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清朝歷史上最富有的一個官員,也是中國歷史上擁有最多個人財富的人之一。
他最臭名昭著的就是貪污受賄、殘暴壓迫、謀殺以及與外國勢力通敵等行為,這讓他飽受詬病,被視為清朝官僚貪污腐敗的代表。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有著被忽略的一面,事實上,世人皆知他貪財,卻不清楚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貢獻,為乾隆朝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一點馬未都老師在研究多年后也給出了答案,畢竟,乾隆也不是腦子不好用,如果和珅真的毫無才能,也不會如此信任重用他。
那么,和珅身上到底還藏著怎樣的故事?
和珅是滿族人,他出生在北京,父親是雍正皇帝的儒臣,祖父是康熙皇帝的儀仗,在當時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可惜的是,他的母親在生產的時候去世了,父親也在他未成年之時不幸逝世。
雖然雙親早故,但父親在世的時候很注重和珅的教育,給他們聘請私塾先生學習四書五經、諸子百家。
私塾先生張宏曾經稱贊過和珅:“悟性很高,也很聰明,特別是記憶力驚人,經常過目不忘。將來一定可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果不其然,和珅很爭氣,在10歲那年就得到了進宮學習的機會。
當時的咸安宮官學是雍正皇帝建立的一所貴族學校,能在里面上學的都是滿族官員的后代,
里面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翰林,還有很多名滿天下的文人志士,和珅的恩師吳省蘭就是其中一個。
經過咸安宮官學的幾年歷練,和珅也算是學有所成,他不僅很喜歡文學,對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都頗有造詣,還學習了很多蒙文和藏文,暗暗在心中立下了輔佐皇帝的雄心壯志。
乾隆年間有一對頗為出名的文學大師,被稱為“南袁北紀”,自然指的是袁枚和紀曉嵐。袁枚和吳省蘭有一些交情,于是經常會來探望吳省蘭。
一次,袁枚聽說吳省蘭有個得意門生,于是很好奇,想看看到底是個什么人物,和珅見了袁枚倒頭就拜,滿口都是孺慕尊敬之詞。
袁枚見面前的和珅身高八尺,儀表堂堂,也一下便覺得心生喜歡。
這一點也很有趣,在大家心中,和珅的形象多來源于影視劇中的王剛老師,但其實歷史上的和珅是一個“美男子”,這無疑是個加分項。
袁枚愛才心切,但還是訓誡道:“聽說你精通文墨,但如果只死讀書,不通時政,也是無用的?!?/p>
袁枚故意考了和珅的時政看法,和珅不慌不忙地回答,說的滴水不漏,讓袁枚十分滿意,他哈哈大笑,轉頭對吳省蘭說:“你這個徒弟,將來不得了!”
這段佳話很快在北京傳開了,和珅因此也變得小有名氣,很快,咸安宮的學習即將結束,和珅離踏上仕途只剩最后一步了。
這足以證明,正如馬未都的點評,拋開其他方面,和珅學識是很高的,不是等閑之輩。
但是迎接和珅的,卻是當頭一棒——他居然在科舉考試中落榜了。
當時和珅已經迎娶了尚書馮英廉的孫女,馮英廉便讓他去管理自家的當鋪,可是和珅從來沒放棄過心里的仕途之夢。
吳省蘭認為,和珅之所以會落榜都是因為沒有掌握科舉的潛規則。
但和珅義正嚴辭地表示自己不會通過這樣的卑劣手段贏取功名,也許正因為如此,他之后雖然是個貪官,但對于科舉,始終保持公平公正,在他的主持下乾隆時期沒出現過舞弊、徇私的現象。
吳省蘭只能給他提供了另一條道路——成為皇家侍衛。
文舉的路走不通,還有武舉的手段,和珅在武藝方面也是十分出色的。大內侍衛每年都大量的人員流動,想要將和珅安排進去簡直易如反掌,于是和珅順利成為了御前侍衛。
見過了皇宮的恢弘和氣派,和珅更想和皇上接近并且說話了,可是苦于沒有機會,當侍衛的五年時間都沒有實現。
直到一次,乾隆決定去微服私訪,和珅也隨之出行,并且打扮成乾隆的兒子模樣。一路上,和珅都在稱贊乾隆治理有方,極盡吹捧之詞,將乾隆夸得十分高興。
隨著深入的了解,乾隆發現和珅并不是只會吹牛拍馬,反而很能揣度自己的心思,肚子里也有墨水,和他談論歷史、《論語》,都可以信手拈來。
