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電—— 一項大型研究發(fā)現,血管支架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在預防數百萬美國患者心臟病發(fā)作及致死方面,并不比強化藥物治療和改善生活習慣更有效。這為心臟病學領域的一大爭議問題提供了新的見解。
多年來,研究人員和醫(yī)生一直在激烈討論,怎樣才能為冠狀動脈窄化、但尚未出現急性癥狀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療。
冠狀動脈窄化圖示
標準治療方案是植入支架(也即可以擴張堵塞動脈的金屬管網)或者實施搭橋手術,從而讓血液繞過血管阻塞區(qū)域。即使患者尚未出現任何癥狀,或只在爬樓梯或因為其他原因勞累過度而感到胸部疼痛,醫(yī)生也會對病人實施這兩種手術。
它表明盡管支架和搭橋手術可以挽救心臟病患者的生命,但對于大多數慢性或病情穩(wěn)定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而言,這兩種手術未必比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改變生活習慣更有效。美國大約有940萬人患有冠心病。
主持這項研究的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yī)學院(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臨床科學高級副院長Judith Hochman表示:“這么做并不會延長病人的生命。”
Judith Hochman
但研究人員發(fā)現,支架或搭橋手術比單純藥物治療、改變生活方式更能有效緩解頻繁的心絞痛或胸痛癥狀。
她指出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年度科學會議上公布的這項研究成果,應該能促使患者和醫(yī)生就治療方案展開更多討論。“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更好理解怎樣讓人們降低風險因素。”她還認為,人們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持之以恒。
主張手術介入的心臟病醫(yī)生與主張預防治療的醫(yī)生一直爭論不休,前者傾向于進行支架手術,后者則支持開具降膽固醇和降血壓藥處方、建議患者改變飲食和運動習慣。而最新的研究也使雙方的討論變得更為激烈。
一些心臟病學家認為,這可能會改變現有的醫(yī)療方案。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y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心血管疾病預后、質量和評估研究中心副主任、主張介入治療的心臟病執(zhí)業(yè)醫(yī)師Jay Giri指出:“這表明當你發(fā)現壓力測試結果呈陽性時,大可不必驚慌。”
據他預測,被轉診到他那里壓力測試呈陽性、但癥狀輕微或尚無癥狀的患者人數將會減少。
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Christiana Care衛(wèi)生系統(tǒng)心臟病學主任、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前會長Kirk Garratt認為,這項研究強化了目前對病情穩(wěn)定患者的療法,也表明了對胸痛頻繁的患者開展手術的好處:“人們不想因為患有心臟疾病而束手束腳。”
Kirk Garratt 圖片來源于Christiana Care衛(wèi)生系統(tǒng)官網
問題在于,怎樣才能更好預防心臟病發(fā)作或其他癥狀。通常,醫(yī)生會為病人植入支架或進行搭橋手術,來移除會減少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阻塞物。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大塊阻塞物雖然可怕,但通常不會導致心臟病發(fā)作。相反,心臟病發(fā)作更多地是由小而軟的斑塊破裂引起的,而并不是每次掃描檢查都能發(fā)現這樣的斑塊破裂。
斑塊導致的心臟病發(fā)作圖示
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心臟和血管研究所(Heart and Vascular Institute)首席學術官Steven Nissen說,藥物療法已經在過去幾年里得到了改善,它們可以縮小那些危險的斑塊。他表示:“藥物治療之所以成功,因為它治療的是整條動脈。這是全身性疾病,而不是局部性疾病。”
他說研究結果表明,“與心臟病發(fā)作的患者相反,癥狀穩(wěn)定的患者沒必要進行開刀手術。”
這項由美國聯(lián)邦政府資助、名為“缺血”(Ischemia)的研究,對此前兩項得出類似結果的臨床實驗做了深入研究。實驗觀察了來自37個國家的5179名高危患者,他們在壓力測試中均被確診為中度或重度心臟缺血,他們體內沒有足夠的血液流向心肌。
約四分之三的參與者接受了冠狀動脈掃描,以確認他們患有阻塞性冠心病。Hochman解釋說,那些動脈沒有窄化、或者主動脈已被阻塞導致心臟大面積缺血的患者不會參與實驗。
患者隨后被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支架或搭橋手術并伴以強化藥物、改變生活方式,另一組則僅僅接受藥物治療并改變生活方式。后者包括服用降膽固醇和降血壓藥、戒煙以及改變飲食習慣。手術中則使用了現代藥物涂層支架,它們可以緩慢釋放藥物,以減少阻塞復發(fā)的風險。
研究人員會跟蹤患者是否會出現以下5種癥狀: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心臟病發(fā)作、心臟驟停后復蘇、因不穩(wěn)定的胸痛住院,或因心力衰竭住院。
Hochman指出,兩組患者出現以上5種情況的比例總體并無差異。她說在心臟病發(fā)作和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這兩種嚴重病例中,患者比例是一致的。
但在4年的調查中,不同時間點的數據存在差異。實驗的前6個月里,接受了手術的患者心臟病發(fā)作比例更高,達到了5.3%,而只接受藥物治療的實驗組比僅為3.4%。Hochman認為其原因可能是手術后出現了并發(fā)癥。
不過開始追蹤調查4年后,接受手術的患者情況相對更好。這些患者中心臟病發(fā)作或出現其他癥狀的比例較低,為13.3%,而僅接受藥物治療組的比例為15.5%。Hochman補充說,研究人員將對以上差異做進一步研究。
此外,經常胸痛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后,有一半在1年后癥狀消失。而僅通過藥物治療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的患者好轉比例只有20%。研究人員推測,前者可能受益于植入了帶有藥物涂層的支架。
Hochman醫(yī)生表示,兩組患者在心臟病情惡化、或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比例總體并無差異。研究人員也正在尋求資金以繼續(xù)跟蹤參與實驗的患者。
撰文 Betsy McKay
翻譯 熊貓譯社 智竑
編排 Claire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