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錄音證據的取證技巧
一、合法取得的私采錄音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
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問題的批復》曾經規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以違法證據排除規則排除使用。
而最高人民法院新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重新規定了非法證據的確切含義,即《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對錄音證據而言就是說,如果錄音證據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隱私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的規定,比如錄有他人隱私或在其工作或住所竊聽取得的錄音資料,仍然會被排除使用。
但是,屬于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第七十條規定的 “有其他證據佐證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復制件”是有證明力的。要使該錄音證據成為判決依據,必須符合兩個條件:其一,錄音證據的取得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錄音雙方當事人的談話當時沒有受到限制,是自覺自由的意思表示,是善意和必要的,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查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其二,該錄音證據錄音技術條件好,談話人身份明確,內容清晰,具有客觀真實和連貫性,未被剪接或者偽造,內容未被改變,無疑點,有其他證據佐證。
二、人民法院判例
北京法院
北京某大學職員李某向海淀法院遞交了起訴書,成為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實施之后全市首位以偷錄的錄音為起訴證據的當事人。記者采訪了首位以錄音為證據打官司的當事人李某。李某告訴記者,兩年前為了保存惟一證據,她請別人幫助使用電話錄音偷錄了被告的一段話,但在咨詢律師后得知錄音不能當證據使用,只好把打官司一事放了下來。現在錄音可以作為證據,李某感到這回打官司心里有了底。
李某在起訴書中稱,1999年5月12日,被告龐某把北環餐廳轉租給她及石某,當時打了一個協議的草稿在龐某的手中,草稿因沒有3個人的簽名,故不能成為合同,后經3個人口頭協商,由李某付給龐某1萬元作為餐廳押金,等到不租餐廳時,押金由龐雅玲直接退還李某。2000年5月,餐廳不能經營由龐某收回,李某與龐某達成口頭協議,由龐某退還給她1萬元押金,時間不能超過3個月。但時至今日,龐某拒不退還給她押金。故李某以當時龐雅玲與石某交談的電話錄音為證據提起訴訟,要求被告龐某退還押金。
據悉,這是法院自“證據規定”公布實施后收到的首起以錄音為證據起訴的案件。在國外的訴訟程序中,錄音、錄像等早就允許作為證據使用,現在司法界實施新證據規則也是與國際慣例接軌。信息化時代發展到今天,錄音、錄像及網絡等高新技術發展得很快,新技術的產生使錄音、錄像等客觀證據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用此類證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對新事物的排斥。過去司法界雖然不采用此類證據,但也作為一種參考,現在實施新規則其實是認可了這種證據的合法性。但錄音、錄像是否合法,還要有法院認證的過程,不可能所有的錄音、錄像都能作為證據使用。
上海法院
全國首例采納錄音證據的案件已于2002年5月23日在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判決。該案件中,原告以雙方感情不和為由要求法院判決離婚。被告提出,法院依照原告訴請判決的前提條件是原告償還其欠被告的5萬元人民幣。被告為證明其與原告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向法院提交了其與原告之間談話的電話錄音。原告則對此表示不知情,對該債權債務事實不予認可,但沒有提供反證。法院認為,該2份錄音證據內容均與本案事實存在密切關聯,且二盒錄音的內容均與本案事實存在密切關聯,足以相互佐證,可以確認其對本案事實的證明效力。故判決原告應當向被告償還該債務,雙方解除婚姻關系。
該案件的判決,對于前一段時間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所引起的錄音證據是否可以作為證據采納的爭論有一定的平息作用。但也有法學方面的專家指出,該案件中法院回避了證據的合法性,僅從關聯性的角度認定證據的效力,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偷錄、偷拍等行為,可能會會影響對當事人隱私權的保護。
南京法院
【龍虎網訊】 2003年11月18日,南京人林某因做生意缺乏周轉資金,向好友江某借款28500元,并出具借條一張。借款后的兩個星期之內,林某分兩次償還了13250元,尚欠15250元。在屢次催討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江某將林某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決林某償還欠款。
為了佐證自己的主張,江某向法院提供了借條和錄音資料等兩份證據。錄音是2003年11月30日,江某在與林某通話過程中錄下的。根據錄音的對話內容可以證實林某的確有向江某借款并出具借條;江某懷疑借條有假,要求林某當面更換借款條據,但林某拒絕更換。
一審法院認為,該錄音系江某和林某通話時錄下的,錄音的取得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該錄音來源合法。錄音內容經林某和江某確認,雙方對其真實性無異議,故該錄音證據確鑿可以采信。盡管林某提出該錄音證據不管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存在疑點,不能單獨作為證據使用,但由于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和理由,法院不予采納。據此,法院判決林某必須償還15250元給江某。一審判決后,林某不服上訴至南京市中級法院。林某主張,江某提供的錄音證據不能證實是原始錄音,因為該錄音一直保存在江某手中,不排除剪接、加工、偽造的可能。
