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這么努力,卻依然混得這么差?一篇文章給你揭秘,一個人是怎么變強的,絕對干貨!
一:主動增加新技能,終身學習
我痛苦過,迷茫過,也抱怨過,我曾經很多次覺得,上天待我是不公平的,因為我覺得自己足夠努力了。
可是后來經歷了很多事我才發現,我錯了,我所謂的努力,不過是一種自我欺騙,看這篇文章的大多數人恐怕也是如此。
不信問問你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完整的看一本書了?你有多久沒有去復盤過自己的人生了?你有多久沒有學習掌握一項新技能了?
一個人努力與否不在于他知道多少事情,而在于真正去做了多少。我身邊有太多人步入社會之后,就關閉了自己的信息輸入端口。這意味著他們除了技能熟練度和情緒控制力之外,再也沒有任何提高。
就像他們有很多個網盤,儲存了上千G資料,但從沒看過;他們知道PS、python、AE、寫作、剪輯這些軟件或技能可以讓他們僅憑副業就能碾壓同齡人,過上理想的生活,但是他們只是停留在「知道可以」的階段。
知道而不去做,就是造就很多弱者的病因,為什么不去做,因為大多數人不夠自律。一個人想要變強,首先就要反人性,堅持做一件事,做自己思想的主人,承認自己的無知,堅持學習。
二:減少不必要的物質欲望
我們的很多煩惱從哪里來?其實都是來自于無盡的欲望。
我大姨嫁到了一個大山溝里,小的時候去大姨家我們要走特別遠的路,但那時候并沒有覺得很累,可是現在如果沒有車,我絕不會去大姨家,太遠了。
人性總是這樣,一旦嘗過了更好的滋味,就再也回不到最初。
這就像很多闖蕩社會的小子們,躊躇滿志,叫嚷著要不忘初心,可是真的能不忘嗎,很難。
物質橫流的世界中,充滿了消費主義布下的陷阱。人之所以會覺得累,會陷入無盡的失望和痛苦當中,全都是因為有了與自己實力不相匹配的欲望!
在舛田光洋的《掃除力》和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中,都不謀而合的提到過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人只有學會拋棄不需要的東西才能活得更輕松。
生活需要斷舍離,精神也需要斷舍離,拋棄不必要的欲望,才能活得輕松快樂,才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專注的事情上,做出最大的成就。
三:學會做乘法
很多人問我成功的秘訣,其實成功的其中一個秘訣只有兩個字,那就是:重復。
把正確的事情重復做1000次,這就是一條淺顯易懂的成功秘訣。
我考你一下,“今年過節不收禮”這句話之后是什么?我相信沒有人會記不住。
為什么這條廣告如此成功,難道因為它們的廣告格外有新意?有深度?有內涵?
狗屁,它們只是重復了10000次,讓你不停的復習這句話,導致你現在一看到送禮兩個字就想到了腦白金!
廣告如此,學習和生活更是如此。阻礙我們變強的,并不是天賦和背景,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去重復做那些正確的事情。
有方向的重復一件事是最可怕,因為每一步都是在不斷地成長。
在錯誤的方向上努力一萬次也不會成功,在正確的方向上做一兩次也不會成功,真正的高手都是重復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不要一心想著往前走,有時候如果很努力了,卻沒有成果,不妨先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在重復做正確的事,還是重復錯誤的事。
用錯誤的方法一天拜訪1000個客戶,真的不如用正確的方法一天拜訪100個客戶。
四:學會延遲滿足
下面描述的是你真實狀態嗎?
剛健身1天,就要上秤看看自己瘦了幾斤。
剛讀一本書,就要去寫一本書。
剛投資1天股票,就要看看收益多少。
當代年輕人最大的狀態,就是淺嘗輒止。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總是想讓結果以最快速度顯現在自己眼前。
但事實是,越是那些馬上就能收到反饋和刺激的事情,越是容易毀掉一個人,比如:刷抖音、刷知乎、借網貸。
而那些真正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提升的東西,都需要漫長的周期,短時間內根本就看不到什么效果,比如:讀書、健身、學英語。
而能夠成功的人,能力并不一定比失敗者強悍多少,所謂的強悍,不過是在黎明到來之前,忍著困倦,多等了一會兒。
慢慢悟吧,悟透了少走彎路。
#微頭條日簽# #職場# #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