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文章——)
【本文4161字,閱讀預計25分鐘】
在每個人的意識里,都有一面六道門形成的墻。
面對問題時,你的思維進入哪道門,就決定了你會在哪個維度上思考問題。
思考的維度不同,最終做出的選擇自然會天差地別,個人命運就此開始急速分化。
思考維度的不同,不僅僅會產生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大分化,更會形成五個維度的強勢文化。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決定強勢文化維度高低的深層次原因。
這六道思維的門,有維度高低之分,我從低往高分析:
弱勢文化群體集中在這一層。
思維層次處在這一維度的人,習慣性的思維是將任何問題都歸咎于環境(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事、物)
心理學中,把這種心理稱之為“外部歸因”。
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就是這樣的,也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會把所有的原因和責任都歸咎于他人,并且希望別人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甚至認為別人理所應當地幫助他。
這樣的思考邏輯如此根深蒂固地存在于這些人的腦袋里,那么他們習慣性的“等、靠、要”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這一維度開始,強勢文化開始抬頭。
①思維模式在這一層次的人,進入了強勢文化萌芽期。
這個思考維度的人,在面對問題時,自我反省后得出的結論常常是自我的行動力不夠,
相對應的,他們的應對方法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說得通俗點,他們的應對方法就是更努力一些,多付出一些。
行動層 思考邏輯
②他們堅信一個道理:努力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所以一般都會表現得非常努力、非常勤奮,就像勤勤懇懇的“老黃牛”。
天道酬勤,確實是人間最質樸的一個道理。
如果貪念不深,勤奮一些、努力一點,大多數人完全可以把日子過得很好。
③但是,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層次的勤奮雖然可以讓“老黃牛”的日子越過越好,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老黃牛”已被固化的階層命運。
人生就像開車一樣,不能只會埋頭“加油”,還得學會換擋。
①思考維度在能力層的人,通常會認為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才導致了很多問題出現,
所以,這些人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 “學習、學習、再學習”。
思考維度在這個層面的人,通常已經脫離了做事只會傻傻“加油”的層面,他們會通過提升能力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從而實現人生“換擋”。
能力層 思考邏輯
②能力越強,選擇就越多;選擇越多,生存空間就越大。
為什么這么說?
打個比方,做一份財務報表,
小王只會手工錄入做賬;
小李不僅會手工做賬,而且會用EXCEL里各種眼花繚亂的公式實現高效做賬;
小張不僅會手工做、EXCEL做,更會用AI(人工智能)做賬。
三個人的能力大小是不一樣的,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每個人擁有的選擇都不同,
選擇不同,最終完成挑戰的速度和質量就天差地別。
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選哪個人?
但例子畢竟只是例子,對“能力”這二字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例子上,
一般所謂的能力,指的都是像懂英文、會電腦這樣的做事技巧,但更大層面的能力是我們在面對人生問題的時候,深入分析問題、調動各種資源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更大的能力不在指尖上,而在心智中。
未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能安身立命、甚至能脫穎而出的一定那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
終身學習,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唯一方式。
電視劇《天道》截圖
就像《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對劉冰說的那句話——“只有你行,你才有機會。”
思考維度在這個層次的人,遇到問題時,通常會在信念系統層思考兩個深層的關鍵問題。
★為什么做(或不做)?
★什么對自己最重要?
之所以說這兩個問題是“深層的關鍵問題”,原因就在于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到一個人的信念及價值觀問題。
正因為這個層次的人習慣性思考這兩個問題,所以,他們面對問題時主要的應對模式就是“要做正確的事情”。
這些人永遠不會像個莽夫一樣盲目行動,也不會像“老黃牛”一樣傻傻努力,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千萬不要誤解成這個層次的人不懂勤奮、不會付出。
恰恰相反,這個思考維度的人同樣非常勤奮,但是他們的勤奮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為前提的,他們永遠相信“選擇大于努力”這個道理。
①做事情的時候,想清楚、想明白后再行動,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實中,常常發現一些人行動力雖然超級強,但他們在付出努力之前往往不會去想——“這個方向對不對?”——這樣的問題,
到頭來的結果就是:在錯誤的方向上狂奔,高效率地完成預定的工作,但等到發現方向錯誤的時候,自己的心力已被耗盡,無力“從頭再來”。
②人如果要快速成長,應該多去做那些“困難而正確”的事,少做“容易但錯誤”的事。
讀書,尤其是讀經典,雖然難,但其不失為一種正確的提升自我的方式,大部分人卻無法堅持。
但是,大部分人卻能夠做到天天“堅持”刷手機,沉浸在短視頻、直播間、網絡游戲里,這樣的事情雖然容易,但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有何益處?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的主角麗茲(索拉·伯奇 Thora Birch飾)出生在一個千瘡百孔的貧民家庭,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精神分裂癥。
電影《風雨哈佛路》海報,圖片來源于網絡
明明有父母,但可憐的麗茲仍需要靠著乞討才能活下去,生活的苦難對這個小女孩來說似乎無窮無盡。
麗茲知道,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信念系統)。
麗茲的求學路讓人振奮又讓人心疼,在這里不再贅述其過程,感興趣的話去看看吧。
當她最終進入夢寐以求的哈佛時,命運之門已悄然向她打開。
每個人都會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統(BVR),包括了信念、價值觀、規條,這一層在決定著下面三層。
關于信念系統的建立,后續會用專文來寫,這個話題到此暫時收筆。
③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信念系統經常是藏在潛意識里的,它常常是在暗中指揮你這樣做、那樣做,但不會讓你意識到它的存在,所以,大多數時候,很多人的思考維度無法到達這個層面。
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經常有意識地刻意訓練自己在這個維度思考,那么這個人的思考力、控制自我的能力、改變自我的能力一定會大幅度提高。
身份就是一個人對自己在某個場合所應該扮演的角色產生的自我認知。
換句話來說:
①人得時刻清楚自己是“誰”?