中院認為,林某在一審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聽錄音播放后,對法院記載錄音內容而形成的筆錄的內容沒有異議。林某懷疑錄音內容存在剪接、偽造的可能性,一審法院在江某交納鑒定費的情況下,征求林某是否同意鑒定時,林某明確表示“無必要鑒定”。林某對此應承擔拒絕鑒定的相應法律后果。因此,林某主張錄音的形式和內容均存在疑點依據不足,不予采信。據此,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什么案件可以采用錄音證據
債務糾紛
山東濟南家住某小區的張某與李女于2004年1月份經朋友劉某介紹認識后,感情急速升溫,并在同年3月份開始同居,但是一直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今年初的一天,李女告訴張某自己的母親得了重病,需要住院費用3萬元,想向張某借3萬元,張某看著李女著急的樣子,同時并考慮到兩個人已發展到同居關系,就沒有向李女索要欠條便借了錢。
2010年6月份,張某與李女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爭吵之后兩人解除了同居關系,張某向李女索要當初借給她的3萬元錢,但是李女拒不給付,張某一氣之下向法院起訴,但是因為沒有證據法院不予受理。
為了得到證據,張某找來當初介紹自己和李女認識的介紹人劉某陪同,帶上錄音機來到李女的家里,以想和好為由與李女聊天,見李女不想與自己和好,張某就再次向李女索要當初借給她的3萬元錢,李女也承認向張某借了3萬元錢急用,但是她說那些錢已經作為兩人的生活費花了,不應該再還給張某。李女沒想到,張某把他們的談話都用錄音機錄了下來。
張某讓介紹人寫了一份證據,并帶上了這份到李女家錄的錄音證據,到法院提起訴訟。最終,法院判定李女向張某借款3萬元的事實成立,并判決李女給付張某3萬元。
張某的勝訴,錄音證據起到了關鍵作用,為此記者采訪了山東大正泰和律師事務所的周桂華律師,周律師說,在采取偷錄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證據時,應當盡量采用先進的錄制設備,在錄音過程中,盡量選擇雜音干擾少的地方錄制。在偷錄中,應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錄制時間,提示對方表明身份,增強證據的可信程度。
房產糾紛
【青島新聞網】 2010年4月,葉先生看好一套房子,給房產商交了3萬元訂金和15萬元首付款。葉先生后來認為購房合同內容有失公平,而且房產商收訂金時沒有按規定明示《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等法規文件。葉先生委托代理律師將售樓人員沒有明示有關法規文件的談話內容偷錄下來,然后將房產商告上法庭,要求返還訂金、預付款及利息。
市南法院審理認為,雙方簽訂的協議合法有效,但雙方并沒有簽購房合同,一審判決房產公司退還葉先生的訂金及首付款18萬元。原告方提供的錄音證據未被采納。
市南法院車成鱗法官介紹,雙方提供的協議、信函等相關證據已足以證明案件的整個過程,錄音證據作為輔助證據,可以不必采納。另外,律師偷錄的證據音質較差,而且沒有說清錄制的時間、地點、雙方當事人的身份等細節。
精神損失賠償
王某于1998年經人介紹與張某相識,并于1999年5月二人領取了結婚證并于同年十月一日舉行婚禮,王某與張某婚后共同到北京打工,王某由于懷孕于2001年5月回河北老家,張某仍在京打工。2002年8月王某從老鄉后了解到張某在京又與他人同居。王某到京后通過聯系張某的房東,以錄音的方式取得王某確實與他人同居將近一年的證據。以此,王某提出起訴,請求判定與張某解除婚姻關系,每月支付孩子的撫養費人民幣300元,支付王某精神撫慰金5萬元。法院判決: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張某與他人同居長達近一年,不履行做丈夫、做父親的最起碼義務,國家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由于張某堅決離婚,由此判定解除二人婚姻關系,張某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260元,支付王某精神撫慰金5000元。
四、錄音證據的取證技巧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以合法手段取得的錄音可以作為證據提交法庭。但在現實中當事人往往缺乏取證技巧,導致獲得的錄音證明力不足。在此,探討一下有關錄音證據的取證技巧問題。
1、錄音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從有利訴訟的角度來說,錄音應盡早進行。越早進行,取證對象越無防備,特別是在初次交涉時,一般不會歪曲事實,這個時候的談話錄音價值最大。而在幾經交涉后,對方往往會從有利自身的角度進行敘述,或者持防備態度。
地點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應該盡量尋找比較安靜和不受干擾的地方,能夠獲得較好的錄音效果。
2、錄音器材
盡量選擇體積小、易隱藏、錄音時間長、音質高的設備。采訪機、錄音筆或帶錄音功能的MP3都可以,最好是可以進行復制的。另外,電話錄音一般不如現場錄音效果好,在談話出現分歧時,取證對象如果不想繼續的話,可能會把電話掛斷,而在當面談話時,即使出現一些爭論也能夠繼續。
3、取證前的準備工作
準備好取證的事項和希望對方承認的事實。對談話內容作好準備,包括事先考慮好所提示的問題和對方可能的態度,應該如何誘導對方表態等。至于是否要事先約見,則應根據情況而定,徑直上門容易獲得“攻其不備”的效果,但也有可能遇到意外情況,如被對方拒絕或者因其它原因使得談話被中斷。
4、談話方式
既然是私錄,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取證對象察覺你是在錄音,所以神態、語氣都要自然,如果是認識的人,更要注意。
(1)談話過程中交代一下時間、地點,明確各方談話者的身份和與談論事實的關系,在交談時盡量用全名稱呼,以增強錄音的關聯性和可信度。
(2)注意與其它證據的內容相互印證,因為有其他證據佐證是錄音證據被采信的條件。
(3)談話內容不要涉及與案情無關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也不要采用要挾口吻,否則可能會被認定為不合法而不予采信。
(4)著眼于事實的敘述、承認或否認,不要糾纏于法律責任的爭論。
(5)注意控制談話時間,能問到希望對方承認的事實,說到要點即可。
5、必要時可以請公證機關公證錄音過程。
在開展證據公證的地方,必要時可以請公證機關公證錄音過程,確保錄音證據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