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路第二小學 德育工作三年發展規劃
一.學校德情分析:
平利二小建于1992年9月,是一所公辦的普通新村配套小學,目前學校有13個教學班,學生340人,在職教師32人。學校長期以來堅持以“讓師生在信息化環境中成為發展的主人”為辦學理念,認真貫徹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目前學校被命名為國家教育部認定的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上海市雛鷹大隊,上海市足球傳統學校。曾榮獲普陀區科研先進學校、普陀區文明單位,普陀區科技特色學校多項光榮稱號。2006年11月普陀區德育督導室對我校進行了“兩綱”督導,2007年4月普陀區對我校進行了全面督導,兩次督導對我校的近年來的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誠懇地提出了希望和改進之處,為我校未來德育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深刻感受到學校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因此制定此規劃,進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
二.學校德育總體目標: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為指導,以《小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貫徹落實《上海市學校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立足學校實際, 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以“愛心”教育為核心, 以情感教育為主線,貫穿于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知與行的發展,提高德育實效性,培養有愛心的,身心健康的,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小公民。
三.學校德育分年級具體目標:
內容
年級
知
道德知識
情
道德情感
意
道德意志
行
道德行為
一年級
1. 認識“五旗。
2. 會唱國歌,升
旗儀式嚴肅、認真,不講話。
3. 知道中國傳
統節日,了解一些傳統習俗,
4. 了解“小紅
星”兒童團,會敬正確的團禮。
5.會自覺使用禮貌用語。
1.熱愛學校,熱愛老師。
2.孝敬父母,回家能主動向父母問好。
3.友愛同學,不欺負弱小。
1.進校不纏父母,不哭鬧。
2.摔倒了能自己爬起來。
3.能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
1.上學路上自己背書包,進校前能主動和父母、長輩道“再見”。
2.進校能主動向老師問好。
3.遵守學校一日常規。
4.愛護花草樹木,不采摘花朵。
5. 看到校園內
有紙屑,能主動拾起。
二年級
1. 知道國旗、國徽、 國歌是國家的象征,知道升旗儀式時的禮儀規范,并會正確唱國歌。
2.了解“中國少年先鋒隊”,會敬標準的隊禮,會正確唱隊歌。
3. 初步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及象征意義,體驗人們對家庭團圓、社會祥和、祖國統一的向往。
1.尊敬師長,校園里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
2. 知道小伙伴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當同學遇到困難時學會主動詢問。
3. 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集體建設要靠大家。
4.知道敬老日的由來,感受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尊敬和關愛老人。
5.知道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能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購買小攤小販及校門外促銷的食品、物品。
2.有良好的心態,當看到同學有進步時能由衷的為他高興。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做到專心做作業。
1.會自己整理書包,學習用品能帶齊。
2.能主動參與“小鬼當家”輪崗活動,為創建快樂紅星班出力。
3.節約糧食和水電,爭做勤儉節約的小公民。
4. 從小養成愛清潔的好習慣,養成自己刷牙、洗臉、疊放綠領巾、勤洗手剪指甲等好習慣。
三年級
1.學習民族英雄的偉大人格,為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為振興中華做好準備。
2.了解解放軍是我們幸福生活的衛士,是最可愛的人。
3. 培養組織觀念, 樹立為隊旗添光彩的信心。
4. 懂得安全、健康、幸福生活需要法律和道德規范的保障,了解一些與青少年有關的法律,并自覺遵守,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知道對人要以誠相待,要知行統一,做到誠實守信。
2. 愿意把好的東西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
3.樹立幫助朋友使自己快樂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關心有困難的人。
4. 懂得集體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是我們的開心樂園,良好的集體少不了每個成員的共同經營、共同付出。
1.從小培養堅韌的意志,遇到學習上的俄困難能知難而進,勇于克服。
2.學習新本領時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3.具有較強的自主、自立的意識。
4. 樹立小主人意識,學會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
1.具有自我保護意識,不在走廊里奔跑,外出活動注意安全。
2.在中隊中競爭上崗,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為小伙伴們服務,感受勞動的快樂。
3.懂得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幸福,不給別人添麻煩,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年級
1. 了解祖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域與島嶼,體會我國是一個大國,激發民族自豪感。
2. 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6個兄弟是一家。
3.能了解“七不”規范的內容。
4.能說出當前國家、上海市的主要領導人的名字。
5.了解上?!昂<{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1. 保持健康的心理,正確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學會自我調節;具有寬容的心理,能正確評價他人,與他人和睦相處。
2. 刻苦勤奮,提高抗挫折能力。養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
3. 認識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從小講信用、正直,有責任心,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1. 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具有為班級、師生服務而感到快樂的思想。
2.能堅持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
3.養成堅持多讀課外書籍的好習慣,在閱讀中感受主人公良好的意志品格。
1.課間注意文明休息,不奔跑打鬧。
2.值勤工作認真負責,能耐心勸說小伙伴注意課間安全。
3.外出活動時爭做文明顧客、文明觀眾、文明乘客、文明游客。
