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名茶具有燴炙人口的品質,獨具特色的韻味,叱聲中外的名譽,以及歷史文化的悠久掌故。而名茶的成名,與優良的茶樹品種,精湛的制茶手藝,優異的品質風格,以及名人的詩詞歌賦所分不開的。
而名茶一般可分為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飲用者共同喜愛,認為其與眾不同。
(二)歷史上的貢茶,至今還是存在的。
(三)國際博覽會上比賽得過獎的。
(四)新制名茶全國評比受到好評的。
也可分為三大類說明:
(一)傳統名茶:
主要是歷史上的貢茶,持續生產至今,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
(二)恢復歷史名茶:
是指歷史上曾有的名茶,后來因為某些原因而消失,近現代才重新恢復名聲的名茶,如徽州松羅茶、蒙山甘露茶等。
(三)新創名茶:
近現代新創的名茶,飲用者共同喜愛,有著與眾不同的風味,如江西名茶、高橋銀峰等名茶。
名茶有他的空間性和時間性,因此,有歷史名茶和現代名茶的差異,以及地方名茶和全國名茶的區別。
在種類繁多的名茶中,為大多數人所公認的中國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君山銀針、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及鳳凰水仙十種作為代表,并介紹于下。
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區的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故有「獅」「龍」「云」「虎」「梅」五品著稱,并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龍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因此西湖龍井茶,正是「三名」巧合,「四絕」俱佳。
龍井茶品質特點為,色綠光潤,形似碗釘,藏風不露,味爽鮮醇,采摘十分細致,要求苛刻。在產品中因為產地的分別,品質風格略有不同。龍井茶極品,產量很少,異常珍貴,常見的龍井茶,歷史上又分「蓮心」,「旗槍」,「雀舌」等花色。
1965年后浙江省茶葉公司便將「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統稱為「西湖龍井」,不過其中還是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最富盛名。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以花香果味,芽葉細嫩,色澤碧綠,形纖卷曲,滿披茸毛,為古今贊美。碧螺春原稱「嚇煞人香」,清朝康熙皇帝以其稱不雅,就按茶色碧綠,卷曲似螺,又采制于春分到谷雨時間,故命名為碧螺春。
碧螺春采摘十分細嫩,生產季節性很強。春分開始采茶,到谷雨碧螺春采制結束,前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極品為碧螺春,其特色嫩摘、精剔、細致、色香味形俱佳,故有「一嫩三鮮」之稱。所謂一嫩是芽葉嫩,三鮮是色、香、味鮮。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產于安徽省太平縣猴坑,位于湘潭南面山麓,屬黃山山脈。境內海拔1000公尺,湖漾溪流,山青水秀,頤然成畫。此地產制「尖茶」,尖茶中的極品「奎尖」,以品質優異獲得贊賞,后來加以改進提高,并冠上地名,稱為「猴魁」。
猴坑遍生蘭草花,花香逸熏,對茶葉品質形成有利的影響,味厚鮮醇,回干留味,沖泡杯中芽葉成朵,生浮沉降,與葉翠湯明相映成趣,并有蘭花為特質。
猴魁的外形,葉里頂芽,有「兩刀夾一槍」、「二葉抱一芽」、「尖茶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弓彎」之稱。芽藏峰露尖,頂尖尾削形成兩端尖細的特殊形狀。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產于安徽省著名風景名勝地黃山,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著稱,號稱黃山「四絕」。其茶園分布在拔約1000公尺左右的挺拔壯觀如畫的山間,山區氣候溫和,年均溫14到17度,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不過在松、石、云、泉之外,還有另一絕,那就是輕香冷韻的黃山云霧茶。
黃山毛峰以香清高,味鮮醇,芽葉細嫩多毫,色澤黃綠光潤,湯色明澈為特質。沖泡細嫩的毛峰茶,芽葉豎直懸浮湯中,然后除除下沉,芽挺葉嫩、黃綠鮮艷,且黃山毛峰耐沖泡,沖泡五六次,香味猶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產于安徽省六安地區的金寨縣,品質以齋云山蝙蝠洞所產最優,故又稱「齋云瓜片」。依產地不同分為「內山」、「外山」,內山是指齋云山的黃石、里沖等地,內山所產的品質優于外山。
