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8日11點17分,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功,3名乘客搭乘著龍飛船進入太空,并開展為期8天的國際空間站“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進入太空的4個人中,只有1個具有宇航員的身份,他就是此次任務的領隊 Mike Lopez-Alegria,是NASA退役宇航員,也是此次執行公司Axiom Space的員工,此次飛行任務由他帶領3名乘客進入太空,以及國際空間站。
另外3個人就需要付一大筆錢才有資格購買“船票”,每張“船票”價格是5500萬美元,相當于3.5億元人民幣。
其中年齡最大的乘客是71歲的美國房地產大亨Larry Connor,盡管年齡大,但他也是龍飛船的副駕駛,飛行前接受了專業級別的訓練。
年齡第二大的是64歲的以色列商人Eytan Stibbe、
第三位乘客是53歲的加拿大商人Mark Pathy。
盡管每位乘客都掏了天價船票,但他們此行不是單純的旅游的,而是有科研任務的,他們將會和專業宇航員一起,在國際空間站中完成大約25個實驗,包括100多個小時的研究。
讓普通乘客掏高價票進入國際空間站,這聽起來是個賺錢的法門,而且這種賺錢方式似乎很簡單,畢竟很多國家的載人發射已經很成熟,只要找到愿意付錢的乘客就可以。
這么賺錢的方式,當然不是只有美國想得出來,實際上俄羅斯也早就開始賣自家飛船的船票了,而且購買俄羅斯飛船船票最多的還是美國,那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國際空間站是以美俄為主導的國際項目,在運營初期,美俄兩國都有能力運送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
但是美國當時運送宇航員使用的是航天飛機,航天飛機在歷史上多次出事,而且維護費用非常高,所以在2011年全部退役。
航天飛機全部退役之后,美國并沒有新的飛船,或者其他航天飛機代替,無法將自己的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
好在,俄載人飛船非常成熟,而且當時兩國關系還比較好,票價比較低廉,美國一直購買載人飛船船票進入國際空間站。
但是,俄載人飛船船票屬于“壟斷生意”,而且是愛買不買,隨著兩國關系的變化,俄載人飛船船票價格也水漲船高,到2020年時,美國需要支付9025萬美元才能購買俄載人飛船一張“船票”,當然了,這項服務是一個套裝,不僅包含艙位座位,還包括各種訓練,發射前和著陸后服務。
并且,NASA還要在用自己的貨運飛船,為俄方運送800公斤的活物,作為俄方一名宇航員被寄出飛船的補償。
自2006年以來,美國已經花費超過40億美元,從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購買了72個座位。
不過,美國在2014年時,就意識到了這個卡脖子的問題,在當時就已經開始資助美國波音公司和SPACE X公司研發載人飛船。在2020年,龍飛船就已經能夠將美國宇航員運往國際空間站,之后美國就不再愿意付費購買俄船票了,而是希望通過交換船票的方式。
盡管不能賣給美國宇航員船票了,但是俄聯盟號飛船也賣給過超級富豪“船票”,比如,日本富豪前澤友作,他和他的助手在2021年底時就乘坐俄聯盟號登上國際空間站。
雖然沒有公布他為此花費了多少錢,但太空探險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安德森(Eric Anderson)表示,前澤友作的每個座位價格應該在70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
而且,早在2010年之前,俄聯盟號也賣給過私人船票,比如:美國人蒂托是俄聯盟號第一位自費進入太空的人。
2021年之后,俄聯盟號也多次允許私人搭乘飛船進入太空,甚至還安排了俄女演員和導演進入國際空間站拍攝電影。
美國載人飛船研發成功之后,也開始了超級富豪進入太空的熱潮,很多擁有一定財富的人都能夠購買船票進入太空,站在太空上看向我們美麗的地球,以及遙望星辰大海。
航天領域發展多年,很多技術已經成熟,比如:載人航天再也不是只有專業的宇航員才能進入,只要接受部分培訓的個人也能進入太空。
這就意味著,一些在自身領域有過較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或者超級富豪們也能夠進入空間站,其中科學家可以在太空中做實驗,而超級富豪則是高價購買船票,一些自身不具備載人發射能力的國家,也可以購買船票將自己的航天員運往太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賣船票,要找到合適的賣家以及談判合適的價碼)。
這項活動既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支持的人認為未來的宇宙必定是要普通人也能夠參與,現如今超級富豪們可以先打頭陣。而反對的人表示,超級富豪們浪費了航天資源。
對于這件事,你是怎么看呢?
#全球首個私人團隊到訪國際空間站##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首次全商業之旅票價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