經意識到自己再守下去,極有可能被全部殲滅,于是莫德爾策劃了著名的水牛行動,將德軍分批逐步撤出了勒熱夫,在蘇軍徹底包圍前完成了逃脫,只付出了極少量的傷亡,蘇軍終于完成了自己的目標,但在長達1年多的勒熱夫戰役中,蘇軍累計傷亡150萬人以上,比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傷亡都大。
蘇聯工廠
而對面的德軍則傷亡30多萬人,而這場戰役也成為了蘇德戰爭東線最血腥的戰役,后來也被稱為勒熱夫絞肉機,所以單純的從勒熱夫戰役上講,蘇軍可謂是徹底的輸了,那蘇軍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為什么傷亡還如此慘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蘇軍裝備嚴重不足,無法用武器來壓制德軍陣地,因為當時蘇聯因為德國的進攻,無數工廠被摧毀,而原先的庫存也在戰爭中很快就被打光。
納粹德軍
使得蘇軍在1942年時,雖然軍隊數量大增,但武器裝備卻嚴重短缺,一些士兵甚至只有3顆子彈,連重機槍都只有幾百發子彈,至于炮彈炸彈等殺傷性武器更是缺乏,而此時蘇軍為了抵消德軍的裝備優勢,只能使用人海戰術,往往在一場戰斗中,會集結數倍于敵人的兵力后再發起進攻,但德軍對這里也十分重視,雖然兵力無法增加,但卻在一開始時就留下了兩個火力強勁的裝甲師。
二戰時的歐洲
而除了裝備的劣勢之外,蘇軍將士普遍缺乏戰斗經驗,在進攻時目標往往過于宏大,而德軍此時已經在歐洲戰場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將領也都有了自己的一套作戰規劃,例如莫德爾的彈性防御,本來是極其危險的,一旦出出現失誤,就會使得自身陷入崩盤,但在實戰時,人數占據優勢的蘇軍往往會先陷入混亂,德軍這才有機會對其分割包圍,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殲滅,這就是軍隊素質不同的影響。
大德意志師
但蘇軍傷亡慘重,德軍的傷亡難道就小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德國國防軍最大的大德意志師,在短短幾周的時間中,就傷亡超過了1萬人,而防御大師莫德爾在莫斯科戰役后接替第九集團軍的指揮權時,這個軍隊足足有近30萬人,但在朱可夫的火星行動之前,這個部隊就被打的只剩下6萬人,所以莫德爾此時就算想要進攻,也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在火星行動開始后,他甚至出現了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
蘇德戰爭
所幸德軍對勒熱夫地區也是十分的重視,哪怕是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時,希特勒都愿意將僅剩的4個裝甲師派去支援,而不是將其派給曼施坦因去救援第6集團軍,這才使得莫德爾力量大增,將之前的漏洞再次補起來,之后通過陣地戰和拉鋸戰,讓蘇軍損失慘重,逼得蘇聯不得不放棄火星行動,但從蘇德戰爭的整體來看,由四次戰役組成的勒熱夫戰役,確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九集團軍
他不僅牽制了德軍的大批軍力,幫助蘇軍在幾場重要戰爭中取得勝利,而且還對德軍的技術人員和精銳士兵給予嚴重打擊,例如第九集團軍的老兵在這幾場戰斗中幾乎被打光,之后補充的兵員都是從西歐又召來的新兵,幾乎沒有作戰經驗,使德軍的戰斗力急速下滑,蘇軍就這樣以一種血肉長城的作戰方式,將這些德軍牢牢的拖在這里,使其精疲力竭之下,哪怕占據優勢都無法出動支援,但這些犧牲也破滅了德軍想要利用勒熱夫地區,以威脅莫斯科的方式,牽制蘇軍的難上和北下的計劃,反而讓蘇軍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逼得德軍不得不留下大批軍隊和火力,防止蘇聯紅軍的反撲。
火星行動
為蘇軍在南線的作戰贏得了充足的時間,所以雖然在二戰結束后,這場戰斗被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輝煌掩蓋,讓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場被遺忘的戰役,但事實并不是如此,此后很多的史學家在分析時,都稱其為朱可夫失敗的勝利,對這場戰役起到的作用表示肯定,至于為什么很少見到這場戰役的描述,原因則是因為蘇聯認為這場戰斗是極為漫長的,而其的每一次進攻,都可以視為是單獨存在的,所以在一開始時并沒有將其當成一場戰役,而且其中最著名的火星行動,也并沒有成功,所以報道自然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