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合肥連續十年位居第一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開展的中國法治政府評估中,合肥連續五年位于第一方陣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中,合肥營商法制環境位居全國第六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政府透明度(2018)》報告中,合肥政府透明度位居全國第六
2001年~2015年,合肥連續三屆(“四五”、“五五”、“六五”普法)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標,有力推動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繼續保持全國有影響、全省居一流的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首創“群眾公議” 向權力“亮劍”
行政機關開出的“罰單”,有沒有做到公正合法,群眾公議員是“把關人”。
12月19日,在市公安局瑤海分局會議室,群眾公議員李靜正在和其他4位群眾公議員對一起民事糾紛案件進行公議。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介紹完一項情況,群眾公議員都會對案情發問,辦案民警會作出相應解釋,其間,不乏有當事人雙方觀點的“交鋒”。
經過了解和詢問,公議員們一致認為此案的處理結果做到了兼顧法理和情理,處罰合理。經公議員和辦案民警對當事人的宣講勸解,案件得到妥善解決。
“作為一名律師,在案件公議過程中,我會運用法律專業知識,與其他公議員一起對案件的事實、證據、程序進行質詢,同時提出相關質疑,盡可能發揮自己作為公議員的作用。”自2016年開始擔任群眾公議員的李靜說。
據了解,早在2010年,合肥市針對行政處罰過程中透明度不高、處罰標準不一等現象,在全國首創行政處罰群眾公議制度,并出臺政府規章《合肥市行政處罰案件群眾公議辦法》,取得顯著成效,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
“這項制度給各方提供了一個充分表達意見的平臺,全程‘陽光’操作。以往行政處罰案件處理時,罰不罰、罰多少都由政府執法部門說了算,易導致行政自由裁量權濫用。如今,普通百姓參與行政執法過程,讓行政執法更加規范、陽光,行政執法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自2010年擔任首批群眾公議員以來,市民谷雨已連續9年參與各類案件公議。
“近10年來,全市共組織群眾公議1328場,公議案件3985件,主要涉及公安、城管、市場監管、文旅、環保、衛健委等部門,群眾公議異議率由最初的23.63%下降到今年的0.3%,群眾公議倒逼著行政執法工作不斷規范。”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處負責人告訴記者。
“立法破冰”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
“守護‘合肥藍’,我們是認真的……”市司法局微信公眾號“合肥司法行政”于今年9月發布的一則消息,在不少合肥市民的朋友圈里熱傳。原來,新版《合肥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3部規章的修改草案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這是我市用立法保障美麗合肥建設的一個生動寫照。據介紹,近年來,合肥市堅持立法引領,以“立法破冰”實現對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與推動作用,引導、保障、規范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以來,我市共完成66件法規和規章的制定、修改、廢止工作,其中《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等多部立法項目屬全國首創。
早在2013年5月,《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作為國內首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地方性法規,不僅是我市多年公共資源交易“合肥模式”的成果鞏固,也是全市公共資源交易從制度化向法制化的邁進。
“該《條例》的出臺標志著合肥市在國內率先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公共資源交易法律制度體系,合肥公共資源交易從制度化、規范化邁上了科學化、法制化的發展軌道,為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事業發展開啟了新的路徑,同時也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立法和地方性立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市司法局立法處負責人介紹說。
每一次立法,都是時代命題的回應、人民智慧的匯聚、法治建設的躍升。
立法的高質量與完善的立法工作機制密不可分。合肥市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完善市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引導基層有序參與政府立法,逐步形成了智庫專家、立法工作者、基層立法聯系點相結合的立法起草模式,建立健全政府立法機構與政協溝通機制,先后對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物業管理辦法、建筑節能發展若干規定等政府規章開展立法后評估。(來源: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