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5年,應天府溧水縣民陳德,在外經商三年,掙下幾百兩銀子,興沖沖地趕回家,要與妻子林三娘好好團聚,一敘分別的相思之情。
外出經商前,陳德娶了年方18、在當地頗有美名的林三娘為妻,新婚剛半年,陳德不得不外出經商。離開時,他放心不下年輕的妻子,委婉地對她說:“我要外出做些貿易,可我們剛新婚,你又年輕,附近又沒有至親可以照顧你,我著實放心不下。但這半年來坐吃山空,以后我們的生活也很難維持了。我這一走,至少三五年,你如何生活?“
陳德的本意是希望林三娘阻攔他,但沒想到林三娘卻一心保證自己會照顧好自己,讓丈夫安心出門。
陳德外出后先是在臨清的牙行打工,有了些錢之后,就與幾個人合伙開了一個牙行。漸漸地,也積攢下幾百兩銀子來。
有了錢的陳德想趕緊回家,把妻子接到臨清來,好早點生育子嗣。
歸心似箭的陳德一路馬不停蹄,到家門口,卻見門是虛掩著的,推開門一看,林三娘蓋著被子躺在床上,鮮血流了一地,走近再一看,卻不見人的頭顱!陳德嚇得大叫,忙將鄰居及保長喊來驗看。
有位名叫劉信七的鄰居對陳德說,經常有一個叫蕭邁的人來林三娘家里收布匹,今早還看到他從陳家出來,神色慌張的。看來這事和他脫不了干系。
保長見出了人命,又有陳信七作證,忙將此事報到了縣衙。
知縣吳鼎泰一面令人緝拿蕭邁到縣衙聽審,一面帶著仵作去現場勘驗尸體。
吳知縣到了陳家后,見陳家的房子是臨街的,與左鄰右舍也就一墻之隔,四處的聲音都能聽到。而吳信七的證詞里沒有提到喊叫聲,想必是死者沒有喊叫,看來殺人者與死者是相識的。
再看尸身,衣衫丟在一旁,鋪上一灘液體,顯然是先奸后殺。而房間及床鋪上沒有打斗痕跡,應該是順奸。既然是順奸,那為何還要殺人、并砍下頭顱呢?
吳知縣回到縣衙,蕭邁早已等候在堂上了。只見此人30多歲,文質彬彬的模樣。既然有鄰居指證,就不得不嚴刑審訊。戴上夾棍后的蕭邁交待說自己確實經常去林三娘處收布匹。但今天去時,門就是虛掩著的,林三娘已經死在了床上。因為自己害怕被牽連,所以趕緊逃走了。
蕭邁的話吳知縣哪里肯信?他令人收緊夾棍。疼痛之下,蕭邁只得承認自己奸殺,并將頭顱扔進了井里。
衙役押著蕭邁去尋找頭顱,淘了好幾口井,也沒找到。無奈之下,一行人重回縣衙,吳知縣又動用大刑,但蕭邁確實說不出頭顱的下落,只得暫時先將他關入死牢。
再次訊問了相關證人,也沒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吳知縣在翻閱黃冊時,無意間發現有一名叫奚云的鄰居并沒有到案作證。詢問保長,才知道奚云本是名屠夫,陳德呼喊時,想必奚云外出殺豬去了。
衙役很快在鄉下找到奚云并帶到堂上。只見這人生得五大三粗、一臉橫肉,滿臉的慌張,想必不是什么好人。問訊時更是支支吾吾,吳知縣更加堅定地認為他與奸殺有關系。
重刑之下,奚云一律抵死不承認。于是吳知縣對他說:“你若能找到一個婦人的頭顱交給本官,我就饒你不死,否則你終究脫不了干系!“
吳知縣見奚云肯交出頭顱,心想破案有望,便將其關入監獄,讓禁卒嚴加防范。
進了監獄的奚云用銀子賄賂了禁卒,更是與禁卒商議如何弄到一個女人的頭顱。奚云囑托禁卒到自己家去找自己的父親,讓父親籌措些銀子去買一個女人的頭顱。
次日,禁卒來到奚家肉鋪,將奚云的親筆書信交給其父親。奚父救子心切,變賣了家當,湊了30兩銀子,10兩給了禁卒當酬勞,另20兩托禁卒去買個女人頭顱。
禁卒財迷心切,想到自己的寡婦舅媽正重病在床,已經奄奄一息了,于是狠下心,將舅媽的頭顱割下,交給了奚父。
奚云本以為交了頭顱就能回家了,誰知吳知縣卻傳陳德及鄰居們前來辨認,得知不是林三娘的頭顱,便又對奚云用了重刑,逼問這個頭顱從何而來。
奚云只得交待托付禁卒一事,而禁卒受刑不過,也說出了實情。
