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生說出的東西,——說出別人用一生沒有說出的東西。”
——尼采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德國著名哲學家、詩人、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魯士的薩克森州勒肯鎮。24歲受聘于瑞士巴塞爾大學,任職古典語言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和拉丁文文獻。28歲出版《悲劇的誕生》,震驚哲學界。他的主要著作還有:《權力意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尼采大膽、奔放、直接的的哲學思想對后代哲學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對尼采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的哲學無須推理論證,是他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他批判現代文明——盡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沖動,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癥,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而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并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
木心曾說:“經過尼采,是智者。掠過尼采,是蠢貨……尼采的書宜深讀,你淺讀,驕傲,自大狂,深讀,讀出一個自己來”。
下面這個視頻,用7分鐘的時間帶你認識尼采——
尼采經典語錄

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
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云漂泊。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
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

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與怪物戰斗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
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尼采說

我們飛得越高,
在那些飛不起來的人眼中就越渺小。
生 命 的 每 時 每 刻 都 在 昭 示 著 什 么,可 是 我 們 卻 不 愿 傾 聽。
當 獨 處 靜 思 的 時 候,我 們 害 怕 會 有 什 么 東 西 鉆 進 自 己 的 耳 朵 里,于 是 我 們 厭 惡 靜 默,并 在 社 交 中 分 散 自 己 的 注 意 力。
有 一 件 事,不 可 缺 少:人 應 當 對 自 己 滿 意 。只 有 這 樣,我 們 才 能 對 “人 的 面 目”完 全 忍 受。不 滿 于 自 己 的 人,隨 時 可 能 向 自 己 報 復,而 這 一 定 會 使 人 變 得 卑賤、可 悲。
我 可 以 肯 定 的 說,驅 使 人 前 行 的 唯 一 原 則 乃 是 痛 苦;痛 苦 高 于 快 樂。

不能和自己相處,也不可能和別人相處。
有 些 人 擁 有 選 擇 自 己 所 要 扮 演 角 色 的 自 由,然 而 絕 大多 數 的 人 還 是 被 角 色 甄 選。 人 們 很 容 易 忘 掉 自 己 能 夠 做 什 么,卻 一 味 地 追 逐 別 人 希 望 我 做 什 么。
我 們 以 不 知 道 愛 其 他 人 開 始,以 知 道 我 們 自 己 不 可 愛結 束。
當一切因果都不存在,任何剎那即逝的東西源源不斷地從一片虛無中涌出,他知道在心靈的神秘而奇異的午夜,會有一種弦音悠揚響起。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尼采說”選自《尼采解憂書》

《尼采解憂書》
【德】尼采
重慶出版社
本書精選了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悲劇的誕生》《上帝之死》《瞧!這個人》等作品中兩百余條格言式的語句,分為十個主題表達對人生的思索探尋,包括強健心靈、勘破世俗的謬見、生活的藝術、現實、快樂、信念、錘煉精神、顧念他人、情感與理性等。有助于幫助我們了解整個世界,了解我們自己,在心靈困境中尋求解脫之道。本書的譯者都是尼采翻譯和研究的權威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