瓜片茶是由柔軟的單葉片制成,茶味鮮爽回干,湯色青綠明澈。采摘鮮葉制造瓜片茶須待頂芽開展,若采摘帶頂芽的,采后要將芽葉摘散,稱作「扳片」,分別制造,凡是以頂芽制成品稱「攀針」或「銀針」。以第一葉制造的成品稱「瓜片」或「提片」;以第二、三葉的制成品稱為「梅片」;而以嫩莖制成品為副茶,稱為「針把子」。
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產于湖南省岳陽市號稱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個秀麗的君山島上。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亮,芽壯多毫,條直勻齊,著淡黃色茸毫,香氣高而清純。
他的采茶季節性強,采摘十分細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采回的芽葉,要經過揀尖,把芽頭和幼葉分開。芽頭如箭,白毛茸然,稱為尖茶。此種焙制成的茶,作為貢品,則稱為貢尖。揀尖后,剩下的幼嫩葉片,叫做兜茶,制成干茶稱為貢兜,不作貢品,也由芽頭制成。
1952年設國營君山茶場產制君山銀針茶。該地產茶始于唐代,清朝納入貢茶。一斤銀針便約有三萬個茶芽。
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境內多山,自然環境適合茶樹生長,優良茶樹品種較多,而以鐵觀音種作原料制造出來的烏龍茶,獨具特色,是中國鳥龍茶的極品,又稱安溪鐵觀音,素富盛譽,叱聲中外,特別是在閩南,粵東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華僑社會,享有極高的聲譽,備加珍貴。
鐵觀音香高郁持久,味醇韻厚爽口,齒頰留香回干,具有獨特的香味風韻,評茶上稱為「觀音韻」,簡言「音韻」,其茶葉質厚堅實,有「沉重似鐵」之喻。品嘗鐵觀音時,領略「音韻」,是品茶行家和烏龍茶愛好者的樂趣。鐵觀音由于香郁味厚,故耐沖泡,因此有「青蒂、綠腹、紅娘邊、三節色、沖泡七道有余香」之稱。
鳳凰水仙
鳳凰水仙,產于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海拔在1100公尺以上,屬海洋性氣候,年均溫17度,年降水量2000mm,土質為黃土壤,是茶樹良好的生長環境。
鳳凰水仙由于選用原料優次,制造工藝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菜、鳳凰水仙三個品種。鳳凰水仙味醇厚回甘,香芳濃烈持久,湯澄黃明澈,葉呈「綠葉紅鑲邊」,外形狀挺,色澤金褐光潤,泛朱砂紅點。以小壺泡飲濃香撲鼻。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產于安徽省祁門縣,產地在歷口、閃里兩地為大宗。屬于工夫紅茶,主要以優良品種儲葉種的芽葉制成,約占70%;其次為柳葉種,約占17%。所制紅茶香氣特高,湯紅而味厚。
其外形細緊纖長,完整勻齊,有峰毫,色澤烏潤勻一,凈度良好,精制精造是「工夫」茶稱謂的來源。
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門紅茶獨樹一職,百年不衰,以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稱贊,奉為茶中佼佼者。并把祈門紅茶和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的季節茶,并列為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而祈門紅茶的地域性香氣稱為「祁門香」,譽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祁紅在1915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叱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產于河南省信陽地區。所謂「五山兩潭」為主要產地,就是車云山、震雷山、云霧山、天云山、脊云山和黑龍潭、白龍潭。這些地區屬于大別山區,海拔800公尺以上,溪流縱橫,云霧多,為制造獨特風格的茶葉提供了天然條件。
信陽毛尖外形細、圓、緊、直、多白毫;內直清香,湯綠味濃,芽葉嫩勻,色綠光潤。
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關,以一芽一葉初展為特級;一芽二葉為一級;一芽二、三葉為2到3級。毛尖炒制操作法,兼收并蓄了瓜片茶與龍井茶的部分操作,其殺菁使用炒帚,為瓜片茶炒法的演變;其炒條使用理條手法,為龍井茶炒法的演變。