4.學會健康上網,了解《全國青少年綠色上網公約》
五年級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激發做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熱愛中國共產黨,傳承知我中華,愛我中華的傳統。
2. 了解人民軍隊是我們幸福生活的衛士,學習他們的戰斗精神。
3.知道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自覺遠離毒品。
4.了解交通安全、自我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內容。
5.能合理安排作息實踐,不教一日閑過。
1. 了解有益的興趣愛好,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長才干,具有良好的興趣愛好,無不良嗜好。
2.具有較強的正義感,是非觀念強。
3.具有較強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
4. 能和小伙伴們和睦相處,知道個人的利益要服從集體的利益。
1.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怕嚴寒酷暑,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
2.懂得珍惜時間,勤奮學習,具有不恥下問的精神,玩有節制。
3. 懂得對人寬、對己嚴,學會寬容,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學會尊重人。
1.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用餐,自覺維護公共法則。
2.愛護校園、社區公共環境衛生,在社區做文明小公民。
3.積極參加“五小”活動,為建設和諧校園、社區盡自己的力。
4.當別人有困難時能主動伸出援手幫助,奉獻愛心。
5.文明上網,不沉溺于網絡游戲,有節制。
四.學校德育管理建設:
德育管理目標
德育管理網絡
德育管理模式
年度達成目標
教育管理目標實現四個化:
1.科學化:
針對德育管理內容而言包括制度管理、組織管理、過程管理、評價管理、環境管理必須是科學的。
2.人本化:
使教師個體需求和全體學生個體需求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得到充分的滿足。
3.自主化:
追求一種以教師、學生自我參與、自我需求、自我創造為出發點,進行德育嘗試、探索、發現和感悟的現代德育管理模式。
4.信息化: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校德育管理在信息搜集、處理、交流、反饋中提供技術支持。
構建以學校為主、社、家庭為輔的三級德育管理網絡。(學校德育管理網絡見后表)
學校德育管理形成組織到位、分層管理的模式:
(1)建立由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書記為分管領導,校長室、工會、少先隊、年級組、各部門、學科組組成的德育領導小組。
(2)由年級組長、各班主任、年級科任老師組成一支由年級組長帶頭,班主任為骨干,科任老師協作的全院育人的德育隊伍。
(3)重視發揮師生的積極性,抓好隊干部建設,吸引師生全員參與和諧校園的建設,成立“禮儀隊”、“鼓號隊”、“督察隊”等學生自治的組織。
2007學年
1.對德育管理目標的四化進行細化,制定各項制度,提供理論的支持。
2.德育管理網絡聽取師生、家長、社區的意見,尋找契合點。
2008學年
1.組織全體教師在實施德育框架的過程中進行討論并對其進行進一步補充、修改和完善。
2.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在育德中的作用,開設網上聊天室、家、校、社區互動的德育論壇、德育沙龍。
2009學年
1.“愛從平二出發”德育框架體系初步形成。
2.學校德育管理網絡運行暢通、有效。
3.全員育德觀念樹立并實現課內外聯動。
4.學校德育管理模式初見成效,行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五.學校德育隊伍建設:
德育隊伍
建設
建設目標
保障措施
年度計劃
德育領導
小組建設
通過不斷學習和研討使德育領導小組成員了解學生年齡特點、掌握先進的德育理念,并能在學校的德育活動中發揮引領、輻射、示范和指導的作用,能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具備較強的德育科研能力。
1.每月定期召開德育領導小組會議,重點研究學校德情,就學校出現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關注德育最新動態,吸收和借鑒外校先進的德育管理經驗、手段和方法,結合學校德情進行調整。
2.每一位小組成員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共同探討班級管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007學年
1.成立德育領導小組、
年級德育小組,完成優秀班主任與新班主任的結對工作。
2.網上德育論壇初步建成。
3.建立成長困難學生檔案。
4.與社區、共建單位聯系,逐步建立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5.家長委員會定期活動
班主任
隊伍建設
1.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學會欣賞、寬容。
2.處理學生矛盾和問題時具備大公無私的品質,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3.具有較強的說理能力,善于剖析、研究教育中出現的難點問題,注重成長困難學生的教育和轉化。
4.能藝術化處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矛盾,無家長舉報。
5.具備較強的德育課程研究和教學能力,確保德育課程的質量。
1.每月定期召開一次班主任會議,著重剖析、研究教育中出現的難點、熱點、焦點問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2.結合每月班主任工作實際,對其進行考核,并做到及時反饋溝通,每學期評選“優秀班主任”。
3.每學年召開一次學校德育年會,開設德育論壇,提高班主任總結、反思的能力,及時推廣優秀班主任的成功經驗。
4.建立結對機制,優秀班主任與新班主任結對,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5.不定期的對班主任工作進行家長、學生滿意度的測評,不斷提高班主任的服務意識。
6.加強德育課程課堂教學研究,開展德育課程的相互聽課、說課與評課,保證德育課程目標的落實。
2008年度
1.逐步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經常性對班級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議,組織開展一系列活動,交流育兒經驗。
2.網上德育論壇開通,利用網絡平臺,將成功的育德經驗與班主任共享,共同探討在德育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家長、社區能共同參與討論。
3.探討“兩綱”進課堂的研究,開展學科展示活動。
4.召開德育年會,開展各項德育展示活動。
5.中隊校外實踐基地建立,并能定期開展服務實踐。
教師整體
隊伍建設
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嚴明的制度規范教師的行為,以教師良好的言行感染學生,注重德育在各學科中的滲透,樹立德育全員意識。
1.專家引領
通過專家專題講座、自學,充分理解在各學科中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內涵,并通過論壇,增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信心,加強教師師德和人文素質培養。
2.開展專題案例交流、實踐課觀摩,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各科教學貫徹落實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3. 根據各項實踐評比指標,評選我?!皟炐愕掠ぷ髡摺薄?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