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而科技實力的提升,離不開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那些重量級的科學家,至于那些學科帶頭人,更是國寶級的科學家!
希望不要再發生威脅量子科學家的事件發生!
科學家,應該成為我們的驕傲,更應該得到全民族的愛護和尊重,我們的國家才有未來!
已故的著名科學家有
1.錢學森(1911.12.11~今)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也有一說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并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3.鄧稼先
是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并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實驗工作。
4.錢三強(1913~1992)
原名錢秉穹,浙江湖州人.導師是居里夫人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后,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并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制核武器的隊伍中。
5.郭永懷
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
6.竺可楨
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現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一代宗師,是我國物候學研究的創始者、推動者。
7.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國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核武器研制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譽為“兩彈元勛”。
8.錢偉長
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9.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 )
江蘇金壇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奠基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10.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湖南省科協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1981年6月6日,袁隆平獲第一個特等發明獎。1987年11月3日,聯合國向袁隆平頒發科學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1.錢三強
中國湖州人,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突出貢獻者。
12.楊振寧
安徽省肥西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與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統計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量子場論、數學物理學……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在國際上被公認為可以和牛頓、愛因斯坦相媲美的偉大科學家。
13.李政道
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恒、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4.周培源
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主要從事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的研究。培養了幾代知名的力學家和物理學家。
15.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
中國著名胚胎學家,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第一批學部委員。我國卓越的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共黨員。生前曾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動物研究所所長。他是卓越的實驗胚胎學家,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生物科學研究的杰出領導者。
16.侯德榜
中國化學家,“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術上有三大貢獻。第一,揭開了蘇爾維法的秘密。第二,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堿工藝——侯氏制堿法。第三,他為發展小化肥工業所做的貢獻。1921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后,懷著工業救國的遠大抱負。
17.潘建偉
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志“年度十大科技進展”,并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志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2017年9月9日,榮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18.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近代橋梁事業的先驅、鐵道科技事業的開拓者,同時也是中國土力學的開拓者、科普工作者。
19.錢三強
中國湖州人,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突出貢獻者。
20.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寧河縣。194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高級科學顧問。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
更多的國寶級科學家,在這里就不一一羅列了。我想說的是,正是這些國寶級科學家,使得祖國有他們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