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1991年8月24日:蘇聯解體:烏克蘭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
克里米亞究竟屬于蘇聯還是烏克蘭?
我們從頭來說。
13世紀,蒙古人西征,占領了富饒美麗的克里米亞半島。
在蒙古人西征的時候,嚴格來說還沒有俄羅斯的概念,只有基輔羅斯的一系列公國,比如莫斯科公國。
什么是基輔羅斯?
公元9世紀,諾夫哥羅德王公奧列格(維京人)征服基輔及其附近地區后,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首都是基輔。這是幾十個大公國組成的國家,互相間只有松散的聯系,是東斯拉夫人文化的發源地。基輔羅斯的主體民族為斯拉夫人,并且逐步信奉了東正教。
在蒙古西征大軍的猛攻下,一盤散沙的基輔羅斯各公國無力對抗,接二連三的被征服。
200多年以后,莫斯科大公國才脫離衰敗的蒙古金帳汗國,進而成立了沙俄。
在金帳汗國統治時期,成立了著名的克里米亞汗國,這是四大汗國之一。
汗國最早的大汗叫做禿花帖木兒,他是拔都的兄弟,時間是1239年。
汗國主體民族是克里米亞韃靼人(使用突厥語各族的統稱,主要是突厥人和蒙古人),還有很多其他民族,是個大雜燴。
克里米亞汗國維持了很多年獨立自主,直到200年后的1475年,才名義上歸屬強大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和汗國相隔黑海,國境相連,屬于鄰國。
很快,奧斯曼帝國逐步控制了汗國南部,北部還是韃靼人控制。
由此,克里米亞汗國又維持了200多年,到18世紀還是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國民大多是穆斯林。
有意思的是,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是不好惹的。
他們是強悍的游牧民族國家,是馬背上的戰斗民族,持續幾百年時間騷擾俄羅斯人。
這個汗國,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奴隸制社會。
對于汗國部落領袖來說,販賣奴隸和販賣牲口沒有什么不同。
克里米亞汗國的一項重要國家收入就是:抓捕大量斯拉夫白人奴隸,賣給土耳其人以換取財產。
這在當時來說,并沒有什么稀奇。
早在8世紀,古老的維京人(諾斯人)就在附近從事強盜和商人的雙重工作。他們經常搶劫財物,擄掠人口為奴,運到君士坦丁堡出售。
16世紀的前50年,克里米亞的韃靼騎兵肆虐沙俄邊境,前后發動了43次大規模攻擊,幾乎每年一次。
韃靼騎兵入侵的目的,主要是類似于契丹人的“打草谷”,也就是掠奪沙俄的財富和人口。
而這些倒霉的平民一律成為奴隸,被賣到土耳其在內的各個國家或者部落。
蘇聯學者認為:直到克里米亞汗國滅亡,它共俘虜了200萬以上的斯拉夫人奴隸,大部分是沙俄的平民。
而古代的莫斯科大公國,只有600到800萬人口。
由此可見,克里米亞汗國,把沙俄整的有多慘。
克里米亞汗國德夫列特一世大汗,率領6萬騎兵,在1572年擊潰沙俄軍隊,一度占領莫斯科。
克里米亞大軍捉走了15萬人,殺死了大量敵人士兵。
歷史記載,沙俄士兵和平民的尸骸超過8萬具,塞滿莫斯科河。
被俘的15萬人,全部悲慘的成為奴隸。
歷史記載:韃靼騎兵的馬背上備有筐,用來裝掠奪來的小孩。韃靼騎兵隨身攜帶長皮條,用來拖拉男俘虜跟他們一起行進。在大軍班師時,一位猶太商人被數量眾多的奴隸驚呆:俄國還有活著的人嗎?
