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張二白很白(lD:zhang2bai2)
1
1
1
“我做銷售工作8年了,之前帶過團隊當過主管,想應聘貴公司區(qū)域經理的職位……”
一個30歲出頭、穿著藍色T恤衫、留個小平頭的求職者,拎著一個四角略有磨損的黑色商務包,熟練地一邊掏出簡歷一邊坐下說道。
我聽著他介紹這些年的工作情況:一直做著醫(yī)療器械行業(yè),現(xiàn)在因為行業(yè)不景氣,不得不換份工作……
每次面試遇到30歲以上的求職者,尤其是應聘基本銷售崗位,我的內心其實頗為復雜。對于絕大多數(shù)公司來說,30歲是個職場分水嶺。
按理來說,大多數(shù)人到了這個年齡,都已經在職場打拼了6~8年,學歷不差,經濟獨立,業(yè)務熟練,心智成熟,在公司或多或少已經成了一個基層管理者。
但事實卻不盡如此,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輾轉于各大求職平臺和招聘會現(xiàn)場,跟90后甚至00后競爭同一個職位。雖然殘酷,但卻現(xiàn)實。
在HR圈子里有個秘而不宣的招聘潛規(guī)則: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30歲以上,就算愿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問清楚家庭背景情況,不穩(wěn)定因素太大。”
“30歲以上的應聘者,看簡歷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選擇。跳槽喜歡從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圖個高薪舒服養(yǎng)老的,這種人不能要。”
……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會刺痛某些人的神經,但事實就是如此,30+的年齡,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房子車子孩子的種種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離職換工作,企業(yè)一般都會做詳細背景調查,了解他在職場上是否曾經出過什么問題,否則怎么會落到如此下場。
或許最后公司還是會錄取這些大齡的“職場老鳥”,但整個錄用過程,可以說是謹慎小心,生怕引進“問題中年”。
這就是目前絕大多數(shù)招聘會上的大齡求職者現(xiàn)狀。
當然,也有人的職場跟開了掛一樣,自大學畢業(yè),有的甚至還沒畢業(yè),就成為各大公司眼里的香餑餑,各種offer接到手軟。
對于這種完全不同的境遇,其實不用去感慨什么同人不同命,你今天的所有狀態(tài),都是你自己造成的,怪不得任何人。
1
2
1
30歲以前的失敗絕對不是偶然,職場不相信眼淚和運氣。
如果說年輕時給予你犯錯的資本,你還有時間去彌補,但如果你已經過了而立之年,那這種資本將不再是你的專利。
從大學畢業(yè),到如今的三十出頭,這個時間已經足夠長,讓你有足夠的機會去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并反思自己的成長。但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往往有差距。
我的公司這些年也陸續(xù)招過幾個30歲以上的銷售,從結果來看,其實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和團隊融合的問題,另外,他們雖然社會經驗和閱歷相對豐富,但工作上總是會有成型的固有思維,有的很難改變。
就這樣跌跌撞撞的,不知不覺走到了這個尷尬的年齡,再回頭看之前走的每一步,即便都算數(shù),但于職場發(fā)展并無多大益處。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缺少規(guī)劃
每年畢業(yè)季,一茬又一茬的大學生帶著憧憬和迷茫一股腦地踏入社會,面對工作的渴望和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不得不先選個差不多的公司上班。
但是再往后走,不同的人因為職業(yè)規(guī)劃的差別,職場生涯也走向不同的道路。
有的人因為當前的工作和薪資,慢慢磨滅了當初的理想和激情,得過且過。
也有的人,自始至終就一直有著清晰明確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個人發(fā)展目標,學習和工作兩不誤,在三十而立之際,已經小有成就,正是事業(yè)的下個上升期。
2.原地踏步
很多人雖然工作多年,但和剛畢業(yè)一兩年時相比,職業(yè)技能并沒有太大提升,無非是同一份經驗不斷重復用了這么多年而已。
3.頻繁跳槽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職場大忌了。但凡那些在職場發(fā)展獲得一定成功的人,無一不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長的領域里,精耕細作了十年以上。
而那些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是每隔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換工作、換行業(yè),從來沒有在某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下去。
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到了30歲仍然一事無成,其實并不偶然。職場同學習一樣,一步一個腳印,來不得半點虛假,也同樣需要精耕細作,用心經營。
不過話又說回來,難道過了而立之年還無所事事,就應該被社會遺棄嗎?當然不是。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大器晚成也不僅僅是傳說!