其它地區性名茶介紹
黃山名茶:黃山市所轄的三區四縣是聞名中外的茶葉之鄉,開發的新老名茶有30多個品種,其中祁紅、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均在中國十大極品名茶之列;屯綠、黃山銀鉤、頂谷大方也多次榮膺國際金、銀獎。
屯綠:屯溪綠茶,簡稱“屯綠”,是皖南地區數縣采制綠茶的統稱。因黃山市轄諸縣和相鄰縣的綠茶以前均在屯溪茶市總經銷轉口,故稱之為“屯溪綠茶”。
“屯溪綠茶”的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這種茶采制精細,鮮葉原料多為一芽二葉或三葉嫩梢,制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兩種。炒青是將鮮嫩葉揉捻以后,在茶鍋里炒制成茶,用這種方法制成的綠茶芬香馥郁,茶汁濃厚,湯色碧綠清新。烘青是鮮葉揉捻以后,在烘籠里用木炭烘制成茶。烘青的特點是顏色深厚,茶葉醇和,湯色明凈。“屯溪綠茶”是黃山市大宗出口產品,是我國炒青中出類拔萃的品種。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屯綠”就譽滿國內,并銷往歐洲和美國。
1949年以后,"屯溪綠茶"的生產銷售進入了新的時期,品種不斷創新, 暢銷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8年9月,
在雅典舉行的第二十七屆世界優質食品評選大會上,"屯綠"獲得銀質獎。
黃山銀鉤:
中國名茶中的新秀。1972年首創于歙縣大谷運鄉,1979年定型。因茶體彎曲似鉤,毫白如銀而得名。黃山銀鉤的主要產地在大谷運鄉的雙河口村和木嶺后村,茶園多分布在黃山山脈的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終年云霧彌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地方。黃山銀鉤原料是茶樹良種“滴水香”,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黃綠油潤,高香持久,味濃鮮醇,回味甘甜,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完整。經安徽省級鑒定,曾在綠茶品種中,名列省級名茶第一名。
頂谷大方:頂谷大方系中國名茶。“頂谷大方”為“老竹大方”茶中的極品,
產于歙縣老竹嶺和福全山。“頂谷大方”外形挺秀光滑,色澤翠綠中微微泛黃,芽藏不露,金色茸毫披滿全身,沖泡后香氣高綿長,回味甚佳。頂谷大方又名竹鋪大方、拷方、竹葉大方。它對消肥減胖有特效,故被譽為茶葉中的“減肥之王”,還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年產約3噸, 1986年被定為國家禮品茶。
萬盛茶葉(重慶市)
萬盛現有茶園面積1200余畝,年產茶葉近1000噸。產茶歷史悠久,茶葉品種較多,有叢茶、川茶、云茶、福頂茶等27個系列。加工的茶葉品種有:綠茶(炒青、烘青)、茉莉花茶、紅碎茶、烏龍茶等20余個品種。
在萬盛區生產的眾多茶葉品種中,尤以"景星碧綠"、"滴翠劍茗"、"菊花春"、"白花銀針"等名茶聞名。
景星碧綠:
"景星碧綠"以"成茶色澤翠綠光潤,湯色碧綠,芽葉嫩綠,內質香氣清香濃郁,滋味醇厚鮮爽,全芽整葉,條形緊秀,勻直顯鋒毫"而久負盛名,被加載《中國名茶志》一書中。
滴翠劍茗:
滴翠劍茗自1997年創制以來,就以其獨特的扁平外形和湯色綠亮、香氣高純、滋味鮮醇等特點獨樹一幟,并于當年在全國第二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中獲得二等獎。2000年8月,在浙江杭州舉行的"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上,"滴翠劍茗"又以其獨特的品質博得各國茶葉專家的青睞--經韓國茶人聯合會、第二屆國際名茶評審組織委員會的中、日、韓及臺灣省茶葉專家密碼審評,榮獲第二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
福建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被譽為“天下第一香”,是中國的特種名茶。福建茉莉花茶選用上等綠茶為原料,配窨天然茉莉鮮花精制而成,產品芬芳濃郁,醇甘鮮爽,水色明凈,葉片嫩綠,又稱香片。
福州傳統窨茶工藝,制作茶葉香、味和色澤均佳。明清時代便銷往華北各地,遠銷海外。茉莉花茶名產有十幾種,閩毫茉花茶、明前綠茉莉花茶、銀毫茉莉花茶、春風茉莉花茶等都為地方名牌產名,內銷全國各地,外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屬于白茶類,即微發酵茶,是中國福建的特產,被稱作“白茶極品”。過去因為只能用春天茶樹新生的嫩芽來制造,產量很少,所以相當珍貴。現代生產的白茶,是選用茸毛較多的茶樹品種,通過特殊的制茶工藝而制成的。
