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恩·崔西小的時候讀書成績很差,還沒有拿到畢業學位就離開了學校。因為沒有學歷,所以在社會上只能做一些最底層的工作,靠出賣體力來維持生計。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開始轉行做銷售??墒莿傞_始的銷售成績并不理想。他就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那些銷售冠軍和銷售精英能夠做得如此成功呢?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當他想出這些問題之后,他又開始思考如何才能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后他決定直接向這些銷售精英請教。這些成功人士看到他的誠心,就將自己的銷售經驗和技巧傳授給他。博文崔西按照這些成功人士的方法去實踐,果然收獲頗豐。
從那以后他獲得了一個重要的啟示。那就是,當你想要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就的時候,就去分析那些在該領域獲得成功的前輩,他們是如何成功的?然后效仿他們的做法,這樣就能夠更快速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博恩·崔西,通過這些方法從一個普通的銷售員變成一名頂級的銷售精英,再慢慢的一步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時,他又慢慢的發現了另一條啟示:其實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他們總是能夠集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并把這些事情做得出色。所以只要能夠做好這一點,那么就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巨大成功。
博恩·崔西將自己多年的人生經歷所獲得的重要啟示,寫進《吃掉那只青蛙》這本書中。他希望能夠將這些時間管理的法則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將如何高效的利用時間的知識總結成了21條法則,幫助更多人提升個人生產力,并且實現產能最大化。他的目的是幫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實現自己的無限價值。
有一句諺語說:如果你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只活的青蛙,你就會欣喜的發現,在這一天接下來的時間里,將沒有什么比這個更糟糕的事情。
博恩·崔西把青蛙比作生活中最艱巨最重要的任務。也就是那些成功人士都會聚焦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攻克和挑戰的重要任務。
博恩·崔西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在工作中學會吃掉那只青蛙,那么將離成功很近。
每個人的工作習慣都不同,但是成功人士大多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能夠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并且能夠優先處理最重要的工作,從來不會避重就輕。
優先吃青蛙的工作形式,就是一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生產力的良好工作習慣。能夠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我們的努力能夠獲得積極回報的時候,也會給我們帶來成就感。并且能夠讓我們獲得正向的反饋,讓我們更加精力充沛,更有熱情的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旦我們將吃青蛙形成一種習慣,那么會幫助我們實現飛輪效應。我們都知道輪盤從靜止到轉動的過程中,需要我們一圈一圈的反復推動,這個時候可能會很費力氣。但是當飛盤轉動越來越快,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飛盤的重力和沖力就會變成推力的一部分。這時,我們不用再付出更大的力氣,飛盤依然可以快速轉動。
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養成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之后,我們不會再像剛開始那么痛苦,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意志力。我們所獲得的能量反饋,將會成為推動我們人生飛輪轉動的推力。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正面能量,成為能量的加速器。
在養成吃青蛙的習慣之前,我們必須要先確定自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目標是什么,然后才能確定,究竟什么才是能夠幫助我們達到目標的青蛙。
研究表明,有明確目標的人,并且將目標書面化記錄下來的人,比那些沒有目標的人,成功率高出5~10倍。
所以制定有效的目標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實現夢想的幾率。
那么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目標呢?其實只需要6個步驟:
第1步,明確你究竟想要什么。這個目標最好是經過努力之后有可能實現的,而不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第2步,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最好貼在每天都能夠看到的地方。
第3步,為你的目標設定一個完成的最后期限。
這個期限最好不要太長。如果是一個非常大的項目,那么可以把這個項目拆分為幾個小項目。比如說要實現財務自由,那么可以先給自己制定一個兩年目標計劃,先每年收入一百萬。
第4步,為了實現目標,把你能想到的所有要完成的事項都列在一個清單上。
列清單的時候,可以使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讓思維盡情的擴散,把能想到的所有可能都列出來。
第5步,進一步梳理這份清單,使之成為一份計劃。
刪除那些完全不可能的項目,把可以完成的項目按照自己的情況梳理成一份可執行的清單,加入到每天的日程表里。
第6步,根據計劃馬上采取行動。
雖然很多人都會制定目標,也會做很多計劃,但是最后的結果卻并不理想。
造成這種現象的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制定目標之后,沒有設置關鍵的結果。
關鍵的結果就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必須要取得的一些結果。一項工作目標一般可以分為5~7個關鍵結果。如果超過了7個,那么很難將精力和時間聚焦起來,所以盡量將關鍵結果減少到7個之內。
