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譜物語——杭州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 1月3日,蘇軾又來到闊別15年的杭州任知州。元 東坡肉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泛溢,莊稼大片被淹。由于蘇軾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又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又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蘇東坡做的這件好事,聽說他在徐州及黃州時最喜歡吃紅燒肉,于是許多人上門送豬肉。蘇東坡收到后,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然后燒制成熟肉,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他送來的紅燒肉,民工們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當時,杭州有家大菜館的老板,聽說人們都夸“東坡肉”好吃,也按照蘇東坡的方法燒制,掛牌寫上“東坡肉”出售。這道新菜一應市,那家菜館的生意很快興隆起來,門庭若市。一時間,杭州不論大小菜館都有“東坡肉”。后來,杭州廚師們公議,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傳至今。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時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故此,《徐州市飲食行業志》寫道:“‘東坡肉’創制于徐州,完善于黃州,名揚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