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知在線 云譯
編輯 / 幸知在線 默默
01 假性親密關系
薇薇與老公相識于校園,七年的相依相偎,當別人在七年之“癢”時,他們攜手走進婚姻。
后面的故事很狗血,但也很真實。起初他們一起經營公司,但是隨著薇薇懷孕、生子,她逐漸由職場轉成全職主婦。
在這期間,公司繼續發展壯大,也是在這期間,薇薇發現老公出軌了。
薇薇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這種狗血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回憶起兩人從戀愛到結婚的種種片段,她曾那么真實的感到親密,那是一種過去、現在與未來都緊緊圍繞著彼此的親密。
可是直到老公出軌,愛情信仰轟然倒塌的瞬間。薇薇才猛然醒悟:婚后這幾年,她們實際上一直處于共同建立的陰謀中——假性親密關系。
關于對親密關系的認識,在單親家庭長大的薇薇大多來自于各類媒體。比如傍晚的電影、周末的燭光晚餐、情人節的玫瑰花、盛大的婚禮......
一直沉浸在類似的流程和儀式性的東西里,薇薇沒有意識到,當她帶著猜忌和加班回家的老公大吵時;當她不耐煩地抱怨老公工作太忙時......實際上他們的關系早就停止了成長。
為了避免爭吵,他們之間能夠坦誠談論的話題越來越少。當薇薇沉浸在專心經營家庭的時候,她對老公在工作上如何快速的成熟,身邊有著哪些朋友以及周圍的圈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一無所知。
假性親密關系就是這樣,看似親密,卻回避了彼此的理解和接納。
02 假性親密關系,如何判斷
那么,如何判斷現在的關系狀態是否為假性親密關系呢?
不妨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① 我了解自己嗎?這關乎我們希望建立一段什么樣的關系,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經營它。假性親密關系中由不了解自己的人主導時,雙方的互動常常會變為一方接受什么取決于對方給予什么。
② 我們了解彼此嗎?彼此是如何處理異性關系的,如何看待性,生活方式是什么樣的?
③ 我們了解相識前的他嗎?這是因為個人從小形成的依戀方式深深的影響著和伴侶的相處方式。
這三個問題中,導致關系停滯或者破裂的原因是第二個問題,婚姻中常常呈現出和愛人之間有著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敢表達的情緒,和難以掩飾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而為什么會產生第二個問題,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相識前的他。
依附關系中最理想的狀態是安全型依附關系,兩個人對彼此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不會有焦慮或者不信任的感覺,互動過程、情緒感受和愛的流動都很順暢。
但真正的親密關系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這些都是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可能因此受傷。隨著年齡及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付出越來越克制。
為了傷口的快速愈合,我們從自己身上剝奪了太多的東西,以至于不到三十歲,大多數人在感情上就已經破產。每重新開始一段感情,我們能夠付出的就更少。
如何應對愛的背后的恐懼,不論是焦慮或是回避,都是個人的在成長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的防御機制。假性親密關系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風險產生的:我們懷著對失控的恐懼,所以不敢投入,回避著彼此情感的付出。
真正的愛可能會讓我們體驗到的被傷害、被拒絕、被拋棄的恐懼和焦慮,而假性親密關系讓我們得以解脫。因為它表面上非常穩定,有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看起來,我們在這段關系中將會經歷的事情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都是可預測、可控制的。
03 假性親密關系,如何形成?
在假性親密關系中,我們處于一種“情感禁閉”的狀態,即雙方不自覺達成協議——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拒絕深刻的聯結,本質上是一種分離。
這樣的隔離在戀愛時常常清晰可見,但由于主流文化——愛情終將升華為責任和義務,這樣關系的狀態被許多人視作感情的一種必然的歸宿。我們在婚姻中很難意識到并有所改變。
有些人用冷漠掩飾悲傷,有些人用憤怒掩蓋恐懼,有些人用冷戰回避在乎,有些人用懲罰滿足需要......
比如,老公加班晚歸,我十分擔心,卻不接電話。爭吵時常惡化到:
A:你為什么不在乎我!
B:我怎么就不在乎你了?你愛咋說咋說吧!
因為這類一直無法有效溝通的事情,關系就此無法深入。看似親密,但有著很多一觸即發的禁區和忽視不見的盲區。
雙方小心翼翼的回避著禁區和盲區,維持著表面上的親密,不自覺的陷入假性親密關系。
短期來說,這種關系是安全的。但如果長期深陷其中就會帶來很多問題。就像心臟過于有節律地跳動,反而是嚴重心臟病甚至死亡的前兆一樣。
假性親密關系中,盡管關系中的雙方,非常努力地去“照顧對方”,但卻常常會體驗到失望。因為雙方都覺得自己是一直在付出的那個人。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從小就要去滿足父母明確提出的各種需求,他們逐漸失去了看到“別人或直接真正需要什么”的能力。
他們的付出是基于自身,而不是對方。因此這種付出注定會讓他們感到更加被隔離、被剝削、感到失望和憤怒。
當我們在無意中被消磨得精疲力盡,總有一方或者雙方覺得孤立無援,開始渴望真正的親密,最終想要離開這段關系。
04 如何避免假性親密關系
如何避免這樣的關系,以下幾個建議可以給到你:
① 記住關系重于一切;
② 了解自己的依戀風格,會有哪些習慣性的反應。反思這些習慣性的行為在本質上是為了安撫自己,避免被拋棄的恐懼。但這些行為達到了什么樣的結果?對關系是否有幫助?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③ 盡量讓對方透過你表面上的情緒看到你真正的情緒,這有利于幫助對方找到有利于關系的回應方式。例如你們可以共同探討當你這樣表達的時候,你真正在表達什么?當你這樣的時候,你最希望我怎么做?
④ 預防出軌回歸后的假性親密關系,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微信添加xingzhizaixian16即可)的幫助。
為了更好的處理我們現在在婚姻家庭的問題。幸知在線特意在年末為大家帶來張礫勻老師為期兩天的線下課程——幸福家庭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