白毫銀針的采摘十分細致,要求極其嚴格,有號稱“十不采”的規定,即:雨天不采、露水未干時不采、細瘦芽不采、紫色芽頭不采、風傷芽不采、人為損傷不采、蟲傷芽不采、開心菜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態芽不采。
白毫銀針由于鮮葉原料全部是茶芽,制成后,形狀似針,白毫密被,色白如銀,因此命名為“白毫銀針”。其針狀成品茶,長約一寸,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閃光,令人賞心悅目。沖泡后,香味怡人,飲用后口感甘香,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觀也使人情趣橫生,茶在杯中沖泡,即出現白云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芽芽挺立,蔚為奇觀。
自毫銀針味溫性涼,有健胃提神之效,法濕退熱之功,常作為藥用,有降虛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飲能防疫祛病。對于白毫銀針的藥效,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有很好的說明:“太佬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需涼,功同犀牛,為麻疹圣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
白毫銀針在海外也被視為珍貴。
武夷巖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武夷山所以蜚聲中外,不僅僅由于它的風景秀麗,還在于它盛產武夷巖茶。“武夷不獨以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
武夷從唐朝生產蒸青團茶起,至明末罷貢茶之后,武夷茶葉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積歷代制茶經驗的精髓,創制了武夷巖茶。
產茶地點不同分別:正巖茶,半巖茶,洲茶。正巖茶指武夷中心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品質香高味醇厚,巖韻特顯。半巖茶指武夷巖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巖韻略遜于正巖茶。洲茶泛指崇溪,九曲溪,黃柏溪溪邊靠武夷巖兩岸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籌。
武夷巖茶制造方法獨特,工藝精巧,兼有紅,綠茶制造原理的精華。在制造過程中即精選適制的茶樹品種,嚴格采摘標準,又運用精湛細致的焙制技術。
巖茶焙制的工序為: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巖茶的做青,搖青與做手交替進行。將曬青后的茶青置于水篩或搖青機中,不斷回旋和翻動,使葉緣磨擦,搖青次數從少到多,力量從輕道重,間歇時間從短到長,周而復始,反復5~7次,后期搖青不足輔以雙手輕拍做手。全程8~12小時。因茶樹品種,氣候,曬青程度等不同,做青次數,程度也不同,既“看青做青”“輕萎凋重搖”“重萎凋輕搖”。巖茶的烘焙特點是,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形成特有的火功。
武夷巖茶的泡飲,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噱咽,先嗅其香,再試其香,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隨園食單》)。開湯第二泡香才顯露。茶湯的香氣自口入,從咽喉經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鑒別巖茶的上品的香氣。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
臺灣名茶
文山包種茶
文山色種茶屬輕發酵茶類,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如果說綠茶忠于原味,純凈自然宛如天真無邪的「純真稚子」,那講究香氣務必要清揚,滋味要甘醇活潑的文山包種茶,就該形容為是含苞待放的「青春少女」。喝了綠茶令人頓生幽曠清寂、恬淡自適的感覺,而喝了文山包種茶則令人產生一種愉悅活潑的清揚氣息。如果說綠茶忠于原味是它的典型特征,那文山包種茶清揚的香氣就是它典型的特征。世界上沒有一種茶類像文山包種茶如此講究香氣品質,這種茶可以號稱是世界上最講究香氣品質的茶類。文山包種茶的加工,不論從加工層次或手法來論,它就像呵護情竇初開的少女,極盡溫柔體貼、小心翼翼,很少茶類像文山包種茶的制造需要這樣輕手輕腳,一路小心呵護到底。由于輕發酵茶,文山包種茶大部分的成分也未氧化,所以風味比較趨近于綠茶,而介于綠茶與凍頂烏龍茶中間。典型的文山包種茶特征是︰第一香氣一定要清揚,帶有明顯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潑甘醇,第三茶湯要呈亮麗的綠黃色。總之,如果您想要有那種一下子就令你飛揚奔放、激越愉快的感覺,那您就該喝文山包種茶看看。
