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幸知平臺發表了一篇《我已“死”于家暴》的文章,很多人無比痛心的回憶了自己在成長中被家暴的經歷,或是一種情緒宣泄、或是一種親情控訴.....希望這些經歷會給你一些啟示,讓我們在自我療愈的路上遠離家暴,遠離傷害。
01 我這一生就想找個溫暖的家,別無所求
一枚小白:我也是被語言暴力充斥了童年,我媽罵我丑,胖,不會說話,走路難看,一無是處。在犯錯誤的時候會吼,會打,會被關小黑屋,而且強迫我做所有我深度恐懼的事情,比如晚上自己去院子里上廁所,我怕的要死卻不敢說;還有就是在淋浴下洗頭,每次我都說我怕可是必須讓洗,每一次低著頭水流過臉我都覺得我快要窒息了。
雖然現在的我不胖不丑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算優秀,可是我依然看得到我的童年帶給我的傷害,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自卑敏感,在意別人的看法,怕不被重視,我不敢游泳,害怕自己家的院子……
冷落:我是從小被打到大的,爸爸稍有不如意,都會拿我和媽媽出氣,從來不分青紅皂白。他嗜賭又是媽寶男,加上媽媽生的都是女孩,奶奶看不慣我們,經常找麻煩,我反抗就會被挨打。
在我記憶里我我們一直是家暴的對象,直到我開始工作我才有勇氣和我爸理論,記得當時還被他用麻繩抽,其他人都嚇傻了,我罵了他,之后差不多一個星期沒回家,后來他就再也沒打過我們三個。而我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個溫暖的家,別無所求。
口天一羽:小時候父母輪流打罵我,我沒有一天不是在挨打挨罵的日子度過的,而姐姐從來沒有被父母打罵過。每次被打都有想死的念頭,讓我覺得生我還不如當初把我掐死算了,何必讓我經歷這一切并記恨你們。在加上一個被暖到大的姐姐,沒有對比就沒有多重傷害。現在每次想起那些記憶都控制不住眼淚,所以也做不到原諒父母給自己帶來的陰影。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別人說和父母在一起最開心最溫暖是一種什么體驗。家對我來說永遠是個沒有笑容不能讓我開心的地方。而那些說父母生你,打你,你不該記恨或不孝順的人,同樣你也不會明白被家暴的孩子是多么渴望能被父母溫暖對待,那是一種多么奢侈的感受。
Joyce:我媽媽六十多歲了,外孫都上高中了,還堅持不聽話就打的教育方式,可想而知我們小時候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打完罵完之后還不準哭不準生氣,否則再罵一頓!我的人生充滿了壓抑,痛苦,小時候不能保護自己,長大后不懂得保護自己,自卑懦弱暴戾,不愿和人交流。
長大后我永遠都沒有辦法和父母親近,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一個人扛著,現在遠嫁快五年沒回去,也根本不想回去,每個星期打電話,但也僅限于此!
Vivienne Chou:我直到現在都還記得,6歲時的我因為做不出數學題,被我媽拎到陽臺上,指著樓下面目猙獰的對我吼,你為什么不去死?!你跳下去!你去死!然后怒摔陽臺的花自己進屋去了,我看著樓下,真的想跳下去,沒跳下去是因為我的懦弱救了我,我不敢跳。還有初中時,有次期末沒考好,我媽罵了我到目前為止聽過的這世界上最難聽的話,雖然我已經不記得她罵的是什么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我聽過的最難聽的話都沒那時她罵的難聽。
雖然我現在慢慢釋懷,但要做到完全釋懷必須和那個6歲和初中時那個我和解,我才能完全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
02
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父母施暴時絕對會有泄憤的情緒
阿黃:親子間的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都很難對施暴者產生親密感,孝道可以約束行為,但是親密感,無法在受到傷害過后而自然產生。如果孝順是指贍養父母,我想很多人都會盡力辦到。但經歷過家暴的子女從心理上對父母缺乏親密感,也許對雙方都是遺憾。而原諒和諒解也無法在子女成年后培養出親密感來。
所以,父母如何看待子女作為生命個體,還是不用負責暴力后果的家庭成員,這個很關鍵。如果你沒有被父母家暴深深羞辱傷害過,就不要用道德輕易評論,因為你足夠幸運。如果被家暴了,贍養父母是義務,至于天倫之樂的親密感,雙方都不要過于期待了,也無需指責父母了,盡好義務,至于其他的是咋樣就咋樣吧!
張春芹Queenie:從小因為遭受家暴,沒有安全感是真的,痛苦也是真的。感覺自己在乎的人隨時都會離開。老公不接電話就在腦海里上演電影,什么出軌,什么出車禍,什么什么亂七八糟的!朋友不回復信息就覺得自己做錯了,說錯話了,甚至怎么樣?
偽文青也是文青:我深刻的理解這樣的不能原諒,人與人不同,痛苦施與自己身上的感受也不同,那樣的疼痛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靈上的,并且伴隨成長中不能褪去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深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的養育與傷害不能相抵。
QQ在線:我覺得親子家暴最關鍵的一點是:父母可以任意施暴而不用擔心受到任何懲治!假如面對的不是毫無反抗能力且只能聽命于自己的奴才一般的自家孩子,而是和他們同樣的對手,那么即使是比打碎玻璃上學遲到考不好更嚴重的問題,施暴者也不敢輕易舉起拳頭!我不敢說所有施暴父母的心理都是這樣,但我敢說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父母施暴時絕對會有泄憤的情緒在里面!
