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溝通的時候都會對對方的行為有所期待,在表達完觀察、感受、需要之后,我們要怎么提出自己的請求才能讓對方更好的接受并執行呢?
例子:“女士:我希望丈夫能少花一點時間在工作上,結果丈夫不久后就報名了高爾夫球班。”
女士并沒有直接說出她想要的愿望,而是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提醒丈夫。對我們東方人來說,這種溝通方式也許是文化中隱藏的含蓄導致的,但是這樣對我們與他人的溝通并沒有益處,別人很容易誤解我們的意思,我們甚至還會責怪對方對自己不上心,不懂自己。
現在很多親密關系中,女生總是想讓男生在自己不說的情況下就能明白自己心里想的。男生:“你為什么這么生氣呢,我哪里做錯了嗎”?女生冷冰冰地說:“沒有啊,我可沒生氣”。但是兩個人由于經歷、環境的不同總是有一些思維的差異,每次都負責猜的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很累的,免不了最后心灰意冷、甚至不歡而散。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說出自己的請求與愿望,而是礙于面子或者自尊,覺得這樣說萬一遭到拒絕怎么辦。良好的親密關系之間,應該是舒服的相處過程,愛你的人,自然會為你維護面子與自尊。
希望我們都能有勇氣正確地提出請求,對自己的男女朋友說一句“我希望你能每個紀念日都給我買一束花”吧!
有人覺得這樣說會破壞浪漫的感覺。可是實際上,這樣并不會影響什么,在你對他表明你的愿望之后,他才能更好地為你創造浪漫,你也不會因為他送你不稱心的禮物而生氣。他了解你喜歡花之后,會不會特意跑去手工店為你手工制作一束香檳玫瑰呢?會不會在某一天路過花店的時候為你帶一束紅玫瑰?
真正浪漫的不是不說的含蓄,而是他在知道你的真實請求后仍然為你制造驚喜,表達著你所喜歡的愛意。
當你的太太說:“我認為你應該讓我成為我自己”,我想你是不知所措的甚至憤怒的,因為你覺得你已經給了她足夠的自由了。但是當你的太太說:“我希望無論我做什么,你都能點頭稱是”,這樣你就能清晰地知道妻子的請求并且去執行。
當你的上司說:”和我說話不要有什么壓力“,你會怎么回答呢?而當你的上司說:”你們是否可以告訴我,我應該怎么做,你們才能在和我談話的時候放得開“,你又會怎么回答呢?是不是第二種溝通方式讓你更有動力去回答具體的解決辦法。
抽象的語言是讓人捉摸不透的,無助于對方理解我們請求的真正含義。
父親對15歲的孩子說:“我希望你能有一點責任感”。兒子只會一頭霧水,還是不知道如何執行爸爸的請求。這個父親解釋:“我是希望他能聽話,不要固執己見”,這才是他想表達的本意。可是我們都知道,責任感和聽話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聯系的。
可見這位父親在使用抽象的語言的時候,不會提及真正可執行的事情,甚至說出的話與請求的本意大相徑庭。
抽象的語言也無助于深化自我認知,甚至表達的請求與自己的認知大相徑庭。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對他人有怎樣的期待,那么也就無法解決我們自身的沮喪或灰心。
很多人覺得伴侶不關心自己,可是當伴侶問到“我怎樣才算關心你呢”的時候,這些人常常無法回答,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伴侶要付出多少、如何付出才能讓自己滿意。這些人就是不清楚自己對他人的期待,才導致了這種伴侶也無法幫忙安撫的傷心。
非暴力溝通是為了達到與人良好溝通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改變別人來迎合我們,所以請不要以命令的形式來與人對話。
例如“你必須把房間整理干凈”。就算別人并沒有滿足我們的請求,但是也請不要責備。
有些時候,我們以適當的方式提出我們的請求,但是還是會被對方誤認為是命令。特別是當我們處于強勢的一方的時候,別人會感覺如果不按我說的做就會受到懲罰。特別是在一個家庭里,家長的強勢位置通常會讓親子溝通變得不平等。所以,家長在溝通的時候盡量要表現出對子女立場的尊重,向他們表明自己提出的是請求而不是命令,表達“可以”而不是“必須”。
另外,我們在表明自己的請求的同時,多去關注對方的請求,關系才會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