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是目前臺灣名氣最響亮,同時也最受消費市場青睞的茶類,凍頂烏龍茶屬部分發酵茶類當中的一種,實際上應屬「半球型包種茶」,然而長久以訛傳訛的結果,大家普遍誤以為凍頂烏龍茶為「烏龍茶」。與凍頂烏龍茶同屬「半球型包種茶」者如松柏長青茶、竹山(或杉林溪)烏龍茶、梅山烏龍茶、玉山烏龍茶、阿里山珠露、阿里山烏龍茶、龍泉茶、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高山茶……等,其實都隸屬部分發酵茶類當中的半球型包種茶,這種茶是目前臺灣產制最多也是最主要的茶類,它的發酵程度較文山包種茶稍重(成熟),外觀呈緊結墨綠之半球狀,加工過程繁復精細,極耗人力。不論從加工層次或加工手法,乃至于品質特征來看,凍頂烏龍茶絕然像是風韻十足,妖嬈嫵媚的「窈窕淑女」,與綠茶和文山包種茶比較,凍頂烏龍茶的加工層次和加工手法相對較世故成熟許多,綠茶像全然不經世事的純真稚子,所以保留最原始新鮮純凈的風味,而文山包種茶略經發酵(約十%之發酵程度),像初探人生世事的青春少女,呈現清揚奔放的氣息,但仍不失純真,凍頂烏龍茶則是已歷經些許滄桑世事,發酵程度已達三○%左右,所以呈現較成熟也世故和矯揉虛情的風味。典型凍頂烏龍茶的特征是喉韻十足,帶明顯的人工焙火韻味與香氣,飲后令人回味無窮,宛如窈窕淑女之情深意長、風韻綿延。如果文山包種茶是世界上最講究香氣的茶類,那凍頂烏龍茶則是最講究喉韻的茶類。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沒有那顯著的焙火韻味和香氣就不是典型的凍頂烏龍茶特征,然而,除非您喜歡這種高度人工再加工焙火而產生出來的烘焙香氣與韻味,否則建議您最好暫時先不要喝凍頂烏龍茶,尤其近幾年臺灣凍頂烏龍茶之加工(含上述提及的所有半球型包種茶及凍頂烏龍茶)幾乎可以說已達走火入魔的地步,全賴烘焙以產生香氣,這樣加工出來的茶,全然失去了茶葉固有的原來清香和純真,同時對茶葉的本質特性,也形成過度加工和矯飾虛假的風味。只是如果您喜歡享受那種喝了后,令人回味無窮,恍若苦盡甘來,云淡風清,情意綿延的意境,那選擇凍頂烏龍茶將會是最佳抉擇。
白毫烏龍茶
嚴格說來,在茶葉的分類上,若要說是真正的烏龍茶,只有白毫烏龍茶才算是真正的「烏龍茶」。白毫烏龍茶(又名椪風茶、東方美人茶、香檳烏龍茶)可以號稱是全世界最貴的茶,它亦屬部分發酵茶類當中發酵程度較重的一種茶,這種茶的特征,不僅加工精細,最大的特征是︰1.別的茶類做一斤(六百克)只需約一千至二千個茶芽即可制成,而白毫烏龍茶卻需至少三至四千個茶芽才能制成,幾乎全部由鮮嫩的心芽所制成。2.白毫烏龍茶只限產于夏季,限產于臺灣新竹縣北埔、峨嵋及苗栗縣頭份等地,限用青心大冇品種,限用手采茶菁,且唯有經小綠葉蟬感染者才能制成較佳品質之白毫烏龍茶,從以上諸多條件限制,造就白毫烏龍茶不但亟其名貴稀少,且為典型之臺灣名茶中之名茶,特產中之特產,全世界絕無僅有,只有臺灣新竹、苗栗才有的特產。
白毫烏龍茶的品質特征,由于它是半發酵茶類當中發酵程度較重的一種茶類,所以它不會像其它半發酵茶很容易帶有一種令人不快的「生菁臭」或「臭菁味」,又加工過程必須采較低溫炒菁和干燥處理,所以不會像凍頂烏龍茶帶有顯著的焙火韻味。又由于全部都是采幼嫩芽葉制成,白毫烏龍茶亦含豐富之胺基酸,所以茶湯具有明顯的甘甜爽口之滋味,再者由于采重發酵處理,兒茶素幾乎一半以上被氧化,所以不苦不澀。典型的白毫烏龍茶品質特征必須是香氣帶有明顯的天然熟果香,滋味具蜂蜜般的甘甜后韻,外觀艷麗多彩具明顯的紅、白、黃、褐、綠五色相間,形狀自然卷縮宛如花朵,泡出來的茶湯呈鮮艷的琥珀色,它的品質特點比較趨近于紅茶,而介于凍頂烏龍茶及紅茶間。怎樣形容白毫烏龍茶的品質特征,由于它的加工比較成熟(發酵較重),遠較文山包種茶和凍頂烏龍茶發酵更重,同時其香味成分大部分是由發酵后所生成,風味更趨近于成熟的韻味,更由于它的名貴稀少,所以只能一句︰宛如雍容華貴、風華絕代的「中年貴婦」足堪形容。喝白毫烏龍茶令人產生那皇宮貴族豪華氣派高不可攀的氣息,這也就是為什么早期白毫烏龍茶外銷至英國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品嘗后,贊不絕口,而特地命名為「東方美人茶」的緣由。
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和青心烏龍
