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提到的是南斯拉夫里面的一個占優勢的國家——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在歐洲雖然沒多大力量,但是他挺能攪和還挺危險的,尤其是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霸道,為巴爾干半島埋下了沖突不斷的禍根,巴爾干半島由此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因為塞爾維亞狂熱的民族主義者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正在進行訪問的哈布斯堡王儲斐迪南導致的。
薩拉熱窩刺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大部分地區需要重新劃分勢力范圍,于是幾個大國把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這幾個小國強行弄在一起。1918年,這個國名非常長的國家成立了,全名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王國”。
11年后的1929年,這個國家正式改名為“南斯拉夫”,終于結合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南斯拉夫的前世今生
南斯拉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僅僅語言方面就有六七種。這些民族互相之間還是仇人。這幾個族群之間不斷的紛爭和仇恨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二戰時,南斯拉夫被納粹德國占領之后,克羅地亞就創建了相當于黨衛軍的組織來屠殺了60多萬塞爾維亞人。
順便說一句,整個二十世紀歐洲的戰亂動蕩,肇始和終結都來自巴爾干,先是世紀初兩次巴爾干戰爭揭開歐洲動亂序幕,將歐洲拖入兩次世界大戰的泥沼,到世紀末再以前南斯拉夫解體引發的巴爾干戰爭宣告20世紀的終結。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這里可以套用這句描述蜀地之亂的話來描述巴爾干:歐洲未亂巴(爾干)先亂,歐洲已治巴(爾干)未治。
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
1941年,南斯拉夫被德國和意大利占領和瓜分,南斯拉夫解體。這個時候鐵托走上了歷史舞臺。他帶領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反抗法西斯的統治,并最終使得南斯拉夫得以重建。1945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
上了年紀的朋友應該都看過《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電影。瓦爾特在薩拉熱窩帶領游擊隊跟德軍交戰,就是根據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游擊隊的事跡改編的。
南斯拉夫那時已經在鐵托帶領下組成了非常精銳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所以鐵托是南斯拉夫軍隊和國家的締造者。
1953年,鐵托當選為南斯拉夫第一任總統。正因為鐵托不是塞爾維亞人,所以在他的強力領導下,嚴格限制塞爾維亞沙文主義的抬頭。幾個加盟共和國輪流當議會的領袖,不給塞爾維亞任何特權。
這么做也是有弊端的,塞爾維亞人感覺自己吃了大虧,悲情意識是十分強烈的。鐵托還修改了法律里面的內容,讓阿爾巴尼亞人占主體的科索沃從塞爾維亞中自治,不過這也為以后的科索沃亂局埋下了禍根。
南斯拉夫這個亂局之所以能在二戰以后平息那么多年,跟強人鐵托的個人魅力和統治手段有很大關系。鐵托憑借他的鐵腕手段獲得巴爾干地區暫時的平息,除了南斯拉夫這個總體民族,鐵托壓制任何民族主義抬頭,努力維持著南斯拉夫聯邦這個大拼盤。
把一個互相仇恨的,很難相處在一起的多民族多語言多信仰的國家結合起來,堅持了半個世紀。強人一去,大樹飄零。開國元勛鐵托去世以后,長期被鐵托壓制下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捆綁起來形成的國家最終還是走向了分崩離析。南斯拉夫的解體也就成為了必然。
鐵托
分裂和戰火籠罩之下的南斯拉夫
具有大塞爾維亞主義的米洛舍維奇上臺之后,實行的許多政策直接導致其他各民族的分裂,從1991年到1999年的8年時間里,塞爾維亞與其他各民族之間打了多次內戰。
首先是北面的斯洛文尼亞在1991年正式宣布獨立。克羅地亞緊隨其后宣布脫離南斯拉夫。1992年4月,歐共體承認波黑(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亞)獨立。就在這一天,波黑的塞爾維亞人在總統米洛舍維奇的支持下,在薩拉熱窩對里面的穆族和克羅地亞族進行狂轟濫炸。
北約動怒,開始轟炸波黑境內的塞爾維亞武裝。最終迫使這三國領導人簽署協定,波黑從此被劃分為穆族和克羅地亞聯邦(51%領土)和塞族共和國(49%領土)。長達三年半的波黑戰爭終于結束。
波黑戰爭
波黑戰爭前后,前南斯拉夫各地區陸續宣布獨立,只剩下了黑山還和塞爾維亞留在一起組成了最后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而這兩個地區在人口和經濟結構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導致南聯盟自成立之初就危機四伏。
1999年原屬于塞爾維亞的科索沃宣布獨立,最終結果是塞爾維亞在北約的軍事壓力下被迫放棄了科索沃。(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就在此時被炸的)
2006年黑山共和國宣布獨立,前南斯拉夫正式解體為六個國家(從北到南依次為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和一個地區(科索沃)。“南斯拉夫”一詞正式成為歷史。綜上,我們來總結一下,前南斯拉夫為什么會走上分裂之路。
米洛舍維奇
民族矛盾問題
南斯拉夫民族眾多,還追求絕對平均和輪流坐莊,所以并沒有一個民族能夠占據絕對的壓倒性優勢地位。過度削弱塞爾維亞族也導致在南斯拉夫沒有一個絕對的主體民族。誰也不服誰,沒有一個民族能鎮得住的。
統一國家的觀念比較薄弱,民族主義大行其道。國家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即使后來塞爾維亞強硬派領導人米洛舍維奇也無力回天。
經濟問題
南斯拉夫北面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經濟比較發達,反對國家的過度控制,另外對國家要求他們輸血南面的落后地區也十分不滿。
而南方的波黑和科索沃等地區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是北方地區剝削了自己。另外對于政府給他們的援助總感覺太少而各種不滿。
這都導致南斯拉夫的各種經濟政策空中樓閣,好看卻難以進行。
政治問題
南斯拉夫這個國家是一個強行拼接起來的先天不足的產物。而且之前的統一時期,各領導人不但沒有抓住統一的機會好好合作,反而爭權奪利各自傾軋。致使民族矛盾十分尖銳。
另外,南斯拉夫1989年之后也錯誤地開始實行多黨制,南斯拉夫共產黨聯盟曾自信地認為能夠在多黨制中占有主導權,但萬萬沒想到多黨制大門一開,瞬息萬變,本來就脆弱的局勢變的更是四分五裂了。
歐美的干涉
80年代后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西方對于在巴爾干這個戰略要地還存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就漸漸無法接受。
而恰在此時,以米洛舍維奇為首的塞爾維亞族強硬派崛起,決心重塑大塞爾維亞國,這十分不利于西方的戰略利益。于是各種插手南斯拉夫內部事務,不斷進行經濟制裁和武力干涉。如果沒有美歐的干涉,南斯拉夫問題就不會那么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