大汗意猶未盡,隨后放火將莫斯科燒毀。
有著“雷帝”之稱的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倉皇逃走,差點淪為韃靼人的俘虜。
這些白人奴隸的處境凄慘,他們被賣到中東、北非、中亞各地。
青壯年男人和漂亮的少女少婦,可以被賣個好價錢。
老人和兒童的價格則不如一頭山羊,甚至成為買很多奴隸后的贈品。
韃靼人不會自己去賣奴隸,一般轉手賣給別國的奴隸商人。
這些商人將奴隸們帶到各大奴隸市場,像牲口一樣進行出售。
買主會檢查白人男性奴隸的牙齒、四肢和肌肉,確定他們是不是年輕,能不能做重體力活。
最倒霉的是年輕白人女性奴隸,她們被迫要向買主袒露身體,顯示自己的性感和生育能力。
她們一部分被買回去工作,成為女工或者女仆,一部分則會成為小妾。
美貌又年輕的女奴,往往會被賣出很高的價格。
所以,土耳其和阿拉伯地區幾百年大量使用白人奴隸,對他們都是尋常事,沒什么大驚小怪的。
沙特等國直到1962年才廢除使用奴隸的制度。
為了對付韃靼人的劫掠,莫斯科大公國長期調動接近10萬大軍駐守邊境,造成國家嚴重的財政負擔。
從18世紀開始,俄羅斯逐步強大起來,慢慢超過了腐朽的奧斯曼帝國,更別說克里米亞汗國了。
嚴格來說,克里米亞汗國只是一個部落聯盟,大汗只是統帥而不能直轄每一個部落。
而游牧民族的特性,導致部落間的內訌特別多,汗國幾乎時刻都在自相殘殺。
汗國第一個大汗禿花帖木兒,就是在不斷平定內部叛亂中去世。
這樣一個汗國甚至算不上封建制度,難以對抗俄羅斯或者奧斯曼帝國。
18世紀的克里米亞汗國,開始遭到南北兩面的攻擊,兩個敵人都很強大。
到了1783年,沙俄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趁著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決戰,一口吞并克里米亞。
在這之前,克里米亞大汗就左搖右擺,試圖從兩邊獲取利益,最終玩火自焚。
大汗的弱智行為,惹惱了土耳其人。
他們將克里米亞最后一位大汗抓捕,被送往愛琴海上的羅德島斬首。
由此,克里米亞汗國滅亡。
即便如此,克里米亞汗國也同斯拉夫人對抗了500年之久。
自然,土耳其并不愿意放棄克里米亞,發動多次對沙俄的戰爭。
在1853年“第九次俄土戰爭”爆發,主戰場就是克里米亞。
沙俄最終戰敗,克里米亞半島也被聯軍占領。
然而,沙俄深知克里米亞是自己柔軟的小腹,不允許被任何國家占領。
于是,沙俄寧可放棄了巴爾干半島控制權,也要收回克里米亞。
一戰后德國進攻蘇聯,扶持了親德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由西蒙·彼得留拉領導,克里米亞也歸屬烏克蘭控制。
德國很快投降,蘇聯攻破烏克蘭,將克里米亞再次收回。
雖然斯拉夫人在克里米亞越來越多,但韃靼人畢竟在這里生活了五六百年,勢力根深蒂固,留下了很多遺跡。
而韃靼人性格兇悍倔強,不能忍受殘酷的壓迫,經常和沙俄政府作對。
蘇聯的統治者將克里米亞韃靼人,當做眼中釘。
二戰期間,斯大林借口“通敵”,將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全部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徹底清洗了這里的原住民。
這些流放者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由此,克里米亞主體民族,變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
1954年2月19日,在當時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主導下,克里米亞歸屬了烏克蘭。
當時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以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簽訂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統一300周年紀念日的名義,將克里米亞劃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劃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管轄。
這是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領土變更。
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宣布繼承俄羅斯境內的蘇聯遺產,包括領土、財富、資源、人口等等。
而克里米亞屬于烏克蘭,這個沒有什么值得爭議的地方,同俄羅斯并沒有任何關系。
只是因為俄羅斯在這里有特殊的利益,得以繼續租用港口,可以繼續使用軍營。
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
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別洛韋日協定,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也就是獨聯體。
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三國,互相承認對方的獨立和國家完整性。
換句話說,即便是俄羅斯在1991年也承認克里米亞屬于烏克蘭。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克里米亞本來就是烏克蘭的一部分。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