金萱、翠玉、四季春和青心烏龍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臺灣目前茶市場常聽見的「茶名」。這四大品種再加上青心大冇為日前臺灣栽種面積最多的茶樹品種。由于這四大品種制造出來的條型或半球型包種茶(俗稱烏龍茶),各具有獨特風味和品質特征,因此常被茶商或茶行和茶農獨立出來命名及進行分級包裝,實際上這四大品種制造出來的茶葉俱為包種茶類。金萱即臺茶十二號,翠玉為臺茶十三號,剛推出這兩個品種時,曾在臺灣半發酵茶市場極度風行一時,金萱茶最大的品質特征即俱一股濃濃的天然「奶香」,這種天然的奶香很少茶類可以做得出來,只有金萱茶有此特征,消費者如果喜歡嘗試這種「奶香」可以去選購或點選金萱茶試試看。翠玉茶則俱強烈的野香,所謂「清香撲鼻」就是翠玉茶的典型特征,有時候翠玉茶可以做出類如「野姜花香」的香氣特征。四季春則是近七、八年臺灣逐漸受矚目的茶,其特征是早春、晚冬和一年四季皆可產制,再加上四季春茶其有清揚濃烈的香氣,所以甚受消費市場青睞,唯滋味稍苦澀。青心烏龍是目前臺灣栽種面積最廣,也是長久以來一直最受臺灣茶葉消費市場歡迎的茶,香氣清揚、滋味醇和、不容易有缺點是青心烏龍茶最大特征,所以這四大品種制造出來的包種茶,以青心烏龍制成者通常價格較昂貴,其次為金萱或翠玉,再次為四季春。總之,如果您到茶區或茶行、茶藝館選茶買茶,記得金萱茶帶天然奶香,翠玉茶俱清揚的野香,四季春則具濃烈的清香,但滋味稍苦,而青心烏龍是滋味醇和、香氣馥郁、高品質高價位的茶。
蒙頂茶:
蒙頂茶,產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歷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蒙頂茶,是蒙山所產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唐代開始成為貢茶,早期的貢品。,大都為細嫩的散茶,品名有雷鳴、霧鐘、雀舌、鷹嘴、芽白等。以后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后來又出現甘露、石花、黃芽、米芽、萬春銀葉、玊葉長春花色品種。其中石花、黃芽屬于黃茶類,其余屬烘青綠茶。民國初年,以生產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蒙頂茶的代表。
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區的一個縣名,原不出產茶葉,但為云南南部的重要貿易集鎮和茶葉市場。普洱茶的原料,主要產于云南瀾滄江流域,尤以西雙版納一帶最多。古時所謂的〔六大茶山〕,都分布于西雙版納地區。現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緊壓茶兩大類。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時期不同,分為春尖茶,二水茶和榖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葉,稱為春尖。芒種至大暑所采的茶葉,稱為二水,又分細黑茶,二介茶和粗茶,為壓制緊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葉,稱為谷花,白毫特多,亦很細嫩,為制餅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比較細嫩的滇青做主要拼配原料,經過普洱茶特有的后熟作用而成。普洱緊壓茶,以細嫩的滇青為主要配料,還要選用不同等級的粗茶,作為里茶或稱包心茶。目前普洱緊壓茶的花色有沱茶,餅茶,方茶,緊茶,圓茶等。
世界茶王----【千兩茶】
高約 150cm
圓周約 72 cm
直徑約 24 cm
重量逾千兩
市價人民幣約7萬元
千兩茶生產于湖南西側安化縣高家溪和馬安溪一帶,是為方便騾馬長途運輸而產制,千兩茶的制法是先以人工擠壓成型再用竹葉、棕櫚葉....等包覆,最后以竹片及竹條加以重壓捆扎而成。
千兩茶主要駝銷至內蒙古及黃土高原一帶之游牧民族;是游牧民族于部落節慶、聚會及招待貴客時用來泡煮牛、羊奶茶的重要原料。
后來約于1948年左右因公路建設日漸開通順暢,不再需要如此龐大之包裝,而改生產約百兩重之茶餅或茶磚,因此千兩茶最新的產品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歷史。年代約可分為150年、90
年、70
年50年...等。
由于千兩茶的日漸稀少與罕有,目前已被列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品,臺北縣的坪林茶葉博物館及
禾茂茶葉亦珍藏有兩支。曾有人試驗將千兩茶浸泡于水中,竟發現千兩茶歷經七年,其茶心依然干硬不受水氣,由此可知遵循古法( 或稱土法
)所制的千兩茶,在沒有添加任何防腐或化學藥劑的狀況下,產存至今雖已超過50年已上的歲月,但其飲用起來仍舊味香天成、喉韻甘美,不輸任何現代精制的茶品,令人不禁感佩前人苦心制茶所付出的血汗與勞力,謂千兩茶為世界茶王確屬名至實歸。
