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新聞總是讓人看得心潮澎湃。
特斯拉的創始人埃倫·馬斯克昨天就搞了個這樣的大新聞。
不是因為他用自家的火箭把11顆衛星送進軌道,而是送完衛星后,火箭又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地面。
不僅超越了中美俄歐,還創造了人類航空新歷史。
2002年,馬斯克創建了太空運輸公司SpaceX,這次執行任務的是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最新升級版。
當地時間21日晚8時29分,這枚火箭搭載11顆衛星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點火升空。
在發射架上的獵鷹9號
發射10分鐘后,“獵鷹9號”火箭第一級完成推進使命脫離。
但是,它沒有像其他火箭化成碎片,而是完整地著落在預定地點。
更關鍵的是,它不是臉朝下橫著落地,是穩穩地站在地面。
成功返回的獵鷹9號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14層樓高,從上百公里高空回來的大家伙。
SpaceX的發言人打了個比方:這就像是發射一支鉛筆越過帝國大廈,然后在狂風暴雨中,讓鉛筆落在大廈另一邊的鞋盒子上。
獵鷹9號即將降落地面
下圖展現了獵鷹9號(Falcon 9)從發射到回到地面的過程。
一級火箭分離后在空中調整姿態,垂直著瞄向降落平臺(圖中為水上浮動平臺,此次為陸地平臺),在降落的過程中打開尾翼,靠近地面時點火減速并打開支架。
獵鷹9號回收示意圖(NBC圖)
就像所有的太空壯舉一樣。一次的成果是建立在無數次慘痛失敗的基礎上。
在這次發射之前,馬斯克今年已經試圖3次收回一級火箭,但是都失敗了。成功的這次火箭降落點是在陸地,而此前則是試圖降落在海上平臺。
1月那次,火箭沒“剎住”,撞毀在海上平臺。4月那次,稍微好一點,直接掉進了大海。6月那次最悲劇,火箭升空不久就爆炸了,還搭上了NASA委托送往國際空間站的2噸貨物。
今年1月,獵鷹9號返回海上平臺時撞毀
SpaceX公司的火箭價值在6000萬到9000萬美元。火箭成功回收后可以重復利用,大大節約成本。
SpaceX解釋說:一枚獵鷹9號差不多和一架大型客機差不多價錢,如果客機也是一次性的,從洛杉磯飛到紐約就報廢了,你想想機票要多少錢。
玩遍地球的人類,也許真的可以將太空旅行納入行程單了。
獵鷹9發射返回場景
但是你不要以為馬斯克回收火箭只是為了省錢。他去年說過,“火星上沒有跑道”。意思就是,火箭(或者其他飛行器)只能以“站姿”在火星上降落。
所以,馬斯克真正目的是為了登陸火星做準備。他的最終夢想是有朝一日飛到火星,建立基地,并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
馬斯克的這次成功,得到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祝賀,但是這個“祝賀”有點怪怪的。
貝索斯在Twitter中寫道:“恭喜@SpaceX獵鷹火箭的亞軌道助推級成功著陸,歡迎加入這個俱樂部”。
貝索斯與其說是來祝賀,不如說是來砸場子的。
就在不到一個月前,“網上賣書的”的貝索斯已經搶在馬斯克前面實現了火箭回收。
11月23日,貝索斯創立的火箭公司Blue Origin發射了火箭“New Shepard”。
在到達100.5公里的高空,火箭與太空艙分離,其后火箭在降落到5000英尺高度時打開反推力發動機,平安著地。
New Shepard返回地面
無論如何,是貝索斯而不是馬斯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火箭回收。貝索斯甚至啟用了注冊7年多從沒用過的Twitter賬號。
對于被貝索斯搶先,太空狂馬斯克估計肺都要氣炸了。但是他還是第一時間大度地表示了祝賀。
但很快馬斯克就猛捅刀子。馬斯克說,區分“太空”和“軌道”的不同這件事,同等重要。
雖然貝索斯的火箭率先回收了,但是在馬斯克看來貝索斯的火箭“New Shepard”,跟自己的“獵鷹9號”簡直不在一個技術層面。
兩者的確有差別。New Shepard只能到達約100公里的亞軌道,不具備衛星發射能力,僅為實現幾分鐘的太空旅行體驗。獵鷹9號火箭則可以進入約200千米的高空,具有將多顆衛星送入軌道的能力。
馬斯克1971年生于南非,從小就是“技術宅”,12歲就設計了一款游戲,21歲到美國讀書。
1999年,靠賣軟件的錢成立X.com,研發了Paypal。2002年,Paypal賣給了ebay。
同一年,他成立了私人太空發射公司SpaceX,開始玩火箭。兩年后才瞄準特斯拉。
在成立SpaceX前的2001年,馬斯克策劃了一個叫“火星綠洲”的項目,計劃將這個小型實驗溫室降落。
當他發現發射成本比這個項目的研發和工程成本都高很多的時候,他暫緩了這個項目,理想把自己變成火箭專家。
這些年,馬斯克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火星夢”。
馬斯克在幾周前曾經連續在推特上貼出一系列想象圖,表現的均是SpaceX的“龍”飛船在火星表面降落的場景。
兩個多月前,馬斯克甚至說除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在火星大氣層中引爆核彈以實現火星大氣加熱,從而提升其環境宜居性的設想。
馬斯克說:“每隔幾秒鐘,就向兩極發射大型的核聚變炸彈。就像一個小太陽一樣閃爍。”接下來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發射這樣的太陽,持續加熱火星的進程。
馬斯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甚至得到了NASA的認可。NASA和SpaceX簽訂了16億美元的合同,SpaceX需要給NASA運送12次太空物資。
相比較而言,貝索斯的太空雄心沒有馬斯克的雄壯,但他對太空的涉足甚至比馬斯克還要早。
為了讓人民有機會進入太空,2000年貝索斯就創建了太空飛行公司Blue Origin。
2006年,貝索斯就開始進行火箭回收實驗,希望這樣能夠讓更多人承受太空旅行。
貝索斯
貝索斯比馬斯克大7歲,1964年生于美國——這個馬斯克心心念念的國度。他是個學霸,1986年畢業于普林斯頓。
1992年就成為一家基金公司資深副總裁,而此時馬斯克剛剛來到美國,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
1995年貝索斯創辦了亞馬遜。1999年他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貝索斯和New Shepard火箭
馬斯克有著移民火星的宏圖偉略,貝索斯說自己五歲的時候就想去太空履行了。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操縱“鷹”號登月艙在月球表面著陸。美國時間當天下午10時左右他和奧爾德林跨出登月艙,踏上月球表面,跨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貝索斯說,之所以自己的火箭叫“New Shepard”,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Alan Shepard。
在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上,貝索斯以348億美元的財富高居全球15,馬斯克也以120億美元位列全球100名。
貝索斯說,他不覺得其他太空公司和自己是競爭對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