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這么蠢!”大街上,一個媽媽在惡狠狠地教訓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原因是那小孩走得離她遠了些。這個媽媽在說這些話時,嗓音大得足以讓附近過往的行人都聽得清清楚楚,而受到訓斥的小男孩只好默默地回到母親身邊,低垂著頭,眼睛死死地盯著地面。
“你怎么這么蠢!”這只是短短的一句話,也許是媽媽在氣急之下隨口說出的,但是對孩子卻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媽媽那句嚴厲的訓斥,或許會長久地在那個小男孩的耳邊回蕩,讓他也對自己進行否定,然后變得自卑、沮喪、消極。
很多時候,有些話,也許只是說話人隨口說出的,對他本人而言并不意味著什么,然而那些話對其他人,尤其是當聽話者是個孩子的時候,往往能產生無盡的影響。
我有個朋友M先生是個職業作家,現在已經50歲了,在過去的二十多年寫作生涯中,他獲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最近從他那里,我聽到了一則關于他自己的真實故事。
M先生說,他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膽小自卑的孩子,幾乎沒有朋友,也沒有信心,總覺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小學四年級的一天,語文老師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道作業,要求學生們去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然后寫一篇讀后感,2天后交給老師。M先生認真完成了作業,交給了老師。現在他已記不起當初他寫的內容和老師給他的分數了,但他仍清清楚楚記得,并且永遠不會忘記老師在他的作文本里的空白處寫的那四個字———“寫得很好!”這四個字,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我讀到這四個字之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好一件事,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做什么,”M先生說,“直到讀了語文老師的評語,我才找到了信心。那天回到家后,我又寫了一則小故事,這是我一直夢想著去做卻不相信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之后,在讀書的業余時間,他又寫了許多小故事,帶到學校拿給老師看。老師對他那些稚嫩的作品則給予了鼓舞人心的、嚴肅而又真誠的評價。“她的肯定恰恰是當時的我最需要的。”M先生說。
后來,他的作文常常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念,這使他信心倍增。由此,他開始了自己成功而又充實的一生。M先生堅信,如果沒有當初語文老師在他的作文空白處寫的那四個字,那么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你怎么這么蠢!”
同樣是很簡單的一句話,產生的效果卻截然不同。希望家長們在對孩子說話時要多注意,你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爸爸媽媽們,多用贊美、肯定的語氣和孩子說話吧,少用諷刺、侮辱的語氣批評孩子。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于“網絡”,小育編輯整理,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