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08年 4月5日 卡拉揚出生于薩爾茨堡。卡拉揚的家庭原籍是希臘。他的家庭并非音樂世家,但家人都熱愛音樂。 1912年 卡拉揚4歲,跟隨弗蘭茲•列德文卡學習鋼琴。但后來由于得了腱鞘炎而放棄。 1919年1月26日,在鮑姆加特納的伴奏下,以獨奏家身份演奏協奏曲。 1926年 完成畢業論文《熱力學與內燃機》,同年于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畢業。 1926年-1928年 于維也納工業學院學習,同時也是維也納大學音樂學系學生。 1926年-1929年 于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學習。鋼琴師從約瑟夫•霍夫曼,指揮師從亞歷山大•溫德爾和弗朗茲•索亞 1928年12月17日 在學生音樂會上指揮亞歷山大•溫德爾班學生樂隊演奏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 1929年1月22日 在薩爾茨堡首次作為指揮家公開亮相,指揮莫扎特音樂學院樂團。烏爾姆市立劇院總監邀請他到自己的劇院試奏。 1929年4月19日 于薩爾茨堡節慶劇院里指揮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 1929年-1934年 受聘為烏爾姆市立劇院指揮,1929年3月2日制作第一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音樂學院國際基金會夏季課程指導。維也納交響樂團客席指揮。 1933年加入納粹黨。后來被定無罪。首次作為指揮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登臺。 1934年8月21日 在私人晚會上首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演奏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 1934年-1943年 受聘為亞琛市立劇院音樂會指揮和歌劇總監。 1935年4月12日 任命為亞琛市立劇院音樂總監(德國最年輕的音樂總監) 1937年6月1日 首次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卡拉揚指揮的瓦格納作品集唱片封面1938年4月8日 首次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指揮莫扎特,拉威爾和勃拉姆斯的作品 1938年7月26日 與女歌手艾米•霍格羅夫結婚。 1938年9月30日 在柏林國家歌劇院指揮貝多芬的《費德里奧》 1938年10月21日 指揮《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引起國際轟動,柏林音樂評論家評卡拉揚為"神奇的卡拉揚"。 與德意志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簽下第一份合約,但直到1943年才生效。第一個錄音為莫扎特的《魔笛》序曲,樂團是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 1939年 同時被任命為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指揮和普魯士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指導。 1940年2月18日 于柏林國立歌劇院,在理查•施特勞斯面前指揮其歌劇《埃萊克特拉》。 1942年 與安提拉•居特曼結婚。與亞琛和柏林國立歌劇院的合約過期。 1945年 于意大利的米蘭等城市逗留 1946年1月12日 第一次戰后音樂會,在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而在蘇占區因其納粹身份,被禁止演出。與瓦爾特•萊格開始合作。在薩爾茨堡音樂會上作助手。 1947年10月 首次與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合作。禁演令正式消除。11-12月兩者合作為EMI錄制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48年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終身藝術指導。參與薩爾茨堡音樂節(節目: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優麗蒂茜》,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兩場音樂會,節目是海頓、理查•施特勞斯、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家協會合唱團) 1948年-1953年 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同時在倫敦與愛樂樂團緊密合作。同時受到德國、意大利、瑞士、英國和奧地利等地樂團的委任。同時任盧塞恩音樂節指導。 1939年,被任命為柏林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翌年指揮演出《埃列克特拉》,受到作者理查·施特勞斯的高度贊賞.同年他與DG公司簽訂錄制首張唱片合約.
1947年,卡拉揚成為維也納愛樂協會負責人,策劃維也納愛樂協會樂團和維也納交響樂團的演出事務.
1948年起,卡拉揚恢復在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活動,并向國際樂壇進軍,與世界各地著名樂團建立關系,走遍歐洲,四處演出,名噪一時,顯赫四方.
1949年,他兼任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常任指揮.
1950年,兼任倫敦愛樂樂團常任指揮.
1951年,他登上了拜羅伊特音樂節的舞臺.
1955年,卡拉揚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首席指揮.
1956年,卡拉揚又接替指揮大師伯姆,就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1957-1970年,他獨攬薩爾茨堡音樂節音樂總監的職務.這樣,卡拉揚就在短期內順利地奪取了世界4大王牌歌劇院(米蘭、維也納、紐約、倫敦)的霸權地位,成為歐洲樂壇上的"帝王",被稱為"歐洲的音樂總監".
他在1967年個人創辦了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在3月19日開幕儀式上,由他指揮演出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鑒于卡拉揚在家鄉貢獻良多,功績赫赫.
1968年,薩爾茨堡省授予他名譽指環,受委為薩爾茨堡大學榮譽參議員.
1973年在薩爾茨堡,卡拉揚個人又創辦了另一音樂活動,叫圣靈降臨節音樂會.
1977年,卡拉揚終于與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解,重新出任該院音樂總監,并在維也納音樂周期間,實現了他13年前的構想-4大王牌歌劇院共同演出歌劇.
1979 年10月,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團
1982年,是卡揚最忙碌的一年.5月,籌備一系列柏林愛樂樂團成立100周年紀念音樂會;7月,在薩爾茨堡音樂節期間,首次錄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10月,率領柏林愛樂樂團;12月,為慶祝柏林愛樂樂團參與薩爾堡音樂活動25周年紀念舉行演出.
1983年,他在摩納哥蒙地卡羅投資創辦電聲公司;同年,倫敦皇家愛樂協會授予卡拉揚金質獎章.他是70年來第一位獲得此榮譽者,過去接受此獎章者只有托斯卡尼尼、比徹姆和瓦爾特.
1948 年,卡拉揚率領柏林愛樂樂團赴日本演出.1986年,已是78歲高齡的卡拉揚,仍然興趣勃勃地精心策劃第二十屆復活節音樂節的演出活動.他帶病指揮演出莫扎特的《加冕彌撒曲》、布魯克納的《贊美歌》,有點老態龍鐘,力不從心.但是他所指揮的《第九交響曲》(布魯克納曲),則表現出他那驚人的音樂魅力,大受贊賞.
1988年80歲的卡拉揚,老當益壯,精力過人,仍然活躍于世界樂壇,而且還在寫一本有關音樂表演的書,他不善于口授,只好自己親手每天寫12行.這也是他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1989年7月16日,卡拉揚病逝,終年81歲.
1987年1月1日 卡洛斯·克萊伯致赫伯特·馮·卡拉揚
親愛的大師! 新年音樂會異常精彩出色,我不得不致以我由衷的感激,向這一不同尋常的音樂之旅致敬。您看上去氣宇軒昂。“古老的黑魔法”[譯注1](抑或是白魔法?)在施特勞斯身上又顯靈了! 請原諒這一紙信函可能帶來的攪擾。因為我自己為我和那些幸運的人一道感受到了您賦予每一個音符的人性美,并且將這一信息用音樂語匯完好且完美地傳達給每一個人。謹祝您1987年新年快樂。 您忠誠的 卡洛斯·克萊伯 ![]()
1987年1月22日 赫伯特·馮·卡拉揚致卡洛斯·克萊伯
我親愛的朋友: 讓我告訴您,我對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祝福和喜悅備感快樂,我也同樣誠意地向您祝福。您說得對,古老的黑魔法變成了白魔法——尤其是在我的腦海里。 您的來信絕不是攪擾。我也明白您的意思,我們所服務的音樂也絕不是簡單的波長。我認為我們應該更加頻繁地見面。致以1987年的問候。 您真誠的 赫伯特·馮·卡拉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