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大”人物》,比預料中的好,還有些小驚喜。
如果你沒看過韓國原版的話,這部電影肯定是及格的。
兩版故事差不多,富二代欺負了一個老實巴交、特別實在的窮人,然后被一個很有正義感的警官纏上了。
“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到永久”,這兩人死磕到最后...
里面有許多有意思的小細節,今天我只講三個。
1.
影帝王千源的演技值得點贊,但他演得的角色限制太大了。
想要把主旋律演好,演一個正義必勝的警察,又要演原版黃政民那樣游走在法律邊緣需求真相的雙面警探,太矛盾了。
有時候看著,我都替他尷尬。
你看看王千源這張臉,這種氣質,這種“糙哥”到底該演什么,不用我多說了吧。
如果包貝兒的反派角色讓王千源來演,或許會好很多。
但這種事,注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王千源也沒說自己只能演反派或者農民,他剛出道的時候,什么都演過。
前一段一位明星說了,“我只能演公主,演不了農村人,因為我不像啊”。
是啊,公主說了算,公主確實有得選。
但王千源有得選嗎?
本來是個正經人,但演正經戲出不了名,也根本沒人找他拍戲。
師弟張猛找到他說,“我喜歡你很久了,你來當我電影的男主角吧”。
王千源說,你喜歡我個屁,你是沒錢請男主角吧。
但是,他還是出演了男主,因為太喜歡這個劇本。
這部電影叫《鋼的琴》,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有人都知道,王千源的演技高光時刻,是在《解救吾先生》,他演反派出了名,因為反派形象深入人心。
都說王千源吃餃子是片中最牛掰的鏡頭,但王千源在死刑前,隔著玻璃板給母親磕頭,嘴一咧,頭磕的砰砰響,笑得比哭還逼真。
他被抓的時候,跟他同居懷孕的女朋友撕打著他說——
“混蛋,你倒是給我留個名字啊,到現在都不知道你叫啥呢!”
“你叫什么名字,哪怕告訴我一個姓也好了,你姓什么?”
“混蛋,你姓什么!”
王千源的嘴一直咧著,不知道是哭是笑,他只說了一句——
“外面天氣涼,我死了”。
如果演員能按演技分級選角色,再讓演技好的演員優先來選,國產爛片會少一半。
但這事,永遠不可能,跟現實里的不公平是一樣的。
好演員沒戲拍,角色沒得選,很快被遺忘;有些演員,流量高,出來就是主角;有些演員,有太多角色可以選,都可以按“我不像”來自己選角了。
王千源這樣的演員,缺了一個大影視公司的女老板當太太,沒“資格”說出那種能讓人斷章取義的話。
在電影里,富二代也說了,“在中國,誰會拒絕交朋友呢,你說對不對啊,警官”。
2.
《“大”人物》里的富二代(包貝爾 飾),很有顛覆性。
他跟我們常見的有錢任性變態不一樣,這是個有著復雜經歷、脆弱內心、極其敏感又豐富立體的角色。
表面張揚跋扈,變態囂張,其實都是被欺侮后的報復性人格反應。
他在家族內部不受重視,被嚴苛的父親責罵,還要面臨優秀哥哥的競爭。
在這種壓力之下,他的性格特別矛盾,因為自己被冷落的經歷,可以心疼孩子,送上玩具、餅干;
有時狠厲起來,讓孩子親眼目睹爸爸被打被羞辱,自己出一口惡氣。
他對女人更是從不憐香惜玉,所有女人在他眼里,都是可以用來玩弄的對象。
拿到這么好的反派角色,幾乎可以躺贏,拿下各大電影節的獎項。
劉亞仁就憑借這個角色提名了韓國大鐘獎最佳男主角。
而包貝爾只是承包了全片的最大爽點,既然所有人都想打他,那就最大限度滿足觀眾吧。
劉亞仁和包貝爾演技已經對比過了,再說一句,如果說包貝爾演的富二代只是單純的壞到沒腦子,那劉亞仁就是變態地又帥又壞。
3.
電影真正的核心,是這位,寇占勇演的陳勇強。
這是個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純屌絲。
他租下了一套房子,付了一年房租,因為整租便宜。
結果房子半夜被拆了,差點傷到了自己兒子,他決心要找拆遷商討個說法。
他找到了拆遷商,對方說,拆遷是房地產商的安排,冤有頭債有主,找該找的人。
他在房地產公司門口舉牌投訴,被請進了豪華的老板辦公室。
他說了自己租的房子被強拆了,想要賠償。
在場的秘書(王迅 飾演)說,這錢給了外包公司,現在跟我們沒關系了。
富二代老板表態,既然都來了,就聽聽具體要求吧。
陳勇強伸出四根手指:“三千八,我要三千八賠償”。
包貝爾有點楞,“三千八百萬?”
陳勇強:“三千八百元四十元!那四十元,我就不要了!”
舉座皆驚。
富二代哈哈大笑,笑得不可自制,他從里屋取了4萬元,拍在桌子上。
你都拿去吧,我也給你個整數。我只有一個要求,你把拆房子的洪鐵軍(拆遷負責人)打一頓,出出氣。
可是陳勇強堅決不要,對不起,我只要3800元。打人,我干不來,何況還有孩子在這里,算了。
富二代幾番催促,陳勇強就是不干。這可激怒了富二代——
“既然你不打,那就挨打吧!洪鐵軍,你來打他!”
陳勇強被打了一頓,幾個小時后,他跳樓了。
無論韓國原版還是中國改編版,這一段才是全片真正的精華。
韓版里劉亞仁以為鬧事者要的是420億,沒想到對方要的只是420萬韓幣。
窮人就是窮人,窮得有“面子”。這種“骨氣”,富人們當然不會理解的。
劉亞仁演的富二代,拿起桌上的蛋糕送給窮人的孩子,卻隨手拿出另一塊扔給了自己養的寵物狗。
這一段暗藏的信息,內涵極其豐富。
韓版講的是被裁員的員工來討薪,最后被強迫拳擊斗毆。
中國版講的是,房地產開發里的拆遷,這也是本土特色的改造了。
看了這部電影真是有點小驚喜,中國也不缺好的導演和編劇,他們總是能在電影里夾帶私貨,無論環境如何。
能拍出《白夜追兇》和《心理罪》的導演五百,果然有一套,姜也還是老的辣。
我們也從來就不缺好故事,去街頭睡幾晚上,在農村村頭嘮嘮嗑,在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那些是非地呆上一個月,必定有收獲。
前提是,你要好好活著回來。
還有,觀眾能看在電影里出多少,只能隨緣了。
能多大程度改變現狀,像《我不是藥神》那樣,也只能看時勢和造化了。
但這樣的電影能上映,已經算成功了。
總之,富二代也想不明白,為什么窮人會執著要那么少的錢,為什么窮人會執著糾纏著他不放。
實際上,這種矛盾,一句話就能說出來。
但富人不會想,窮人不明白,中間人卻看得最明白。
你看,“狗腿子”秘書王迅就說出來一句話:
“這種窮人,是您萬萬沾染不得的”。
ps.想看?電影院里就有,就當支持導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