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倫·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說:
?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
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
比爾蓋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保持每周至少讀完一本書的習慣。
?
凡社會之中流砥柱、棟梁之才,無一不擁有過人的知識儲備,而大量且有效的閱讀無疑是他們獲取信息、獲得成功的必備法寶之一。
?
我知道有些朋友會說:
?
"可是我看書速度慢,半年能讀完一本就不錯了。"
?
或者,
?
"我只有很少的業余時間,讀不完那么多書。"
?
李賦寧先生在談《大學生如何學好公共英語》時提到:青年學生需要吸收大量的有用知識,必須學會瀏覽和快速閱讀。
?
李先生的這句話也解答了朋友們的疑問,即:快速閱讀是大量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
?
?
還記得嗎?前文中學姐曾介紹過一位超級學霸,Scott Young。
?
他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麻省理工大學 Computer Science 原本需用時 4 年的全部課程。
?
在 Scott Young 講解自己學習策略的書籍《如何高效學習》中,就包含了他所使用的快速閱讀方法的簡單介紹。
?
同時他也提到,他的此種閱讀理念是吸收自《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如何高效閱讀)這本書:
?
?
有些朋友說自己天生就讀書慢。其實很可能是在潛意識里喜歡反復閱讀一句話而不自知。
?
“回讀”會顯著影響正常的閱讀速度,絕非是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請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和糾正。
?
比如,試試應用上文提到的“指讀法”,讓手指來引導你進行持續的閱讀。
?
?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閱讀時,不僅你的眼睛看到了這個詞,就連耳朵也仿佛聽到了聲音,如同真的念出了聲一般,甚至嘴巴和喉結都伴隨有微微的動作,也即我們說的"默讀"。
?
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默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如何高效閱讀》一書的作者坦言,這其中的原委目前我們尚不了解。但很可能是來自小時候課堂上被要求通過大聲朗讀課文來理解語義的習慣。
?
而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你的大腦會每每等待接收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信號,之后才能開始進行信息的處理工作。
?
也因此,你的默讀速度即成為了你閱讀速度的上限。
?
?
習慣默讀的人,因為每個字都必須要"讀出來",所以通常都在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
?
而視讀法,要求以詞群為單位進行閱讀。
?
詞群其實很好理解。
?
我們觀看一張圖片時,往往會立刻得到一個整體的感知。這張以無數細節元素組成的圖片,即為一個詞群。
?
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也是一個詞群。比如,「學姐」,你眼中看到的從來都是這兩個字的組合,而不會去逐字閱讀思考"學"字和"姐"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
英文單詞也是如此。不需要從左往右去逐一閱讀組成一個單詞的所有字母,也能把它們直接當成一個整體的文字來看待。
?
比如單詞"learn",我們在閱讀中可以直接讀到一個完整的 learn,而不是 l、e、a、r、n → learn。
?
以上的例子說明,成年人本身就具備視讀的能力。
?
在快速閱讀中,只需要將視野再放大一些:
?
以詞群為單位,每次用眼睛捕捉到多個單詞,甚至整行、整段文字,并直接獲取其整體含義。
?
如果你覺得自己沒辦法一下子理解這么多內容,同樣可以利用萬能的手指動作進行輔助。
?
比如「Z形手動法」,如下圖:
?
?
即,先用手指在段落的第一行文字下面從左到右畫線,然后,從第一行的最右側往左下方三四行的位置移動,并同時用眼睛閱讀所有手指滑過的段落內容,依次往復。
?
當大腦可以通過視覺更快地獲取信息,自然會減少對聽覺的依賴(或者說,此時聽覺已經很不上視覺的速度了),從而抵消部分"默讀"的影響,提高整體閱讀速度。
?
你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