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一刀,用男性文化和撩妹知識,專業挽救落后男青年,助你屌絲逆襲高富帥,迎娶富美上巔峰。網易輕松一刻出品,公眾號(qingsong_16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畢業季,都說現在找工作越來越難,但誰會想到,如今不換輛車或者改個戶口,連投簡歷的資格都沒有了。這兩天,一則帶有明顯歧視性的招聘信息,把美團推上了風口浪尖。
產品運營的招聘要求顯示:
前兩點還可以理解成追求完美和崗位需求;三、四點,就帶有明顯的個人喜好和偏見傾向了;而第五點“不要黃泛區和東北人”,則是徹徹底底惹怒了大家,這明顯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視啊!
在職場,確實有不少人瞧不起河南、安徽、蘇北地區,認為自古窮山惡水出刁民。但還沒哪個公司敢把“黃泛區”這么一個有苦難意味的稱呼,明目張膽地寫在拒絕招聘的要求里。再加上對東北人的歧視,美團的這一波地圖炮少說也波及了2億人。如此明顯的價值傾向,簡直是把自己置于一眾槍口之下。
有網友試圖給這幾個條件一些“合理”的解釋:
隨后,美團官微曾試圖以一條抖機靈式的微博讓這場風波過去:
但很顯然,圍觀群眾被點燃的怒火并沒有那么容易熄滅。
最終,美團方面不得不對截圖中這位名叫田源的產品運營予以辭退處理。
要說田源還真一點兒也不冤枉,在一個五千多人的大群里這樣發pass項,打擊面太廣很容易讓人有代入感,難怪會被內部舉報。其實他完全可以這樣寫:1.簡歷出色的優先;2.本科學歷的優先;3.開日本車美國車的優先;4.崇尚現代科學的優先;3.籍貫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等發達地區的優先。
但也多虧了他的這段信息被截圖曝光,不然那些信中醫、開大眾、來自東北的研究生可能在應聘時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不過拋開美團這么過分且無厘頭的歧視不說,其實歧視在招聘中一直存在,我們挑水果不是也要看產地,大小和色澤嗎?企業也一樣。只不過現在的企業一般不會把“歧視”這么不友好的字眼寫在臉上,她們會笑著說:“沒有專業限制,沒有年齡限制,我們只要最優秀的人” ,然后轉身把你的簡歷扔進了紙簍里。
我有個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資深HR,他說大企業一般都會有資源共享群,分享的都是行業內心照不喧、卻又不能直說的秘密:
“在面試中,抱怨前公司前老板的,減分。”
“30以上,就算愿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
“25+的女員工,一定要問清楚婚育計劃,已婚的暗示她兩年內不能要孩子。”
“跳槽過于頻繁的就不做背景調查了,像這種連續3份工作,沒有一份做滿8個月,見都別見了。”
“中層以下,35歲肯定不要,30歲以上最好也別要,除非帶資源、帶流量、帶可估量的收益。”
相信以上這些偏激乃至反人性的招聘原則,會讓絕大多數的應聘者反感不已,甚至怒從心中起,但這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這些原則,HR是不會白紙黑字寫出來的,但在招聘的過程中,他們心中那桿稱一直都在。
首先,性別歧視。大部分女性朋友在面試過程都被問及過婚姻生育狀況,其實問問本來也沒什么,重要的是一些企業會把婚育狀況作為錄取與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二胎政策放開以后,已婚未育的女性絕對會被劃分到企業用人高風險群體。
其次,地域歧視。很多企業有不成文的規定。東北人不招,因為能忽悠;河南人不招,因為騙子多;山東人不招,因為太粗魯;農村人不招,因為太土氣。前幾天看到網上有個上海女孩子發帖抱怨,他們公司歧視上海人,嫌上海女孩子太嬌氣且沒有購房壓力,所以工作肯定不努力。
另外,學歷、年齡歧視也不勝枚舉。非985、211的不能進名企,專科畢業的連工廠老板都嫌棄。于是很多人都找機會繼續深造,可學習就意味著要付出時間,而如今勞動市場上,35歲就是就業年齡的一個分水嶺,大多數企業都把“35歲以下”寫進了招聘信息,讓很多職場人都感到了深深的焦慮。
面對歧視,面對偏見,面對荒誕無比的要求,我們可以抱怨,可以譴責,甚至可以起訴,但卻無法改變什么。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會去法院把這家公司給告了嗎?很多人選擇了沉默。
其實,求職和談戀愛一樣,都是雙向選擇,強扭的瓜不甜。即便規定不允許,但老板對某些特定條件人群的“歧視”,也會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所以提前說出來總比后期被“潛規則”好。
前陣子,華為清理34歲以上的員工的消息在網上炸開了鍋,很多老員工都大呼受到了嚴重的年齡歧視。雖然結果讓人難以接受,但也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任何公司都會清理低績效員工,騰出資源和空間給更高績效的員工。低績效+高齡,妥妥被清。
生活永遠比我們想象的殘酷,30+的年齡,正值事業上升期,卻也是職場的一道坎。有些人跨過這道坎的時候,飛升“上神”;有些人在跨這道坎的時候,卻摔的鼻青臉腫。
你比他們有經驗、有技巧,他們比你有精力、有熱情;
你要2萬的工資,他們只要5千塊。
你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他們沒有任何負擔,可以全力以赴,實現理想。
從前,是不進則退,現在,是不進則出局。
面對這樣的職場“歧視”,很多人都說,我也很苦惱啊,我該怎么辦才好?下面的對話就是很好的回答。
HR:我們不要已婚的。
你:我在上一家公司創造的平均年銷售額是1千萬。
HR: 歡迎您加入我們公司!
HR:我們只要85后。
你:我在上一家單位參與設計xx的核心部件,該機器目前已裝配在最先進的XX上。
HR:歡迎您加入我們公司!
在這個社會上,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找工作就應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面對一些限制條件沒必要太敏感和抱怨。換個角度,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是希望你的下屬經驗豐富能力強,還是不求上進、挑三揀四?
化歧視為危機感,只要身在職場,就千萬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不要計較多做一點份外事,因為這些看似無用的事,都會累積成為你的職場壁壘。即使無法做到無可取代,但至少要努力讓這種取代的成本變得更高一點。
總之,雖然歧視問題目前還不能徹底解決,但問題的曝光以及積極尋求解決途,也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一些。最后,希望每個認真的職場人都能被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