珠兒:小時候被媽媽打罵是常有的事,雖然不記恨當年帶來的傷害,但是直到現在我也無法給媽媽最親密的接觸,無法靠近她的心靈,無數次的想靠近又縮回來,外在什么能滿足的都會滿足,就是無法掏心掏肺的給老媽說說心里話,無論我經歷多少磨難,哪怕也經歷了失敗的婚姻,都很難跟她說。
后來我的婚姻也從家暴到后來的冷暴力,再到出軌的前夫....整整三年時間,我才讓自己慢慢走出婚姻帶來的傷害,很大遺憾是我們的婚姻也給我的孩子們造成很大的傷害,兒子們身上缺少男人的陽剛之氣,也有一些懦弱的表現,還好我不斷鼓勵他們,現在越來越陽光,自信,沒有暴跳如雷的父親在一起生活,更沒有那種聽他父親回家的腳步聲就往房間跑的壓抑感,現在的家里充滿了歡笑,此刻真的感謝前夫的背叛,不然我們的家庭每天都充滿著吵鬧,壓抑,恐懼,焦慮的心情!
03
教育孩子需要適合的方法,而不是為了面子去家暴孩子
依然娜么美:家暴,我沒經歷過,小時候調皮不聽話的時候,媽媽就拿個搓衣板讓我和弟弟跪著,姿勢要端正,然后我們就盼著爸爸回家解救我們,媽媽打過我們,但有幾個原則,不打頭不打屁股,都是用那種容易斷的棉麻棍打,痛但不會傷,對我們很兇很嚴,但從來不罵我們。
晨曦:我們姐弟四個是打大的。曾經很懦弱膽子自卑,出社會后慢慢好了。我們現都很孝順父母,跟父母都很貼心,我從來都沒記恨過父母。因為父親打我們之前,會警告我們,我們不聽才挨打的。父親很愛母親,從不打母親。父親也很幽默有耐心,經常逗我們笑,給我們講道理,是我們不聽話才挨打的。所以一點也不恨他,反而特別理解他。
菁菁:從小被打到大,而且都是當眾謾罵毆打,越讓我感到侮辱羞憤的方式他們越喜歡。后來上學發現世上竟然有不會當眾侮辱毆打孩子的父母,當時我的反應除了震驚之外,竟然不是羨慕,而是忿忿不平:怎么可以這樣呢?家長怎么可以對孩子這么好呢?或許那就是嫉妒吧!
好在我初中就住校了,于是發現保持家庭和睦的絕佳秘方:①和父母保持空間距離 ②養條狗,很諂媚的那種小狗。可以有效避免家中冷暴力和無時無刻不會爆發的情緒發展到肢體暴力。現在在外面很少回家,和父母關系很平靜甚至和諧了。
Sariel:“家暴”這個詞,沒經歷過的人無法想象,經歷過的不敢想象重來。年少時父母喜愛賭博,輸錢了,我就是出氣筒;贏錢了就去敗家。每天放學回家總是聽到他們吵架,日子恐怖到鄰居幫忙報警才能把我“撈”出來。六年級后我開始不說話,一味讀書,聽他們吵架就回房間拿耳機聽歌。那時我迷戀過搖滾,曾一度認為它是就是我的救贖。再后來我讀寄宿高中令我三觀改變,甚至把家暴這個詞忘掉。努力學習成為佼佼者、成為被仰慕者。這是欲望,我懂得只有自身強大以往的不過是考驗,跨過去你就成功了一半,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一切不過是塵世浮沉夢未醒!
明天更好:被家暴過的人,才知道家暴的痛苦。關愛孩子,別在被家暴了,讓他們快樂成長!我也是被家暴的孩子,我也家暴過自己的孩子。那個時候太苦了,我是沒有控制住打了熊孩子。其實特別后悔,后來生氣又被打了,又后悔了!反復幾次后,我意識到嚴重了,我就使勁的控制自己洪荒之力,也成功的控制住了。我到現在該特別后悔,我怕給孩子留下啥子陰影,如果有,我一定帶她去看心里醫生。真的希望所有父母勇敢阻斷你的原生家庭給你帶的創傷,別傳遞給孩子。
綠色曼陀羅:家暴是孩子終身的夢魘,不僅僅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還會惡性循環影響到下一代的婚姻。被家暴的孩子90%都是性格乖張、暴戾、自卑、壓抑、膽小的。盼望有相關法律嚴厲制裁家暴。家暴不論是對配偶還是孩子都是人身攻擊和人身傷害,不能因為這種傷害發生在家里就無視它的存在或用所謂親情和家事當借口。拿所謂的孝道遮掩暴行等同縱容犯罪。
檸檬水:在原則性的錯誤上剛打則打,剛罵則罵,在小問題上則該鼓勵,該原諒,因為孩子的承受力太小,并且每個人接受的范圍不一樣,要細心觀察,找到合適的方法。而并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去家暴孩子。
嘟嘟嘟嘟嘟:教育并不是只有體罰,還有言行舉止,還有父母的榜樣,無論是父母還是什么人,如果只是暴力別人,最后還要別人不能心存芥蒂,還要對自己畢恭畢敬,這是道德綁架,也是不人道的。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有尊嚴的,希望都要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