1
3
1
生活永遠比你想象中殘酷,但你會比你自己想象中更強大。
或許你此時已年過三十,又或許眼下仍然一事無成,未來還是迷茫不可知,不過只要你的心依舊滾燙,生活就絕對不僅僅是一地雞毛。
如果你也怕30歲以后,還要去各大招聘會投簡歷,和一群比你小的孩子們一起點頭哈腰賣笑臉,那我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改變:
1.擁抱互聯(lián)網,把自己的知識技能“互聯(lián)網化”,讓更多的人知道并認識你。
互聯(lián)網時代,沒有什么技術是永遠不會被淘汰的,沒有什么成功路徑是一成不變的。眼下的網紅經濟、共享經濟等方興未艾的各種新生事物,都伴隨著這波巨大的浪潮鋪天蓋地而來。
唯有搶灘制高點,才能在接下來的廝殺中不被淘汰。
要知道,行政級別賦予你的管理和其他權力,終究是脆弱的;不可替代的技能和本領,才是你堅不可摧的飯碗。
必須借助互聯(lián)網知識經濟的大勢,讓更多的人知道并認識你。在當前這個時代,能鏈接多少人,就決定你能做多大事。
2.時刻不停地學習新東西。
劉瑜有句話我特別喜歡:人要讓自己活得像一支軍隊,對自己的大腦和心靈招兵買馬。
當你的能力無法支撐你的年齡的時候,唯有靜下心來學習,而二次學習、終身學習,現(xiàn)在是每一個職場人再也甩不掉的義務。
3.逐漸樹立職場口碑,形成有辨識度的職場標簽。
其實,每個行業(yè)的圈子也就那么大,一個良好的職場口碑和有辨識度的職場標簽,往往能讓你在這個圈子里如魚得水,同樣也能讓工作找上門,而不是你不得不主動去找。
4.精準社交,優(yōu)化朋友圈,結交“有價值的伙伴”。
三十左右的“職場老鳥”,有必要改變自己的社交狀態(tài),優(yōu)化自己的朋友圈。
盡量開始有意識地結交自己所屬行業(yè)里的名人、大牛,綜合能力與自己相當或者略高于自己的同行以及各行各業(yè)的合作伙伴。
通過他們,除了了解行業(yè)內最新動態(tài)外,也能獲取更多的合作、跳槽和創(chuàng)業(yè)機會。前提是你得在這個圈子形成自己的個人品牌,人品也好能力也罷,都是其中的一種。
5.堅持鍛煉身體,處理好家庭關系。
年輕的時候一味地追求拼命,經常通宵加班,而人到中年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一兩次通宵就扛不住,當初身體欠下的債,有時就會變本加厲地反噬你。
而彼時,可能上有四個父母,下有正準備上學的孩子,面對“七年之癢”的愛人……這種情況下,家庭這個大后方的穩(wěn)定,也成了職場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助力。
所以,還有什么理由不從當下就開始鍛煉身體?要知道,“比誰活得長”,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職場競爭!
生活和職場永遠比你想象中殘酷,但你會比你自己想象中更強大。
只要開始改變,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30歲一事無成并不可怕,30歲去招聘會找工作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卻仍然不做出改變,依舊在焦慮中度過下一個五年、十年,那就真的沒救了。
當然,如果你距離30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那么,恭喜你,你還有足夠的時間去試錯,足夠的時間去改變。愿你歷練經年,歸來已是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張二白很白,上市公司人事兼市場總監(jiān),銀行圈的大齡職場老司機,用文字凝練職場,讓工作變得有趣。百萬級閱讀代表作《我最怕30歲以后,還要去招聘會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