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說:“影響孩子一生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很可能成為學校的問題學生。”
還記得幾年前發生的動物園潑熊事件嗎?
清華大學大四學生劉海洋為考證黑熊嗅覺是否靈敏,在北京動物園用硫酸潑傷5只黑熊。
此事一出,引起社會的震驚,為什么名牌大學生連起碼的法律常識和愛心都不沒有。犯罪心理學李教授這樣說:“每一個犯罪的青年,幾乎都是因為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
劉海洋亦是,他出生后不久,父母離異,他就和母親、姥姥一起生活,母親是公交司機,靠一個人微簿的收入養著一家人,姥姥腿腳不好。所以劉海洋5歲之前都是被媽媽鎖在屋里的,唯一能看到的動物就是鳥。
劉母對他的要求非常嚴苛,每日的作息表都是母親安排,并且要求他必須考第一。兒子怕媽媽傷心,從未違背過媽媽的意志。
報考時想學生物系,因為他對生物感興趣,可媽媽還執意讓他報清華,但是清華沒有生物系。
事事都由媽媽作主,對生活中的事知之甚少,知道父親姓劉,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母親做臨時工,在哪個單位,也不知道。除了學習和考試,似乎他什么都不知道。
人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想要后勁十足,可不是靠學習成績這么簡單。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深以為然!
公司最近提拔了一個非名校的本科生,棄用了985名校的研究生,要論能力還是研究生強,很多人不理解公司為什么做出這個決定。后來從人力資源那里了解到,他沒被提拔是上級領導定的,說他沒有大局觀,缺少責任心,做領導這是硬傷。
很多智商高能力強人生的后半場后繼無力,大多輸在人格上。能力可以讓一個人走得快,但人品才能讓人一個走得遠。
人格修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有文化,但沒修養。有的人沒有文化,但卻有著很高的修養。前者可能起跑快,但后繼無力。后者可能起跑慢,但后勁十足。最后贏得比賽的多是后者。
前段時間看到過一個3歲男孩和醫生互行鞠躬禮的新聞,這畫面感動無數人。這男孩名叫軍軍,高燒不退,入院時已經意識模糊,四肢抽搐,牙關緊閉。接診楊醫生撬開他的牙關,將自己手指伸進去,以防止牙齒咬傷舌頭,隨后進行了,退燒、鎮靜等一系列的治療。半小時后軍軍的病情好轉了,而醫生的手被咬得發麻。
軍軍到醫院復診時,父母親告訴他是楊醫生治好他的病。沒想到軍軍用深深的鞠躬形式以示謝意,楊醫生也隨即鞠躬回禮。
除了感動之外,我們看到孩子身上的教養,最高級的炫富是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記得一次在飯店里遇到一對母子,孩子直接喊服務員快點上菜,沒有稱呼,沒有請求,大呼小叫,毫無尊重感。媽媽沒有指責孩子卻當著服務員的面說:“你要是學習不好,將來也是這樣。”當時服務員臉就紅了。
這樣的家長,不可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就算這孩子學習成績好,也不可能成大器。
孩子小時候是沒有是非觀的,全在家長的引導。而很多家長走入一個誤區,拿孩子的頑劣當性格,把自私當聰明,這就是在葬送孩子的未來。
非常認同俞敏洪的一句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后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繁葉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里?是各種課外班,興趣班嗎,讓孩子像陀螺一樣旋轉不停,家長都在拼命折騰孩子。
這真是搞錯了對象,家長應該拼命的折騰自己,因為家長才是孩子的起跑線,你的學識修養、道德三觀、眼界品味,決定了你的孩子人生從哪里開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看過這樣暖心的一幕:母女倆過馬路,看有車輛駛來,兩個人原本打算退回,但是司機停下來了,示意讓她們先過。孩子在媽媽的提示下,向司機鞠躬致謝。
父親送孩子上學路上,孩子將牛奶盒隨手仍出窗外,父親停下車將牛奶盒撿起放回車內,并對孩子進行了教育。
生活即教育,好的教育就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一生。
再好的名校,都趕不上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