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控制糖尿病就要了解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起源
糖尿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記載過“消渴證”這一病名。漢代名醫張仲景《金匱》的消渴篇對“三多”癥狀已有記載。唐朝初年,我國著名醫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證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確認和治療糖尿病的醫生是中國唐代名醫王燾。王燾根據其父患口渴難忍,飲量大增,身上多癤瘡,小便水果味,并根據甄立言《古今條驗》一書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麩片甜。于是他親口嘗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針對消渴病制定了治療方案,輔以調整飲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這些經驗寫進了《外臺秘要》一書。
為什么中國人患有糖尿病特別多,中華民族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在戰爭動蕩面前食物明顯不足,饑餓面前我們祖先身體要能容易的吸收糖份和鹽,在現代不缺營養物質的時候,就使我們的身體過多的吸收,所以中國人糖尿病和高血壓居高不下。
二、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具有明顯的特征,即高血糖。這么多人認為高血糖是患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但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1、當患有肝病,例如肝炎,肝硬化和其他肝臟疾病時,肝臟合成糖原的能力降低,并且血糖升高。
2、應激狀態下的急性感染、創傷、腦血管意外、燒傷心肌梗死、劇烈疼痛等。此時,胰島素拮抗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髓質,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增加相對不足。提高血糖。
3、厭食,食欲大大減輕,體重明顯輕于原有,弱弱,缺乏力量和慢性疾病可以降低體力,導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4、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糖皮質激素,抗癌藥,降壓藥,避孕藥,含糖糖漿和中藥蜜丸,都會增加血糖。
5、機體的改變:過度興奮,過度的體力活動,發燒,感染,大出血,創傷,手術,麻醉,昏迷等,可能引起血糖的暫時變化,例如應激激素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和血糖升高。
6、生活習慣不好:現在的人工作壓力大,常坐辦公室通常活動量少,會使胰島素功能降低,加上長期食用高熱量的食物,攝入的蔬菜和水果較少,也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服用藥物
1.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可以不吃藥的。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經高于正常范圍,但是還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臨界狀態,包括糖耐量異常和糖耐量受損兩種,也就是空腹血糖偏高和餐后血糖偏高兩種。這個時候的血糖偏高,但又沒達到診斷值,所以被叫做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調整和運動來控制血糖,但是當糖尿病前期人群通過生活方式干預6個月以上,血糖仍然控制不好,也就是說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和(或)餐后血糖>7.8毫摩爾/升,或高血糖進展快的,建議早期盡量使用藥物干預。
2. 1型糖尿病“蜜月期”可以暫停胰島素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早期應用胰島素治療后,隨著血糖的好轉,胰島素的用量可以逐漸減少,有的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島素數周。甚至有的可達數個月,其血糖水平也能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這個糖尿病的緩解時段就叫做“蜜月期”。
但是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明白,“蜜月期”僅能持續數月,不打胰島素并不是糖尿病治愈了,如果誤以為停用胰島素是糖尿病治愈的表現,從而放松對血糖的管理,會導致“蜜月期”很快結束,而且可能會發生糖尿病癥酸中毒。
所以在“蜜月期仍然要按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3. 新診2型糖尿病強化治療后
剛剛被診斷為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醫院經過胰島素強化治療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一般6個月到三五年不等),胰島素用量可以很小,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藥。這一段可以擺脫降糖藥治療的時期也被稱為“蜜月期”。和1型糖尿病一樣,在蜜月期2型糖尿病患者同樣不能放松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和運動。
4. 減重手術后一段時間內
體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減重手術達到改善血糖的作用。通過減重手術,多數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緩解,降糖藥用量顯著減少,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降糖藥,但術后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進行適當運動等,還需要為避免手術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果減重手術后,血糖仍然控制不好,那么患者需要繼續服用降糖藥。
除了以上4種情況外,糖尿病人必須要遵醫囑終身服藥或者打胰島素。
五、糖尿病應該怎么控制
很多糖友得并發癥是毀在自己無知,無知卻又不自知,總以為自己懂的很多,總以為自己做的很對、很好。他們需要真正弄懂糖尿病,糖尿病飲食和糖尿病用藥,也需要弄懂怎么樣才是真正的管好糖尿病。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了,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了。但糖尿病要控制血糖,控制血糖也是基礎,但并不是只要控制血糖就可以。糖尿病是一種全身綜合性的疾病,不僅糖代謝紊亂,還存在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
所以也要控制體重、血脂、血壓和尿酸;要改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改正不健康的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喝酒、熬夜等;要堅持適度運動等等。
糖尿病患者的兩種錯誤行為:1、會將血糖控制的非常嚴格,甚至不惜以發生低血糖為代價。什么都不敢吃,如果長期下去,雖然血糖控制下來了,卻會因為低血糖、營養不良等嚴重損傷健康。2、不忌口、不運動、不減肥,控糖就靠吃藥,打胰島素。控制不住了就加大藥量,加藥后又控制不好了,繼續加大藥量。血糖看似控制的還行,體重一如既往的增加,血脂高,血壓也還高著,血脂和血壓聯手會將很多地方的血管堵死。
要知道:血管病變是所有并發癥的發病基礎。得了糖尿病血管病變已10年,血管狹窄至少30%,此時血管病變速度是正常人的3-6倍。此時積極預防,保護血管才是出路。
糖友保護血管,除了遵醫囑用藥外,日常應做到:
1、定期檢測:血糖、血壓、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等指標要按時監測,定期檢查。
2、定量主食:控制主食量就是控制血糖,增加肉、蛋、豆等抗餓食物的比例。
3、控制油和肉:多選擇“好”脂肪,如:深海魚、核桃、亞麻籽油等。
4、控制鹽量:一天鹽攝入在6克以內。
5、適度運動,改善“三高”,延緩血管環境惡化。
6、遠離煙酒,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
7、積極治療牙周炎等慢性感染。
8、放松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焦慮。
行文不易,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