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在《水滸傳》之中,武松是整部小說里的戰斗力天花板,能夠勝過他的人,一只手也數得過來,而武松的名號,也正是憑借其擊殺“大蟲”所得。
不過武松雖然靠著打虎獲得了江湖聲望,但是他的得意兵器哨棒,也在打虎時折斷,雖然表面來看,武松這段的是一根普通哨棒而已,但事實上,武松的這根哨棒,來頭非常不簡單。
在觀看水滸的時候,大家一定發現了一個問題,梁山好漢使用的武器,大多是看起來攻擊力非常差的武器,和三國、隋唐時期完全不同,三國時期,各種大刀、長毛滿街跑,而在隋唐時期,更是十八般兵器樣樣不少,可為何到了宋朝,大多數好漢連一個趁手的兵器都沒有。
這一切都要說到《水滸》的背景: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是一個反叛上位的皇帝,在他上位之后,很害怕自己會被人取而代之,所以選擇杯酒釋兵權,讓當年一起打天下的將軍們,成為了一介平民。
不僅如此,為了防止民間出現武裝勢力,趙匡胤還下達了十分嚴格的禁武令,普通人家里只要私藏有兵器,就是死罪,甚至士兵也不能私自攜帶武器返回家中,只有五品以上的人,才能私下擁有自己的武器。
這就是為何楊志在街頭叫賣自己祖傳寶刀的時候無人敢買,并不是大家出不起錢,而是買回家之后立刻就要殺頭。
在這種大背景下,江湖上的好漢,沒有幾個人敢私自擁有兵器,在梁山之中,除了林沖、徐寧等曾擔任官職的好漢外,大多數好漢的武器都是各種棍子:齊眉棍,鑌鐵棍,僅有的幾款鐵騎,也只有樸刀和戒刀這種“擦邊球”武器。
但這兩種兵器的真實作戰能力并不強,樸刀屬于隱藏性武器,為了將刀刃藏在木桿內,刀刃不僅很短,而且很細,非常脆弱,除非精通此道的高手,否則使用起來,也許還不如菜刀的威力大。
至于戒刀,這把比丘十八物中的武器,是一柄防御類的武器,刀身短厚,不開刃,與其說是一把刀,不如說是一把盾牌,其本身更偏向鈍器中的锏,所以常年佩戴戒刀的魯智深等人,很少去使用戒刀戰斗。
在這種大背景下,哨棒和齊眉棍等木質武器,在民間江湖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在梁山之中,使用棍棒類武器的高手比比皆是,從大頭領晁蓋,到玉麒麟盧俊義,乃至花和尚魯智深,都是此中高手,作為宋朝唯一不禁止的重型武器,哨棒與齊眉棍在水滸中的出鏡率很高,也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款式,不過哨棒與齊眉棍本身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齊眉棍屬于長兵器,長度大概達到了1.6米左右,十分粗壯,擊打起來威力很足,有的人為了增加齊眉棍的威力,還會在棍子的兩端包上鋼鐵,一棍下去可以打碎石塊,適合力氣大的人使用。
而哨棒則完全不同,哨棒的長度在1.2米左右,本身也會選擇選為柔軟的材質,使用起來較為靈巧,招式也很多,雖然整體擊打力度不如齊眉棍,但勝在有速度優勢,適合武松這類本身掌握多種武學的人。
因為宋朝有禁武令,所以很多江湖人士都會在棍棒類武器上下功夫,選擇更加厲害的材質,再搭配一些鋼鐵配件,但在整個水滸中,武松在打虎時折斷的哨棒,當屬棍棒類的頭把交椅。
武松的一身功夫來源于少林,少年時期,武松曾在少林學藝整整八年時間,而這根哨棒,就是少林寺長老留給武松的禮物,原來早少林寺的山峰之上,有一顆樹齡足足500年的楓樹,這根楓樹上的枝條不僅韌度極高,還堅硬如鐵,最適合當做兵器使用。
這根兵器隨著武松下山,幫助武松打遍了整個山東六府,也為武松謀下了一官半職,改變了他和哥哥相依為命的生活,但可惜的是,武松的這根哨棒,畢竟不是完全的重武器,在遇到猛虎的時候,還是失效了。
在景陽岡上,武松雖然與老虎相遇,但借著酒勁與手中的哨棒,武松竟然毫無懼意,竟然與老虎來了一個硬碰硬,可遺憾的是,哨棒終究是一個哨棒,在兇猛的老虎面前竟然直接折斷,最后還是武松靠著自己的雙手才拿下了勝利。
這里不僅僅是一種武打場面的描寫,更是一種對現實的映射,在宋朝末年,朝廷極度腐敗,苛政猛于虎,可朝廷卻剝奪了普通人非常多的權力,只給了他們哨棒這樣的武器防身,哨棒的折斷,代表了意志的覺醒。
在那之后,武松又得到了一對雪花鑌鐵雙戒刀,從此開始了自己鏟奸除惡的一生。
在整個梁山之中,幾乎全部都是出身于草莽的英雄,他們手中的武器也千奇百怪,例如菜園子張青的鋤頭,浪里白條的彈石頭等,可他們依然選擇了反抗,來應對這世間的不公,足以反應出宋朝末年民不聊生的窘迫。
可遺憾的是,這些人還是斗不過朝廷,在經過招安后,梁山好漢沒幾年便損失殆盡,還幫助朝廷鏟除了多個反抗勢力,最終,僅有幾人得以存活,非常的凄慘。
可在禁武令之下,命運悲慘的不僅僅是普通人,整個宋朝也陷入了極端的被動,宋朝末年的軍隊戰斗力非常差,最后無奈被元朝打敗,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不過在《水滸》之外,另一部小說《射雕英雄傳》卻展現出宋朝末年的另一幅畫面。
同樣是武功高手,這些人卻選擇齊聚宋朝的門戶襄陽,用自己的全部能力來對抗如日中天的蒙古,很多人都說,宋朝之后再無大俠,就是因為襄陽瓦解后,大量的武學斷了傳承,也許有襄陽一戰的成分,但真正斷送民間武學的,還是宋朝的禁武令。
少年強則國強,當一個國家開始陰盛陽衰,一代代少年崇文棄武之后,國家又怎會具備戰斗力,崇尚武力的國家也許會出現缺陷,但絕對不會成為別人肆意欺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