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胡子爺爺,你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人是誰呢?
是戴著紅圍裙炸雞味的kfc老頭,還是神壇上吐舌頭的愛因斯坦?
當然,還有這位童話般的老爺爺,宮崎駿。
就是他,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世界。
1988年,宮崎駿創造了出一只毛絨絨胖噠噠的龍貓,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
這部已有70多萬人標記過的動畫電影,豆瓣top250排名19,評分9.1。甚至出現在黑澤明列舉的個人百佳電影榜單。
《龍貓》7月上海首映時,排隊入場吸貓的隊伍長達二十幾米。可見這些年,龍貓從未離開過。
1988年至今,30年一晃而過。12月14日,也就是今天,這部治愈了無數人的經典,終于要在中國的大熒幕上與我們再次相約:
日本的尋常小鎮里,生活著平淡溫馨的一家四口。
爸爸草壁達郎,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溫柔男人。雖然工作忙碌,但他時刻不忘照料家庭,無微不至的關心妻子女兒。
大女兒五月,性格溫順,乖巧懂事,是家里的“小大人”。
小女兒小梅,活潑可愛,善于觀察,但也常因冒失的舉動讓姐姐擔心。
溫柔善良的媽媽被病魔盯上,只能每天住在醫院里。
為了能好好照料妻子,草壁達郎帶著兩個女兒,從大城市搬到靠近醫院的鄉下定居。
鄉下的房子年久失修,木門破破爛爛,動起來還會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
可在孩子的眼中,這里的一切都新鮮可愛,兩姐妹不僅沒有抱怨,反而跑上跑下、幫忙收拾。
孩子們的到來,讓原本死氣沉沉的房子一下子熱鬧起來,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很快,在鄉下的第一個夜晚來臨了。
森林里大風驟起,房子搖搖欲墜似的,爸爸卻說道:“我們大笑看看,可怕的東西它就跑掉了”。
恐懼一下子被歡笑聲趕跑,父親對待生活樂觀的性格,深深的影響著兩個女兒。
這早,獨自在院子里玩耍的小梅看到了一只透明無色的小生物,小梅跟著它追呀追,腳下一不個小心,跌進了樹洞里。
摔下來的小梅驚魂未定,居然發現樹洞中躺著一只巨大的灰色胖子!
毛茸茸的它,幾乎占滿了樹洞的整個地面,小梅爬到這只“怪物”的軟乎乎的肚子上一看,它正瞇著眼睛,睡得正香......
這只憨態可掬的胖子,就是今天粉絲遍布全球的龍貓。
《龍貓》于1988年在日本上映,距今已經過了整整30年。而電影的背景又設置在1958年——也就是說,電影的故事背景距今已經有60年。
但這樣一部淳樸簡單,甚至有些“陳舊”的電影,讓無數孩子的童年有了幻想和依靠,就連成人也能這里找到慰藉。
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宮崎駿的職業生涯和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的的命運徹底得到了轉機。
(1988年,《龍貓》正式海報)
1985年中旬,由于第一部動畫長片票房慘淡,宮崎駿在被東映動畫雪藏后,和高畑勛制單獨出來成立了吉卜力動畫工作室。
盡管兩人制作的《風之谷》在當時廣受好評,但靠兩個人撐著的工作室,依然入不敷出,岌岌可危。
直到《龍貓》面世后,一切才終于迎來了轉機。
1988年左右,《龍貓》開始大范圍的在日本電視臺上播放,這只毛絨絨的可愛生物,一夜之間成為了日本人民的心頭愛,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近乎狂熱的愛上了這只可愛蠢萌的灰色胖子。
本來處在破產邊緣的吉卜力,憑借《龍貓》的各項盈利以及周邊售賣,奇跡般的被救了回來。
自此,龍貓成為了吉卜力的吉祥物,直到今天,你還能在吉卜力的廠標上看到它。
如今,30年過去了,大家對龍貓的喜愛絲毫不減,始終如一。
那么,這部淳樸至極的影片,到底為什么會得到大家長久不變的喜愛呢?
我想,除了視覺上的治愈和柔軟,更大的原因是宮崎駿把將龍貓打造成了一個守護者,它小心翼翼的守護著孩子們的幻想,為所有人創造了一個溫柔美好的世界。
比如,在那個下著雨的夜晚,五月背著妹妹在父親搭班車下班時,龍貓出現在了她們的面前。
有了龍貓,孩子們就不會害怕黑夜。
這夜,龍貓帶著兩個小跟班給種子施法。橡樹在魔法下拔地而起,龍貓帶著女孩們飛向天空,站在最高處俯瞰著整個森林大地。
又比如故事結尾,媽媽病重,龍貓會帶著五月乘坐貓巴士飛到天空,幫五月找到因為悲傷而走失的小梅。
五月和小梅乘著貓巴士飛向醫院,妹妹把親手摘的玉米悄悄的放到了病房窗邊。
而龍貓此時也乘著森林揚起的風,站到森林的頂端,正守護著每個孩子的夢……
“什么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里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
在宮崎駿的童話世界里,人世間那些所有的東西,都以某種浪漫的方式而存在。
院子里參天的香樟樹、下雨天給五月遞傘的男孩、鄰居老奶奶送來的水果、連臟臟的“煤煤蟲”,都變成了可愛的“灰色精靈”。
當然,最打動人心的還是這只龍貓——毛絨絨、圓滾滾、胖乎乎的大貓,連眼睛都是圓圓的。
看看它圓滾滾的肚子,呆萌蠢的樣子,就足夠治愈。
我們愛它的外貌,圓圓的肚子,柔軟的毛發,憨態可掬。
我們更愛它的單純、它的善良,呆呆的,笨笨的,卻在你無助的時候,永不缺席......
它不只是孩子的專屬,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龍貓的身上獲得一份安心。
回顧創作生涯,宮崎駿說:
“我想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是這么想的。”
也正是這樣的創作理念,使得宮崎駿電影的結局,往往“不是正義戰勝邪惡,而是正義在邪惡中得以存留”。
褪去那些驚險刺激的故事設定,平淡的生活更觸動人心,關于死亡的閃念,在宮崎駿的手中變得也會溫暖浪漫,幻化于柔軟之中。
眾多的少女難道都需要靠王子才能拯救嗎?就像龍貓,它不是拯救孩子的“英雄”,而是教會孩子們如何面對未知,如何不向恐懼屈服的朋友。
龍貓,是一種不會消逝的純真,更是一份永不缺席的陪伴。
你有多久沒有卸下大人的面具了?
太累的話,就走進電影院再去看一看這只灰色胖子吧,也許,它會帶你坐上貓巴士,再次回到童年......
ps.想看的,趕緊去電影院吧。
也謝謝宮崎駿老爺子,謝謝他給我們平凡的人生帶來不平凡的希望,謝謝他給這個冷酷的世界帶來了無數種不可思議的溫暖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