禁卒被擬為斬刑,吳知縣又重刑審訊奚云,并用了竹簽釘指的手段,奚云熬刑不過,交待了自己奸殺林三娘的經過。
原來林三娘自從丈夫出門后,安心在家織布度日,日子過得也算艱辛。陳家對面有一家當鋪,老板正是鄰居劉信七。林三娘便時常到當鋪去當些東西。
劉信七見林三娘貌美,不由得起了心勾搭。林三娘本是年輕,丈夫外出日久,也是春心萌動,再加上又貪圖劉信七的錢財,于是一來二去,兩人便勾搭成奸,偷來暗去,共枕同眠了。
卻不想這事被奚云知道了,他也貪慕林三娘貌美,也起了淫占之心。
這天夜里,奚云見林三娘一人在家,便帶了一把短刀去敲門。開門時,林三娘沒看清臉,進屋后才知不是劉信七,本想喊叫,卻被奚云堵住了嘴,強行將其奸污了。
林三娘驟遭凌辱,于心不甘,聲稱要告訴劉信七,讓其去告官。奚云有些后怕,一時惡向膽邊生,抽出短刀,將林三娘殺死,并割下頭顱帶了出去,走過七八戶人家后,順手丟在財主孫富家門口的石灰簍中。
吳知縣又提審孫富,孫富不好隱瞞,只得交待自己發現頭顱后,怕惹上是非,便將頭顱埋在了后花園里。衙役在后花園起獲頭顱時,不僅挖出了頭顱,還挖出了一具完整的男尸!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吳知縣到了現場,看見頭顱是在一棵丁香樹下挖出的,而男尸是在離丁香樹大約三尺的花壇中挖出的。經辨認,這具頭顱確系林三娘。
而這名男尸,約莫40余歲,頭顱曾被重器所擊,顱骨已塌陷,顯然是一擊致命。
既然是孫家發現的,孫富逃不了關系。審訊之下,孫富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實。
原來孫富早起出門時,發現門前石灰簍中有死人頭。孫富本就不是一個好人,平時欺男霸女的也得罪了不少人。如果因人頭惹上官司,那自己做的惡事也將暴露無遺。
孫富想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誰,會將人頭放在他門口。思來想去,想到了佃戶劉三。
上個月孫富去他家討債時,逼迫劉三將自己的女兒妙姐送給自己當妾。想是劉三因此事對自己懷恨在心,才會故意用人頭來誣陷自己。
孫富想到此,更想教訓一下劉三。他將劉三請到自己家里,趁其不注意,用鐵錘直擊其頭顱,一下便斃命了。然后又將劉三的尸體抬到后花園,將他與林三娘的頭顱分埋在兩處。
正是因為分開埋葬的,孫富本以為講出頭顱不會暴露自己殺人的事,誰知道衙役們因為他家富有,以為后花園也埋有金銀財寶,所以一陣的亂挖,竟將劉三的尸體挖了出來。
孫富也被擬為死刑,關進了死牢;奚云奸殺林三娘,還割下頭顱,依據明朝《大明律·刑律·人命·采生折割人》規定,擬為死罪不說,奚家的財產全被沒收,賠償給陳德,奚家家屬全部流放到云南。劉信七也被杖100,流放3000里,另徒役三年。
這是一起通奸行為引起了連環殺人案,林三娘的不檢點,害死5人,一人也差點為之喪命。劉信七和奚云可說是罪有應得,但劉三、蕭邁甚至孫富,和林三娘沒有半點聯系,卻仍受到無辜的牽連。
盡管最后案情大白,但吳知縣的審案方法卻不能茍同。為了早日破案,他屢用重刑,甚至屢出奸計。林三娘所牽連的5條生命中,禁卒舅媽的死卻是吳知縣的無能所促成的。如果官員們都是吳知縣這樣的斷案方法,難免會出現不少的冤假錯案。
古代斷案,雖沒有現代的先進手段,更多地依憑斷案人的經驗和細致,能從眾多線索中抽絲剝繭去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我們曾經講過的探案故事中,不乏有睿智的官員,在一團混亂中找到真相,這是值得稱贊的,也是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