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編輯:白藏
定位
后溪穴位于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在第5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穴位釋義
后溪穴出自《靈樞·本輸》。后溪穴歸屬手太陽小腸經。
后溪穴:“后”,與前相對,指穴內氣血運行的人體部位為后背督脈之部;“溪”,穴內氣血流行的道路。
本穴物質為前谷穴傳來的天部濕熱之氣,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陽之氣上行督脈,運行的部位為督脈所屬之部,故名后溪。
取穴方法
采取微握拳姿勢,后溪穴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后方,小指展肌起點外緣處。
主治
后溪穴有舒筋利竅、寧神之功。
主治:急性腰扭傷、落枕、耳聾、精神分裂癥、癔病、角膜炎、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
搭配穴位
配人中穴治急腰扭傷;
配天柱治頸項強直、落枕;
配翳風、聽宮主治耳鳴、耳聾。
保健養生
后溪穴有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的功效,也是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良穴。
古書《針灸大成》云“腿膝背腰痛遍,項強傷寒不解,盜汗后溪先砭。”《通玄指要賦》中記載“頭項痛,擬后溪以安然。”其意思在于按摩后溪穴,方可治療頭項強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攣痛等痛癥。對耳聾、目赤、癲狂和瘧疾也有療效。滾揉后溪穴有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正脊柱、利眼目之功,可以緩解頸項腰背疼痛。道家醫學里非常注重后溪穴,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屬于八脈交匯穴里面及其重要的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
保健方法:
1、滾揉法:將雙手后溪穴的部位放在桌沿上,借助桌子的邊沿,滾揉后溪穴,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
2、按揉法:用拇指去按揉這個穴位,右手半握拳,用左手拇指螺紋面,由輕到重地去按揉右手的后溪穴 ,然后再交換,每次3-5分鐘,但一定要堅持;
3、艾灸法:可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每次艾灸10-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