漸漸地,圓滑機靈的和珅得到了乾隆的信任和重用,此后無論是后宮瑣事還是國家大事,和珅更是抓住一切機會來表現自己。
當時,和珅送了乾隆一個禮物——《華夷譯語》,這個書籍是當時西方傳教士的翻譯官邵某,將當時已有的中國百科全書進行了匯編和翻譯而成的。
和珅之所以找這本書,就是看中了里面對西方技術和文化的詳細闡述,認為其中對于中國進步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乾隆也再次意識到身邊有個如此得用的人才,最終,乾隆將和珅封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和珅一夜之間從一個侍衛一躍而成為二品的五官,可以堂而皇之地告訴大家:此時,他正是皇上面前的紅人。
乾隆皇帝既欣賞、又猜忌和珅,可以說是一種矛盾的情感,但還是屢次任用和珅,主要就是因為他的確能力超群、識時務。
隨后,在乾隆皇帝的力薦下,和珅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進入宮廷,隨后他歷任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卿、禮部尚書等職務。
和珅貪污腐敗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對錢財的打理也著實有一手,堪稱清朝的理財大師,因此備受乾隆的青睞。
和珅在財政領域中的能力得益于他在進宮之前對于家族企業的管理和商業江湖背景,這他在財政管理上提供了實際的優勢,使他在處理問題時更為靈活和精準。
當時他管理自家的當鋪,就在商業上進行創新,甚至還在富商中間引進了保險制度。
后來還有人評價,“和珅做生意,只有兩個部門,一個是收錢的,另一個是管收錢的?!?/p>
受到乾隆重用的和珅在26歲就進入內務府管理皇家財務,在之前,內務府花錢如流水,根本沒有什么規劃,導致國庫經常沒什么收入和積蓄。
和珅深知乾隆喜歡到江南到處游玩,并且窮兵黷武,這對國庫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造成了國庫的衰竭。
而和珅通過一己之力,將清朝的國庫基本恢復到收支平衡的地步,能讓乾隆離不開他,會理財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最初和珅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提出“議罪銀”。
他說:“大清的官員,誰要是犯了罪,就罰款,這樣一來不僅皇上有錢,官員還可以謹言慎行。前提是,這項要求是在較小的過錯之下進行的懲罰?!?/p>
不過這項規定到后來演變成各級官員只要交錢就可以免罪,如果官員因為貪污腐敗被抓,那么貪污來的銀子就可以救自己免于牢獄之災,于是這些官員就通過更加腐敗的手段搜刮民眾補足自己的虧空。
可是和珅才不管這么多,內務府充盈是他的頭等大事,乾隆也越發開心,和珅的地位一下躍升到了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不僅是乾隆的私人理財師,將清朝的財政也管理的十分不錯。1778年,他發現路過崇文門的來往客商很多,于是他覺得崇文門稅關就是一塊肥肉。
和珅看見了可以盈利的機會,便規定所有經過崇文門進京的人都必須要收稅,并且和官員的職位有關,以此來增加內務府的收入。
這項舉動將內務府的財政盤活了,雖然有很多人對這項政策不滿,但是和珅在這期間可以說是盡職盡責,光是一個崇文門就為內務府增加了不少收入。
同時,和珅還是一個非常有遠見和創新精神的人,在他的推動下,中國開啟了對西方的貿易之路,引入了更加發達的商業文化。
他也注重推動文化發展,樂善好施,大力扶持學術研究,為國家的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隨后,他不僅成功地恢復了財政秩序,推進了一系列財政改革,大力削減冗員,加強財政管理,以達到維持國家穩定政治和經濟的目標。
而且和珅最聰明的一點就是忠心,且會表忠心,他將自己的弱點缺陷展現在皇帝面前,幾乎是在直說:我對權力沒興趣,對皇上毫無二心,就一個愛貪財的毛病。
對于乾隆來說,這樣一個貼心又忠心的得力干將,還有隨時可拿捏住的短處,怎么會不信任呢?
