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雞雜
推薦理由:勤勞樸實的土家人走進重慶后,取雞湯、雞肝、雞心等內臟作為原料,輔以炸土豆、泡椒、鮮蔥等佐料精心烹制而成。它是運用土家烹飪方式,以雞內臟為主原料,輔以黔江特制的泡菜(酸姜、酸辣椒等)等經過煎炒、加湯煨制而成,吃時,口味麻辣兼備,色鮮味美,醇香可口,非常開胃,是土家菜肴里面最負盛名的特色菜。
土家油茶
推薦理由:把煮好的茶水舀進茶碗里,放入陰米,即成油茶。看一眼,紅、黃、黑、白,鮮亮悅目;聞一聞,濃香撲鼻,沁人肺腑;喝一口,疲乏頓釋,神清氣爽。難怪土家人都愛喝這鮮香味美的油茶湯,并把它作為待客的佳品。
都粑
推薦理由:都粑乃是深挖蕨菜地下根,洗去泥土,捶至軟爛,去其雜質,幾瀝其粉,提煉而成,純天然,純綠色食品。在農村。自家食用一般凝成缽大的圓。曬干存放。吃時,多是與臘肉同炒,加白糖提味,調料不多,卻是十分香甜可口。其次,依個人口味,也可做成咸的或其他口味。
土家蜂蜜蕎粑
推薦理由:山蕎喜生長在高寒清冷的大山深處,在冷風中開花,在高寒中結果實,不受外界的空氣污染。做得好的蕎粑放置一個月都不會變質。據說,蕎粑還有藥用功效,如腸胃不好、消化不良,吃幾口蕎粑就可以消除不適。蘸蜂蜜吃,更是口感甜脆,美味無比。
涼糍粑
推薦理由:糯米制做,中間夾有“洗沙餡”,表面粘有白糖、芝麻面、蜜桂花、黃豆面。特色是形狀多樣,香甜滋糯。
武陵山珍
推薦理由:武陵山珍是以武陵山區特有的羊肚菌、松茸、雞油菌、九月香等上百種名貴菌類為原料,按土家族、苗族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學手段精心制作,通過蒸、煲、燴、煨等方式,以湯鍋的方式出現。食性溫而不燥,營養極為豐富。
咂酒
推薦理由:咂酒是土家山寨所特有的一種傳統飲料,其釀造工藝十分獨特。其酒香純正而不郁濁,酒味綿甜而不酸澀,酒性平和而不濃烈,男女老少皆可飲之。
苗族酸湯菜
推薦理由:苗族的酸湯魚、酸湯肉、酸湯菜等酸湯系列食品,均以酸湯為原料。“酸湯”是一種生物培養的酸水,用這種酸水倒入鍋內煮熟即成酸湯。用它煮菜即叫酸湯菜,煮魚即叫酸湯魚。酸湯魚已成為風味名菜。其做法是將酸湯加水、食鹽煮沸,取鮮活魚割去苦膽,入酸湯中煮制而成。肉嫩湯鮮,清香可口,令人食欲大增。
臘菜
推薦理由:農歷臘月,殺豬后將豬肉切成小塊,裹上食鹽、花椒、五香等佐料,再在缸內腌制十天半月后,掛在火炕上以柴煙熏干即成,可貯一年或數年之久。
辣子雞
推薦理由:先將雞切成塊經過香料腌制后,放入油鍋內爆,熟后撈起來,在油鍋中放入大量的辣椒。辣椒制好后,將雞塊倒回鍋內同烹。由于辣子雞在炸干水汽后可以保存較長時間,很多人家做好后存放起來慢慢享用。
油醪糟
推薦理由:用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鍋,加芝麻、桔餅、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棗、白糖等稍煎,然后放入沸開水中煮沸即成。特色是香甜不膩口,營養十分豐富。
血豆腐
推薦理由:以豬血和豆腐為主料。食用時可切成豆腐絲、豆腐片,只能干炒,不能水煮,炒的時候火要旺,時間要短,只需在鍋里打個翻身就舀起來。特色是色質鮮嫩、香氣濃郁、味道可口,而且營養豐富。
地牯牛
推薦理由:這種菜估計很多地方的人聽都沒聽過,常做成泡菜吃,味道很不錯,藥用價值也很高。但由于其形狀像條蟲(實際上是植物),不少人(特別是女生)最開始都不敢吃……
米豆腐
推薦理由:個人特喜歡吃米豆腐,特別是黔江用來拌米豆腐的海椒也是一絕呀~,超好吃!不信就去試試~
涼皮
推薦理由:做工較復雜,即先將小麥面粉和成面團,放在清水盆里用手搓洗,直到將淀粉全部洗出,只剩面筋。然后將洗出的粉漿沉淀,倒掉清水,攪成糊狀,用平底大盤在滾水鍋中一張張涮熟,涼后切成條即成。而面筋則蒸熟后切成塊。兩者相配,加上醋、辣子、蒜等配料,便可食用了。涼皮子清涼爽口,可做飯食,多在夏季食用。
涼粉
推薦理由:很喜歡吃,其實對涼粉的感情是一般,主要是要有好的佐料做出來才好吃,黔江小吃的特色就是:夠味兒!瞧,這滿滿的佐料,一看就相當好吃啦。酸酸辣辣的。流口水。。。
雞雜加青菜牛肉
推薦理由:左邊是青菜牛肉,右邊是雞雜,這是黔江最近比較流行的吃法,當然是很好吃啦。
---------華麗麗的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