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萌媽
每個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熊家長,熊孩子不受控能理解,但熊家長不管教就不對了!
下面羅列七大慣子特征,請家長過目!一、特殊對待
現在的小孩家長都非常的慣,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寧愿自己省一省,也絕不能委屈了孩子。
父母的生日可能孩子根本都不記得是哪一天,可是孩子的生日一定要給他辦的體體面面高高興興的,可能爺爺奶奶的七十大壽都沒孩子普通生日過的洋氣。
孩子是需要關愛的,但也不能太過于關愛。萌媽在工作中經常發現,現在剛畢業上班的小朋友思想非常自我,日常交往中很自私。
通過了解,一般他們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一家人捧在手心里寵到大,家里也沒有弟弟妹妹需要去分享,所有的東西都是獨占,而且要最好的。長此以往,長大后怎么會不自私呢?
教孩子學會分享,學會關心別人,比盲目的給他最好的東西,重要的多。二、一方指責時另一方立馬袒護
父母對教育孩子的態度一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比如媽媽在教訓孩子的時候,爸爸過來護著孩子說:“也就是個小錯,差不多就行了”。或者有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爺爺奶奶看到了,都會很心疼的過來護著他們的寶貝孫子。
甚至會指責父母對于孩子管教的太嚴格,孫子的毛病都是因為年紀還小,只要長大了他就會變得懂事了。
這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毫無是非觀念,而且指望著自己有人撐腰,干什么都不要緊。
孩子長大并不會突然變得知書達理,只會更加變本加厲。而且,在孩子教育這件事情上,如果父母和家里的長輩不能統一思想,也很容易產生分歧。最后影響家庭的和睦。三、對孩子的要求輕易滿足
萌媽小時候,也和小萌萌一樣,吵著問爸爸媽媽要玩具,要禮物,要這要那。但那時候也就只有在生日的時候父母才會答應我的請求,所以這來之不易的玩具我一直都好好珍惜。
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去逛個超市,孩子又看上了一輛玩具車,雖然昨天才買過,可孩子要買,還是會買。
很多父母都和萌媽之前一樣,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就差給孩子去拿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了。
但是萌媽發現,雖然萌萌的玩具很多很多,但他一點也不知道珍惜,有時候把玩具丟了也不知道。
后來我想明白了:他這么輕易的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一點努力都不費當然不會珍惜了,他既沒有嘗過等待這個愿望實現時過程的糾結,也不會因為失去這個玩具而難過。
這樣長大以后,孩子一定會不知道珍惜身邊的物品,浪費金錢。而且沒有忍耐和吃苦耐勞的品質。現在,我再也不會對她有求必應了。
四、不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
我見過一些小孩,在家里那真的是皇帝,一點點的事情都不做。問他們的父母,有的是這么說:
“孩子這么小,我疼他都來不及,哪舍得讓他干活呢?”
“他會干什么活呀,浪費我的時間,還不如我直接把這些都給干了呢?”
我不反駁這些觀點,只是反問媽媽們一個問題,當你們蹲著辛苦擇菜時,孩子是否會端張小板凳來給你坐呢?這不是一件累的活,也不是一件難的活,孩子們有做嗎?
這些媽媽被我問的啞口無言。
這些媽媽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幫他各種應該自己做的事情都做了。所以有一個朋友的兒子都上一年級了居然還要家人喂飯!
他們不懂得勞動的樂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把一切都當做理所當然。
長大以后,這種孩子就會成為巨嬰,什么事情還是要靠父母來做,自己完全不能夠照顧自己,更無法獨立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五、對孩子沒有任何原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可見規矩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父母對待孩子真的太沒有原則了。
孩子的飲食起居,學習玩耍完全沒有規律,想干嘛就干嘛,睡懶覺,不吃飯,吃垃圾食品,晚上玩游戲到深夜,電子產品不離手等等....這樣的孩子我見過太多了。
而甚至于父母會覺得,這并沒有什么大不了。有一個很出名的人在一次訪談中說:“我能有現在這么成功,我最感謝的人是我的幼兒園老師,因為她教給我的生活習慣影響了我一輩子,”
雖然這些是雞毛蒜皮的小毛病,但這對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非常不利。這樣的小朋友長大以后,往往會缺乏自制力,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六、一哭鬧就投降
孩子不吃飯了。“寶貝,你就吃一口吧,乖,吃一口吧”
孩子不睡覺了,“寶貝,那我給你再講3個故事,你把眼睛閉上好不好”
孩子哭了:“寶貝,別哭了,媽媽明天就去給你買那個玩具”
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如果你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以后可千萬不能再做了。
一昧的去央求討好孩子,孩子的心理上就會覺得,原來我不做這件事情,媽媽會來求著我,我還會得到附加的好處呢。
這樣的心理,長大以后是非常可怕的。在家里父母是可以慣著他,但你們能這樣對他一輩子嗎?或者你們敢這么對他這樣一輩子嗎?
他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也沒有責任心。而且,長此以往,你在孩子心里根本毫無震懾力,他一點都不怕你,你說的話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七、大驚小怪,保護過度
中國的父母們,想象力都太豐富了。
孩子稍微摔個跤,就想會不會摔壞啊。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生怕摔壞了哪里。其實孩子可以自己爬起來的。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對水,對摔跤,對痛,可能并沒有家長想象中那么不可接受,但后來為什么有些孩子會變得膽小愛哭呢?大多數都是由于父母造成的。
孩子稍微遇到一點困難時就表現的驚慌失措,就希望孩子不離開自己一步,時時保護著他。你說,這樣長大的孩子,能不膽小嗎?這些孩子長大后,就會打上懦弱的烙印了。
說了這么多,萌媽最后希望各位寶媽們都能夠好好教育家里的寶寶們,愛孩子不意味著要去慣孩子,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更要引導他,教育他,這樣寶寶將來才能夠成長為一個正直,負責人,堅強的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