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景德鎮窯青花釉里紅雕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圖2 景德鎮窯釉里紅轉把杯 故宮博物院藏
圖3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圖4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景德’在成為一代宗師之前,當時都以“汝窯”為尊。
直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帝喜,遂以自己的年號為名,賜“昌南”為“景德”。
“景德”承蒙皇恩后,繼“影青”之后,勤勉百年,先后又出了“青花”與“釉里紅”,以及之后“青花礬紅”、“斗彩”、“青花五彩”等。
所涉圖片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承蒙各位老爺厚愛,聽我啰里八嗦的說完了這些“瓷”湖上的“陳年舊事”,故事就要從“景德”門下的第二代弟子“青花”開始了。
青花瓷
BLUE AND WHITE
“青花”屬“大器晚成”,性格熱情奔放, 到了明代永樂年間,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遠到歐洲貴族,無一不與他交好。
“青花”行走于“瓷林”的時候,極少顯露“真身”,但他的白底藍花衣衫,常讓人過目不忘,見者無不被其幽然清淡的身姿所傾倒,更有好事者將“青花”常以示人的衣衫繪在紙上。小人也巴巴兒的收羅了些,供各位老爺一樂。
所涉圖片均來自:故宮博物院官網
永樂期間,體恤天下黎民,不苛政,輕傜賦,重外交,國力強盛,“青花”便用鄭和從波斯帶回的進口染料——蘇麻離青,做自己衣衫的染色劑。那“蘇麻離青”有著濃艷的呈色,而且容易暈染,并有明顯的結晶鐵斑,所以那時“青花”的衣服多是“遠看成畫,近看似老花”,極具辨識度。
明永樂 青花靈芝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 故宮博物院藏
永樂時期的青花紋飾既保留傳統青花裝飾圖案,又有受外來影響的青花裝飾圖案。傳統紋飾最常見的是纏枝、折枝花卉、花果。花卉瑞果有蓮花、牡丹、茶花、菊花、石榴、葡萄、壽桃等,這些裝飾紋飾大多出現在大盤、梅瓶、執壺等器物上。龍鳳紋在該時期的碗盤上出現的多,有云龍、云鳳、海水龍燈不同組合。人物紋飾很少,大多是胡人舞樂和嬰戲紋。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花澆 故宮博物院藏
成化年間,“青花”則偏愛淡雅的發色,染料也變成了國產的平等性青料(陂塘青)。在這個時期,“青花“的衣服上常繪有“蓮托八寶紋飾”,而且多用雙線勾勒并填色,愈發顯得線條纖細,清新脫俗。
明成化 青花龍馬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青花八吉祥紋高足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成化的青花纏枝牡丹紋碗,這時期的口沿和圈足處常常繪制兩道青花線,且一般有規律可循,其中上部線條的顏色較下部要淺,尤其體現在圈足的兩道青花線上,這也成為人們鑒定成化碗、碟類小型器具的一個重要依據。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青花折枝花果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成化 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
至于嘉靖年間,“青花”成名已有百年,卻大有“老當益壯”之態,衣著上更是不拘一格,常用“回青”做染料,并嘗試在“回青”里調入“石子青”,得到了一種藍中泛紅紫的艷麗色調,他將此種顏色命名為“幽菁”。同時,“青花”受道教啟發,對樹木花草等自然事物皆有所感,所以衣服上常有以樹木或花枝纏繞而成的“福祿壽”字,與道教里常見的八寶、八卦、如意等形象。
明嘉靖 青花云龍紋雙耳瓶 故宮博物院藏
明嘉靖 青花纏枝蓮雙龍紋花盆 故宮博物院藏
嘉靖時期青花裝飾的紋樣多采用雙線勾勒平涂,釉色流散后紋樣不會外流到輪廓線。這時期的青花裝飾紋飾多以寫實為主,風格灑脫自然,已經趨向富麗繁縟,與此同時,通俗演義與傳奇人物故事也逐漸被采納作為青花陶瓷裝飾紋飾的主題。
明嘉靖 青花魚蓮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明嘉靖 青花三羊開泰仰鐘式盌 (一對) 2018年香港蘇富比秋拍
明嘉靖 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 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兵荒馬亂,“青花”隱于山野之中,倒是能常見他的弟子(民窯)行走于“瓷”湖。
左:明崇禎 青花缽缸 故宮博物院藏
右:明天啟 青花羅漢圖鐘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末期的青花陶瓷裝飾藝術繼續延續前面裝飾風格之路,由于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時有爆發,政治危機四伏,此時景德鎮的官窯,幾乎處于停燒的狀態,出土的器物較少,相對而言,民窯的瓷器較多。
明崇禎 青花百子圖大筆海 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
明崇禎 青花江崖海水云龍紋盤 2021年羿趣四季拍賣會
明崇禎 青花人物故事筒瓶 2020年北京大羿春季拍賣會
明天啟 青花花籃洗 2015年北京保利秋拍
明天啟 青花五老觀畫圖三足洗 2021年北京大羿春拍