打個比方:
張三是個大學教師,那么它在學校里就是“教師”的身份,他的言談舉止得符合其他師生對這個角色的期望;
但當他回到家里,面對自己的女兒時,身份變成了“父親”,他就不能再用“教師”的身份和女兒“交往”了。
“父親”和“教師”這兩個身份的言談舉止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張三是個經常在“身份”層思考的人,那么他一定會很清楚該怎么做才能稱為一個“好老師”,也會很清楚怎么成為一個“好父親”。
②言行應該和身份匹配
一個人所在的場合變化了,身份(角色)就應該跟著變,如果不變,身份與場合不匹配,就會出問題。
身份層 思考邏輯
就像很多孩子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的身份,一旦離開家,就沒人把他當“小公主”、“小皇帝”對待了,如果這個孩子在外面還是用家里那套“嬌生慣養、唯我獨尊”的風格來行事,一定會遭人厭惡和唾棄。
大部分人,“身份”意識確實沒有覺醒,導致這些人幾乎都是用同一套言行方式來應對不同的人,為人處事挺失敗不說,自己往往還覺得挺擰巴。
③這個層次的人經常會意識到自己的身份,經常想的問題是:打算以怎樣的身份去實現人生的意義。
美國電影《百萬美元寶貝》中那個名叫瑪吉的餐館女服務員,盡管已經31歲“高齡”,但她心中從未放棄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女拳擊手。
電影《百萬美元寶貝》海報,圖片來源于網絡
意志堅定的瑪吉非常了解自己的目標并知道如何去實現它,向世人證明自己實力的強烈愿望促使她走進了法蘭基的拳館,賭上一切開始追逐自己的拳擊夢。
經過一場場比賽的錘煉,瑪吉大殺四方,成為知名拳手。
在一場比賽中,瑪吉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手偷襲導致終身癱瘓,最終死去。
沒想到,這場比賽,成了她的絕唱。
如果生命是一朵花,有的人一輩子到死,生命之花從未綻放過,庸庸碌碌的代價就是徹底丟失了自我,
瑪吉為實現自己的拳擊夢賭上了一切,就算早逝,她的生命之花至少絢爛地綻放過。
思考維度在這個層次的人,往往關注的是 “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我如何能改變世界?”這樣的頂級問題。
這個思考維度太高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到達這個層次。
這個層次的人,面對問題時,主要應對模式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讓它更好。
上面的紅色部分文字如果不夠接地氣,那么我換個說法:
①面對問題時,這個層次的人考慮的都是“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對他人有好處,對社會有貢獻”,這就已經到達了“靈性”的層次。
現實中,無論是一個溫暖的助人為樂之舉,還是冒著生命危險沖入火海救人的消防員戰士,都是基于“靈性”層面的指引,在那一刻,人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溫暖的,更是最勇敢的。
抗戰年代,那些舍身就義、寧死不屈的先烈們,不惜用生命的代價保衛革命的果實,在面對死亡的那一刻,人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堅韌的,更是最偉大的。
我們無法選擇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也無法選擇摒棄一個骯臟的世界,但我們可以選擇以一種什么樣的態度生活在這個既美好又骯臟的世界里。
靈性的光芒是溫暖而美麗的,因為有靈性的存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才不會冷冰冰的。
②每個人都有靈性的部分,只是靈性被深深埋藏。
黃元吉(清代道學家)說:
“見世人非役志于富貴功名,即馳情于酒色財氣,吾心甚是憐憫,獨奈何有心拔度,而彼竟不知返也。”
大部分人,一生都執著于追逐富貴功名,天天沉溺于酒色財氣,人的靈性被這些欲望壓在“暗盒”里不得見光,只有當一個人能夠超越自我福祉的追求,多去追求人生的意義,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生命的潛能才會噴涌而出。
靈性與生俱來,無須培養,只需要去喚醒。
畫個圖,將本篇文章所分析的內容做個簡單的總結。
文化屬性分化思考邏輯層次圖
六個維度,從下到上是升維的過程,從上到下是降維的過程。
“信念系統”、“身份”和“靈性”三層存在于潛意識層,通常這三層會隱藏起來,平時一般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這三個隱形卻又真是存在的層次,在悄悄地影響著存在于顯意識層地的“能力層”、“行為層”和“環境層”。
普通人,絕大部分時候地思考,都停留在顯意識層。
而那些能從更高思考維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人,我們稱為“高人”。
——(本文完)——
與您共勉!
本文由習全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