中國四大茶區
中國茶園面積大約有一百余萬公頃,其茶區分布南起北緯18度的海南榆林,北抵北緯37度的
山東榮城,西自東經94度的西藏茶隅,東至沿海各地。共包括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福建、云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貴州、江蘇、陜西、河南、山東、甘肅、西藏、海南等19個地區的近千個縣、市,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在此區域內陸形復雜,氣象萬千,有山清水秀的東南丘陵,有群山環抱的四川盆地,有云物繚繞的云貴高原,更有恒夏多雨的西雙版納和邊陲海南。
中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采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是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是由各產茶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是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現在中國茶區為了便于指揮,實現科學種茶,并根據歷史的、現在的、自然的、經濟的、生產的的需要,將之劃分為四大茶區。
江北茶區:
位于長江以北,秦嶺、淮河以南,西起大巴山,東至江蘇北部沿海。包括隴南、陜南、鄂北、豫南、皖北和蘇北一帶。此茶區長年氣溫較低,冬季時間較長,每年平均氣溫15到16度,冬季絕對最低溫度為零下10度,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不均,茶樹易受旱,使得茶樹新稍生長時間較短,采茶時間只有180天左右,其茶區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度類型。此地區生長的茶樹均為灌木型中小葉種,生產的茶類只是綠茶一種,茶葉品種有炒青、烘青和曬青。著名的茶葉有:六安瓜片、紫陽毛尖、信陽毛尖、霍山黃大茶等。
江南茶區:
北起長江,南達南嶺,東鄰東海,西至云貴高原,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和安徽南部、江蘇、湖北南部等地,是中國主要茶葉產區。其茶區分布在丘陵地帶,少數在海拔較高的地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溫15到18度,冬季絕對最低氣溫在零下8度左右,年降雨量1600mm,春夏季雨水最多,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到80%。此茶區生長的茶數以灌木型為主,還有少量小喬木型茶樹,生產茶類齊全,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和黃茶。其中著名的有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
西南茶區:
位于中國西南部,是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原產地的中心,處于米倉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包括貴州、四川,云南中北部和西藏東南等地。此茶區地形復雜,海拔高低懸殊,多屬高原,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范圍。其氣候特點是春早、夏熱、秋雨,適合各種類型茶樹生長,為中國外銷碎茶的主要茶區,也是邊茶的重要生產地,此外還生產綠茶、沱茶和花茶。
華南茶區:
位于中國福建大漳溪、雁石溪,廣東梅江,廣西潯江、紅水河,云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廣東中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東南部、海南、云南南部等地,是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該茶區主要屬熱帶季風氣候,境內高溫多雨,長夏無冬,年均溫為19到22度,最低月一月,茶樹生長期10個月以上,年降雨量是中國茶區之最,在2000mm左右。茶樹品種資源豐富,栽培品種以喬木型和小喬木型大葉種為主,灌木型中小葉種也有分布,主要生產紅茶、普洱茶、烏龍茶、六堡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西山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