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追韓信,成全了一代奇才是蕭何;施計謀殺死韓信的也是蕭何,于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錢大抵也是如此。
錢是個好東西,有了錢搞希望工程會救助失學兒童重返學校,有了錢幫助災區會救助災民重建家園;
有了錢攢助貧困地區,會使那里的人興科興農脫貧致富奔小康。有錢人又能進行慈善事業者,會留芳人間。
錢又是個壞東西,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筆下的中泰門說:“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
這東西,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詛咒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的癲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
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會使那身染惡瘡的人見了嘔吐,有了這東西也會恢復三春的嬌艷……”
嗚呼!金錢竟然壞的讓人不堪入目!
錢是什么,它是面鏡子,借助這面鏡子,能讓人們看清自己也能看清別人。
其實,對待金錢的態度,展示著一個人的世界觀和人生哲學思想。
有個“不貪為寶”的成語,講述的是一個典故。宋國有個人把一塊玉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
獻玉的人說:'我把它拿給雕琢玉器的人看,雕玉的人認為這是寶物,所以小人才敢將此玉獻給您。'
子罕跟這個人說:'我以'不貪'這個品德為寶,而你以這塊玉為寶。你要是把這塊玉給了我,那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了。我們都還是繼續各自擁有自己的寶物吧。'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用就行。對錢的過度渴望,往往就是人們墮落的開始。
諾貝爾就曾說過:錢這個東西夠用就行了,若是過多就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人活于世,沒有錢不行的,君子愛財,取之要有道,但是錢又不是萬能的,能買到物質卻買不到精神,買到服從,卻買不到忠誠……
難怪康熙感慨說百兩可買“小人之心”,傾國買不到“仕子之志”。
金錢,如水似鏡是也。“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人應該時不時拿金錢這面鏡子照照。
看看自己是清是濁,是人是鬼。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錢為鏡可以正人心。
金錢如水,水可載舟,也能覆舟,它是具有陰陽二重性的工具。陽可留芳百世,陰可萬劫不復。
錢是工具,把它使用好是人們的期盼;錢是工具,讓它價值高貴是使用者的最高境界。
在陰陽平衡的大千世界里,金錢這面鏡子照出了人生的兩條路:
邪道掙錢,掙的錢用到邪道上去,錢是地獄。正道掙錢,掙的錢用到正道上去,錢是天堂。
作者:云中綠荷(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