目標和關鍵結果必須是充分必要條件。也就是說為了完成目標,你必須要完成的這幾項結果。而完成了這幾個結果,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設置關鍵結果是提高工作生產力的起點。也是為后面任務的重要性排序的開端。當你知道必須要完成哪些關鍵結果的時候,才知道每天需要安排哪些任務,而哪些是最重要的任務。這樣你才能找到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
除此之外,當你確定了關鍵結果之后,你也可以將自己的工作能力進行等級排序。知道哪些是自己擅長的,哪些是不擅長的。自己的弱項可以通過專業訓練去提升。或者把自己不擅長的任務外包給專業人士。而自己擅長的領域,可以通過提升專注力讓時間利用的更高效。這些方法都可以在幫助你完成關鍵結果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他將這一發現稱之為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所以在工作中,只要我們能夠找到最重要的20%,也就是找到最大最丑的青蛙,然后吃掉它,那么工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如何找到最大最丑的青蛙呢?其實只要我們在工作中,經常使用ABCDE工作法,將會很清楚的分清任務的輕重緩急,并且找到最大最丑的青蛙。
ABCDE工作法,就是將任務按照重要性排序。A類任務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比如說你這個月必須要完成的目標銷售額,或者簽約一份非常重要的合同。完成A類任務會幫助你產生最積極影響。如果沒有完成,將會對你造成極大的損失。
如果A類任務并不止一項,那么我們可以用A1、A2、A3這樣的序號來排列,A1就代表著最大最丑的那只青蛙。
B類任務是指那些應該做但是卻又并不十分重要的事情。這些事可能也是你工作中的一些任務,但是不做并不會產生十分重大的影響。比如說發送一些不太重要的電子郵件,打印一些學習資料等等。這些任務就好像一些小蝌蚪一樣,只是一些可以做的任務,但并不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如果在你的任務清單上,還有A類任務沒有完成,那么要優先完成A類任務,再去做別的任務。
C類任務是做了之后大家都會愉快,但不做也不會影響到誰的任務。比如說和同事一起吃吃飯,或者和老朋友打個電話等等。這些任務,對你的職業生涯并不會產生多少積極的作用。所以如果時間不夠用的話,這一類任務盡量不要去做。
D類任務是可以外包給別人去做的事情。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盡量去找一些專業人士來做,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節省出時間來做A類任務,還可以將這一類任務做得更專業,效果更好。
E例任務是完全可以不做的事情。比如說休閑娛樂、玩游戲、瀏覽網頁、刷刷抖音等等。這些事情對你的職業生涯或者生活都沒有什么積極的意義,反而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所以看到是這一類的任務,可以盡量避開,不要浪費時間去做。
我們平時通過刷網頁、玩游戲等娛樂項目來逃避工作時間的時候。其實是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但總是沒有辦法克制。但是當我們將一些任務按照ABCDE的等級來劃分的時候,便可以再一次提醒我們,應該將時間應用在對目標最有影響力的任務上面。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意志力,全神貫注在最重要的A類任務上面,也就是幫助我們吃掉最大最丑的青蛙,讓我們的生活產生最積極的影響。
當我們找到了最大最丑的青蛙之后,將要面臨的問題是該怎么吃掉這只青蛙呢?答案當然是一口一口的吃掉。也就是我們需要將這個青蛙做一個分解手術,然后把這些任務分配到每天的工作計劃當中。
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有計劃的人可以提高25%的生產力。相當于每天能夠節省出兩個小時的時間。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和關鍵結果設置出不同的工作計劃,那么將大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設置工作計劃的時候,可以先擬定一份總計劃。然后按照時間的屬性來設定分計劃。比如說先設置一個年計劃,寫下要完成哪些工作。然后再將年計劃拆解成季度計劃,再將季度計劃拆解成月計劃。之后再將月計劃拆解為周計劃。最后再將每周計劃拆分到每日計劃上面。
制定計劃的時候,可以利用清單來制定。當我們完成了一個計劃時,就將這個任務打勾或者劃掉。讓我們可以清晰的看見自己的完成情況。當我們看到已經完成的任務時,可以給我們更多的動力,激發我們更多的自信。這些動力和自信可以促使我們不斷的進步,提升自我價值,產生正向循環。
如果在工作中有一些獨立的項目或者突發事件,那么我們可以給這些任務單獨列一份計劃,然后把這些任務添加到每日的工作清單里面。并且在自己的日歷上,標記出任務的截止日期。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制定目標和制定計劃,但是卻不愿意行動。因為設定目標和計劃很容易,但是真正要付出于行動,卻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和能量。而且必須要保持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行。
所以制定了計劃之后,如何保證讓計劃變成行動,也是實現目標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提升行動力有三個方法:
一是給目標設定最后期限,讓自己保持緊張感
如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我們可以把最后的截止日期提前幾天,這樣可以讓我們有時間去檢查和調整,或者應對突發狀況。或者當我們產生拖延癥的時候,可以告訴自己最后的期限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設置最后期限可以讓自己時刻充滿緊張感,具有完成任務的行動力。
二是拆解目標
如果每天一睜開眼就能夠看到一只又大又丑的青蛙,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難以下咽的。但是如果把這只青蛙拆解成無數個小塊,那么一口一口的把它吃掉,就會容易得多。
當我們遇到一個非常艱巨又難以完成的任務時,可以把它拆分為無數個小任務。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實行。
這和跑馬拉松是一個原理的。如果在一開始跑步的時候,就想到了馬拉松漫長的全程,將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會讓自己更難以完成目標。但是如果把馬拉松拆分為無數個小目標,每次都只朝著眼前的小目標行進,那么我們就更容易完成大目標。
三是奶酪工作法
所謂的奶酪工作法,就是先把任務列在清單上。當我們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就可以在清單上打一個洞。當我們將任務完成之后,整張任務清單就會變得像奶酪一樣。
當我們看到清單上的洞越來越多,就會給我們一種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