1773年,乾隆宣布成立四庫全書館,他設想將中國歷史上所有的著作全部編撰在一起,在這項浩大的工程中,光是負責抄錄的人就達到了幾千人。
當時和珅是四庫全書館的總管理人,拋開和珅的阿諛奉承的奴才本事,他的才華和見識是不錯的。
在四庫全書館擔任管理人員時,和珅對《紅樓夢》的保存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家族沒落之后顛沛流離,在艱難困苦中寫出了《紅樓夢》。但由于涉及朝政,在當時被列為禁書,剩下的四十回也下落不明。
和珅對這本書也是略有耳聞,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部下偶然得到了這本書并且藏在家里,他馬上取來仔仔細細讀了一遍。
讀完以后,他覺得此乃不可多得的小說,但是由于是禁書,別說是正式出版,就是藏在家里也很有風險。
于是他找來部下表示:“這本書水平極高,但是其中有很多文字有不妥,找人修改一下,再加入到《四庫全書》中去?!?/p>
和珅最終決定將此事交給高鄂,于是幾人開始對全書進行修改和處理,雖然現代對高鄂的續寫頗有微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和珅至少保住了紅樓夢的大部分內容。
此后,和珅又想方設法混過審查,將這本傳世著作順利出版發行,《紅樓夢》一經發行,一年之內連續出版了好幾次,被人民廣泛傳閱
不僅是《紅樓夢》,諸如《永樂大典》等遺落在民間的重要典籍,都是由和珅督查改編過后搬上了書架,《四庫全書》最后一共收錄了三千多種書籍,一共三萬多冊,其中也不能否認有和珅的功勞。
除了《四庫全書》之外,還有《大清統一志》、《皇清開國攻略》等書籍都是由和珅監督修訂的,這為乾隆皇帝在立言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除了文學和理財能力,和珅身上還有著很矛盾的一點,就是他在貪污腐敗的同時,意外的還有著一些慈善心。
他對民間的生活十分關注,對于賑災需要的錢財,他是不貪污的,這個大貪官居然不碰賑災款,這讓很多人都為之驚訝。
關于和珅和百姓的故事,有兩個格外有名,一個是講和珅在看望崗山地區的貧民時,發現他們在食用陽春面的過程中非常費勁。
于是他想了一個很有良心的辦法,把陽春面裁切成小正方形,并給每一個貧民都發了一小袋,以前費勁的過程一下子變得非常簡單,向和珅表示感謝的貧民們都稱他為“切面郎”。
還有一個則是說在賑災施粥的時候,和珅將臟東西直接扔進了煮食物的鍋里,眾人都覺得十分不解,但其實,為了預防除了災民之外的人渾水摸魚,將真正需要救濟的人的糧食拿走。
這些人看見粥臟了就不會去吃了,而真正需要糧食的人,不管條件如何,填飽肚子總是首要的大事,所以并不會嫌棄粥臟還是不臟。
也許這些故事中是有添油加醋和杜撰的成分,但結合歷史記載,還是可以反應出,和珅雖然貪婪,但還保留著幾分良知。
后來和珅權傾朝野,打壓其他權臣,貪污大量錢財,威脅到了帝王的權威,最終,49歲的他是被嘉慶帝賜自盡。
和珅的名字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極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人因為和珅的罪行對他恨得咬牙切齒,這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我們站在點評辨析的角度,還是要看到,人和事既有負面的一面也有另一面,應該根據歷史背景和事實真相進行全面客觀的看待和評價。
歷史君:知名新銳歷史作家,擅長明清、民國、古代史,粉絲數百萬。新媒十大影響力新媒體人物,新媒榜百大風云自媒體,青年新媒體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