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后宮的“美連娟”,來自中山的李夫人,這絕對是一個傾國傾城的貌兒,武帝對她愛的死去活來。李夫人因為其弟李延年是武帝男寵而有機會得以承寵,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引薦之功。平陽與館陶一樣,通過不斷進獻美女而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看到衛子夫色衰恩寵不在,便又親手設計了“北國有佳人”的劇目。
劉徹果然開心,平陽公主似乎很能把握住武帝的心思,對于他喜歡的女人脾性把握的極準,當然推薦一次便中用一回,屢試不爽。武帝一看眼前的可人,“妙麗善舞”,便頓時龍心順暢,“得幸,生一男”。武帝似乎比較喜歡這種能歌善舞的類型,衛子夫也是這款。但此時的衛子夫早已是四個孩子的娘,年老色衰,武帝早已看不下去了。李夫人便是武帝審美疲勞中突然跳出來的“小鮮肉”,一時間煥發了武帝作為男人的威猛與自信。李夫人一家出身與衛子夫相仿,倡優,她弟弟李延年還是宮里的狗官,但此一時彼一時,有了一個深得帝寵的女兒,李家的命運頓時煥然一新。李延年升為協律校尉,兄長李廣利則走上了當年衛青發家的軍工之路,最終拜海西侯。
但李夫人不是享福的命,好日子沒過幾天,便病重歸西了。生病中,武帝去看她,李夫人馬上用被子將頭蒙上,死活不肯見駕。病重之時,她將兒子昌邑王劉髆及娘家人委托給武帝,希望武帝能夠將他們照顧好。李夫人的托付方式讓武帝及其姐妹無法接受,但李夫人有自己的說法,“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與其讓皇帝看到我現在的病容,不如留下一個完美印象讓皇帝懷念,這樣也有助于皇帝幫扶自己的娘家人。李夫人如曇花般的絢爛很快謝幕,而其下葬居然是以皇后禮下葬的。此時的皇后衛子夫尚在,武帝顯然沒有顧忌衛子夫及衛家的感受,就這樣李夫人榮榮耀耀的下葬了。也正是這樣一份榮耀與華美,讓武帝深深記住了她,也讓李、衛兩家矛盾逐漸明朗了。
為解相思之苦,武帝曾招方士少翁(也有稱是李少君)招魂,并做《李夫人賦》,還名畫師為李夫人作像,懸掛在自己常年居住的甘泉宮中。對于李夫人的囑托,他更是不惜國力,為讓其兄李廣利早日封侯拜將,兩次出兵大宛,多次出擊匈奴,但李廣利不是衛青,根本不是當將帥的料,每一次出征都是聲勢浩大,但每一次都是損失慘重,狼狽不堪。但武帝不在乎,汗血寶馬來了,出擊匈奴畢竟不是大敗而回,總還是可以找一個封侯的由頭。但李夫人的兄弟都屬于爛泥巴扶不上墻的那類,如果出一個像衛青、霍去病的人物,李家就不會落到滅族的下場。李夫人死后不久,李延年及弟李季便因淫亂后宮便被族滅了。只是這時李廣利還在大漠里征戰,沒有被波及。
李廣利沒有軍事才能,但還是頗有點小算計的。他們深知道武帝對李夫人的喜愛,甚至當著衛皇后以皇后禮制下葬李夫人,這些信息都傳遞給李廣利們,李夫人是武帝心中所屬的皇后,而昌邑王很可能便是未來的皇帝。而要實現這些,李家人就必須做點鋪墊工作,處理好現任皇后及太子的事情。李廣利想到的方法與當年皇后陳阿嬌想到的方法一樣,很簡單這是一個讓武帝信服的手段。因此針對衛氏而展開的巫蠱案便扎堆兒出現了。先是衛青的老部下、親附公孫敖,之后便是衛子夫的姐夫當時的丞相公孫賀父子,及衛青長子衛伉,衛子夫的兩位公主陽石、諸邑先后在成為巫蠱的犧牲品。而此時的衛氏最大的靠山衛子夫色衰愛弛,最有力的大將軍衛青、霍去病已經死去,衛家沒有了功勛,只剩下吃功勛的一代。但此時的李家顯然還有一個李夫人雖死猶榮的掛在武帝心里,還有一個海西侯李廣利撐著門面。公孫賀被搞倒之后,一個一無是處的劉屈氂上臺了,班固都不知道他為何能夠當丞相,劉屈氂是武帝本家,但同時他還是李廣利的親家。局勢一下子明朗了,大將軍是李廣利,大丞相是劉屈氂,文武全是李家人。而掌權之時第一步,很快李廣利與劉屈氂的聯合便開始了,當然主體是圍繞昌邑王立皇帝之事的。征和二年,即劉屈氂接任丞相的第二年,一場更大規模地巫蠱之亂席卷了整個京城。在這場禍亂中,太子劉據死了,皇后衛子夫自殺了,“衛氏悉滅”。但劉李還沒來得及拍手稱快,就有人舉報劉屈氂搞巫蠱,詛咒當今皇帝。這樣劉屈氂一家被殺,聞信的李廣利率軍投降了匈奴。而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劉髆也在一年后莫名夭折。
李家的算盤最終落空了,滿門抄斬。但李夫人似乎還是保住了,畢竟在甘泉宮里為她留了一席之地。只是所有的悲劇都成了武帝一個人的凄楚,所有的犧牲都是他自己的妻子兒女,尤其是付出心血的太子劉據。不管父子治國理念如何差異,但不至于兵戎相見。現在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但畢竟武帝已經老了,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誰來接手朕的江山呢?面對著躍躍欲試的諸位王子,武帝一個一個的否認了,最終他將目光匯聚在趙婕妤之子劉弗陵身上。這個孩子的母親趙婕妤是一位方士推薦的“奇女”,而劉弗陵居然是懷胎十四月而誕的奇子,與當年的堯帝一樣。更重要的是武帝在劉弗陵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認定了這是自己未來的接班人。
但他并沒有立即立劉弗陵為太子,而是做出立子殺母一樁事。趙婕妤不明地里在獄中郁悶而死,她的兒子則成功從武帝手中接過了接力棒。為了保住江山,武帝還為劉弗陵挑選了霍光、桑弘羊、金日磾等四大輔臣。一切籌備妥當,武帝才撒手而去。
武帝的后期與所有皇帝都一樣,接班人問題這是每個皇帝要考慮的事情,當然也是所有大臣都在算計的事情。李家通過巫蠱之禍成功解決了衛氏的阻撓,但卻不料費了那么大的周章,還是被別人坐收漁利。所謂巫蠱之禍不過是圍繞繼承人問題的一次政治洗牌,但政治總有其吊詭之處,每個人都在玩,每個人都戴著面具,算盤打響的時候,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